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理論與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02 08:13
本文關鍵詞: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理論與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財政部恢復國債發(fā)行開始,中國債券市場歷經三十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我國金融市場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債券市場由證券交易所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商業(yè)銀行柜臺市場三個部分組成,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占有絕對的主體地位。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不僅為政府、各類金融機構和企業(yè)等發(fā)行人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直接融資場所,也為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創(chuàng)造了一個重要的平臺,從各個方面實現了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功能。但與發(fā)達國家成熟債券市場相比,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fā)展仍然有很大差距,最突出的就是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流動性是市場的活力,流動性不足將對整個市場產生各種負面影響。理論上來說,市場的流動性可以用交易的活躍程度來考量。一般來說,交易越活躍的市場流動性越好。具體而言,交易成本越小,交易達成的速度越快,并且交易對價格的影響越小,整個市場的交易就越活躍,流動性就越好。在實際應用中,買賣價差是一個綜合衡量市場流動性的指標,它能夠很全面地反映市場交易的成本和活躍程度。而影響債券市場流動性的因素眾多,主要包括債券市場的交易和結算機制、發(fā)行債券自身屬性、市場交易主體、市場透明度和做空機制等。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不論是從債券的發(fā)行規(guī)模,還是交易量來看,銀行間債券市場都已經成為我國債券市場的主體。鑒于銀行間債券市場愈來愈重要的經濟地位,如何進一步提高其流動性,使其更加穩(wěn)健、成熟地發(fā)展就成為了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對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流動性進行研究。首先,在借鑒國內外有關債券市場流動性研究的基礎上,對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定義、衡量指標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其次,結合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fā)展歷程與現狀,提出目前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在流動性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在實證研究方面,本文選取最新且較為完備的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現券交易和做市商報價數據,構建衡量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的線性回歸模型,運用相關性分析、最小二乘法回歸、廣義矩估計和主成分分析進行研究并得出結論。最后,根據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的結論,本文提出了幾點提高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的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銀行間債券市場 流動性 買賣價差 做市商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832.5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1. 引言9-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9-12
- 1.2 國內外文獻綜述12-16
- 1.3 本文的結構框架16-17
- 1.4 本文的創(chuàng)新和不足17-18
- 2. 債券市場流動性及其影響因素18-27
- 2.1 流動性的定義及衡量指標18-22
- 2.2 影響債券市場流動性的因素22-27
- 3. 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現狀與問題27-47
- 3.1 中國債券市場沿革27-31
- 3.2 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現狀分析31-46
- 3.3 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存在的問題46-47
- 4. 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實證分析47-59
- 4.1 樣本數據和研究方法47-50
- 4.2 實證過程及結果分析50-59
- 5.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59-67
- 5.1 本文研究結論59-61
- 5.2 政策建議61-67
- 參考文獻67-70
- 致謝70-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輝;;銀行間債券市場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再完善[J];西南金融;2011年12期
2 朱世武,許凱;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04年11期
本文關鍵詞: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理論與實證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91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byz/50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