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資助原創(chuàng)前沿科技成果:以日本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2-10 08:23
對2010年之后日本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受政府資助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日本科技計劃支持頂尖研究成果取得的特點,建議借鑒日本經(jīng)驗,制定長期合理目標引領發(fā)展、加強科技計劃在部門之間的協(xié)同和銜接,強化基礎研究系統(tǒng)部署、促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統(tǒng)籌布局與共享利用等。
【文章來源】:科技管理研究. 2019,39(1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日本諾貝爾科學獎相關研究綜述
1.1 日本諾貝爾科學獎獲獎情況及特點研究
1.2 “日本諾貝爾獎計劃”研究
1.3 日本諾貝爾獎“井噴”現(xiàn)象成因研究
2 日本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獲政府資助情況
2.1 政府對山中伸彌的研究資助
2.2 政府對赤崎勇和天野浩的研究資助
2.3 政府對大村智的研究資助
2.4 政府對梶田隆章的研究資助
2.5 國家科技計劃對大隅良典的支持
3 日本政府支持諾貝爾科學獎成果取得的特點
3.1 集中協(xié)調(diào)型的科技計劃資助體系
3.2 分類支持的基礎研究資助體系
3.3 重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
4 啟示與建議
4.1 制定合理目標引領發(fā)展
4.2 加強科技計劃在部門之間的協(xié)同和銜接
4.3 強化對基礎研究的系統(tǒng)部署
4.4 促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統(tǒng)籌布局與共享利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1世紀日本自然科學諾貝爾獎“井噴”現(xiàn)象成因研究——基于1970—2005年日本R&D投入計量分析[J]. 王寶璽. 科技管理研究. 2018(11)
[2]“科技立國”戰(zhàn)略與“諾貝爾獎計劃”――日本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之路[J]. 胡智慧,王溯.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8(05)
[3]日本“諾貝爾獎計劃”對中國基礎研究發(fā)展戰(zhàn)略的啟示[J]. 苗陽,陳蘭,邢文杰,鮑健強. 科技與經(jīng)濟. 2017(04)
[4]步入大科學時代的諾貝爾獎[J]. 潘龍飛,周程.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6(06)
[5]日本諾貝爾科學獎出現(xiàn)“井噴”對中國的啟示[J]. 周程. 中國科技論壇. 2016(12)
[6]21世紀初日本諾貝爾獎的井噴現(xiàn)象考察[J]. 秦皖梅.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4)
[7]日本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科研活動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特點探析[J]. 曹偉. 未來與發(fā)展. 2015(03)
[8]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共同驅動型科技突破——赤崎勇何以能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J]. 周程. 科學與管理. 2014(05)
[9]從日本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 李自然,楊自文,來旭,謝華英,曾光.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13(04)
[10]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日本“諾貝爾獎計劃”的啟示[J]. 李春霞. 學理論. 2010(14)
本文編號:3027078
【文章來源】:科技管理研究. 2019,39(1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日本諾貝爾科學獎相關研究綜述
1.1 日本諾貝爾科學獎獲獎情況及特點研究
1.2 “日本諾貝爾獎計劃”研究
1.3 日本諾貝爾獎“井噴”現(xiàn)象成因研究
2 日本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獲政府資助情況
2.1 政府對山中伸彌的研究資助
2.2 政府對赤崎勇和天野浩的研究資助
2.3 政府對大村智的研究資助
2.4 政府對梶田隆章的研究資助
2.5 國家科技計劃對大隅良典的支持
3 日本政府支持諾貝爾科學獎成果取得的特點
3.1 集中協(xié)調(diào)型的科技計劃資助體系
3.2 分類支持的基礎研究資助體系
3.3 重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
4 啟示與建議
4.1 制定合理目標引領發(fā)展
4.2 加強科技計劃在部門之間的協(xié)同和銜接
4.3 強化對基礎研究的系統(tǒng)部署
4.4 促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統(tǒng)籌布局與共享利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1世紀日本自然科學諾貝爾獎“井噴”現(xiàn)象成因研究——基于1970—2005年日本R&D投入計量分析[J]. 王寶璽. 科技管理研究. 2018(11)
[2]“科技立國”戰(zhàn)略與“諾貝爾獎計劃”――日本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之路[J]. 胡智慧,王溯.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8(05)
[3]日本“諾貝爾獎計劃”對中國基礎研究發(fā)展戰(zhàn)略的啟示[J]. 苗陽,陳蘭,邢文杰,鮑健強. 科技與經(jīng)濟. 2017(04)
[4]步入大科學時代的諾貝爾獎[J]. 潘龍飛,周程.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6(06)
[5]日本諾貝爾科學獎出現(xiàn)“井噴”對中國的啟示[J]. 周程. 中國科技論壇. 2016(12)
[6]21世紀初日本諾貝爾獎的井噴現(xiàn)象考察[J]. 秦皖梅.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4)
[7]日本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科研活動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特點探析[J]. 曹偉. 未來與發(fā)展. 2015(03)
[8]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共同驅動型科技突破——赤崎勇何以能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J]. 周程. 科學與管理. 2014(05)
[9]從日本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 李自然,楊自文,來旭,謝華英,曾光.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13(04)
[10]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日本“諾貝爾獎計劃”的啟示[J]. 李春霞. 學理論. 2010(14)
本文編號:30270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byz/30270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