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三板市場的中小企業(yè)股權融資問題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新三板市場的中小企業(yè)股權融資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發(fā)展速度的加快,我國也加快了積極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步伐。多層次資本市場包括主板、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按照發(fā)達的資本市場看來,場外交易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最底層部分,應該是容量最大的,最容易實現和進入的。然而,我國由于資本市場起步較晚,目前的資本市場形態(tài)呈現出與發(fā)達國家相反的“倒金字塔”型。新三板市場,即全國中小企業(yè)股份轉讓系統(tǒng),是場外交易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6年在中關村試點,尤其是從2013年末擴大范圍至全國之后,新三板市場開始得以迅速地發(fā)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000多家企業(yè)在新三板市場成功掛牌。中小企業(yè)是我國企業(yè)中的主力軍,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中小企業(yè)在發(fā)展中一直存在融資困難的現象。雖然國家通過多項政策積極扶持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緩解了它們其中一部分融資困難的問題,但是由于數量巨多,中小企業(yè)的融資瓶頸恐怕是一時難以徹底解決的。新三板市場掛牌要求相對較低,企業(yè)掛牌進入新三板市場后可以定向增發(fā)股票。這就為我國眾多的中小型企業(yè)提供了一條比取得銀行貸款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資道路。中小企業(yè)進入新三板市場之后可以進行定向增資、股權轉讓等,這為中小企業(yè)獲得股權融資提供了比以前更加多樣化的方式,提高了掛牌企業(yè)的知名度,盤活了掛牌企業(yè)的資產,增加了掛牌企業(yè)股權的流動性,提高了企業(yè)的靈活性。基于中小企業(yè)自身的缺陷和新三板市場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解決對策。中小企業(yè)應該努力提高自我能力和競爭力,建立完善的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系統(tǒng);新三板市場應該在進一步放寬對個人投資者的要求,完善新三板市場的轉板制度,為新三板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新三板市場 中小企業(yè) 股權融資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275;F276.3;F832.51
【目錄】:
- 內容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緒論11-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義12-13
- 1.2 文獻綜述13-15
- 1.2.1 國外文獻綜述13-14
- 1.2.2 國內文獻綜述14-15
- 1.3 研究方法與框架15-16
-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15
- 1.3.2 研究內容和框架15-16
- 1.4 可能的貢獻之處及不足16-18
- 1.4.1 本文可能的貢獻之處16-17
- 1.4.2 本文不足之處17-18
- 第2章 概念界定與理論分析18-25
- 2.1 概念界定18-19
- 2.1.1 中小企業(yè)18
- 2.1.2 新三板市場18-19
- 2.2 中小企業(yè)股權融資的理論基礎19-21
- 2.2.1 信息不對稱理論19-20
- 2.2.2 新優(yōu)序融資理論20-21
- 2.3 中小企業(yè)新三板股權融資的相關理論21-25
- 2.3.1 中小企業(yè)股權融資的原則21-22
- 2.3.2 中小企業(yè)掛牌新三板市場的條件及流程22-23
- 2.3.3 中小企業(yè)新三板股權融資的效用23-25
- 第3章 中小企業(yè)新三板股權融資的表現與成因25-39
- 3.1 中小企業(yè)融資狀況分析25-27
- 3.2 中小企業(yè)新三板股權融資的狀況分析27-33
- 3.2.1 中小企業(yè)利用新三板股權融資的階段性發(fā)展27-29
- 3.2.2 融資規(guī)模分析29-31
- 3.2.3 行業(yè)分布分析31-32
- 3.2.4 地域分布分析32-33
- 3.3 中小企業(yè)新三板股權融資存在的問題33-36
- 3.3.1 大部分中小企業(yè)難以達到新三板市場掛牌條件33-34
- 3.3.2 中小企業(yè)在新三板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有限34-35
- 3.3.3 中小企業(yè)掛牌新三板成本較高35-36
- 3.3.4 新三板市場缺乏完善的轉板制度36
- 3.4 新三板股權融資問題的影響因素36-39
- 3.4.1 中小企業(yè)內部因素36-37
- 3.4.2 外部環(huán)境因素37-39
- 第4章 完善中小企業(yè)新三板股權融資的對策建議39-43
- 4.1 加強中小企業(yè)內部治理的對策建議39-41
- 4.1.1 完善企業(yè)的治理結構及內部控制制度39-40
- 4.1.2 提高核心競爭力,提高抗風險能力40-41
- 4.2 完善外部市場環(huán)境的對策建議41-43
- 4.2.1 適當放寬投資條件,加大個人投資者的比例41
- 4.2.2 建立科學的轉板制度,增強市場流通性41-43
- 第5章 HM公司掛牌新三板市場的案例分析43-51
- 5.1 HM公司概況43-44
- 5.2 HM公司掛牌新三板存在的問題44-47
- 5.2.1 財務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高44
- 5.2.2 治理結構不健全44-45
- 5.2.3 缺乏有效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tǒng)45-47
- 5.3 改善HM公司自身問題的建議47-50
- 5.3.1 提高財務人員素質,提高財務信息質量47
- 5.3.2 建立完善的企業(yè)治理結構47-48
- 5.3.3 建立完善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tǒng)48-50
- 5.4 HM公司案例總結50-51
- 第6章 結論與展望51-53
- 6.1 結論51
- 6.2 展望51-53
- 參考文獻53-55
- 后記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正斌,俞穎;三板市場:設立的必要性與發(fā)展思路[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2 鐘朋榮;中國更需要“三板市場”[J];經貿導刊;2002年08期
3 王國明;對在西部率先建立三板市場的一些看法[J];西安金融;2002年08期
4 吳光軍;三板市場,冒險家的樂園?[J];科技創(chuàng)業(yè);2003年01期
5 賈煒;影響三板市場的三個變數[J];金融信息參考;2003年07期
6 閆莉,李明祥;我國三板市場亟需規(guī)范與發(fā)展[J];化工技術經濟;2004年10期
7 曾鴻;三板市場交易制度及其影響分析[J];統(tǒng)計教育;2004年06期
8 黃慶平;三板市場主體的破產分析及出路[J];北方經貿;2005年06期
9 皮海洲;;拯救三板市場[J];新財經;2007年01期
10 ;發(fā)展我國三板市場需要注意的四個問題[J];產權導刊;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廣州證券 王燕芬;分紅是新三板市場強心劑[N];中國證券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家路美;三板市場擴容年底提速[N];證券日報;2005年
3 繆 舢;政策支持憧憬三板市場[N];中國企業(yè)報;2004年
4 李曙光;應給三板市場定好位[N];法制日報;2004年
5 屠駿;三板市場:“金礦”還是“垃圾桶”?[N];國際金融報;2002年
6 蔣婭婭;三板市場:漸行漸長的煩惱[N];解放日報;2005年
7 ;什么是三板市場[N];人民日報;2003年
8 王冀;三板市場助力中小高科技企業(yè)發(fā)展[N];中國建材報;2006年
9 王紅玲;三板市場也要搞清欠[N];中國證券報;2006年
10 早報記者 柏蓓;上海應建全國性三板市場[N];東方早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馬曉青;中國三板市場交易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弘;我國三板市場法律制度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2 劉晨曦;新三板市場法律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3 唐小偉;我國新三板市場運行功能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4 張孟鈺;我國新三板市場風險防控模式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年
5 孫珊;OTCBB市場對我國新三板機制設計的啟示[D];復旦大學;2014年
6 陸瑩潔;新三板市場對中小企業(yè)融資及其他隱性推動作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7 張瑞平;新三板市場企業(yè)融資影響因素分析[D];河南大學;2015年
8 郭昱含;基于新三板市場的中小企業(yè)股權融資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5年
9 魏繼承;關于構建江西省三板市場制度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10 何強;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下三板市場法律制度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新三板市場的中小企業(yè)股權融資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9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byz/319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