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利用外資70年:歷程、效應與主要經驗
【部分圖文】:
《管理世界》(月刊)2019年第11期外資之和占全國比重達最高點18.1%,之后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表明優(yōu)惠待遇取消對中西部地區(qū)吸引外資影響更大。(5)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提速,間接利用外資獲得快速發(fā)展。2002年11月8日,中國證監(jiān)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f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標志著QFII制度在中國內地開始實施。最初的2003年、2004年兩年屬于試水階段,持股金額比較;2005年之后,流入資金和持倉市值明顯增長(如圖11所示)。2012年,QFII重倉流通股市值按當年匯率為127億美元,已達當年FDI的11%,2014年這一比值達到22%。根據外匯管理局數據,2018年,QFII流入資金達437億美元,為當年FDI流入量的1/3。2019年初,為滿足境外投資者擴大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需求,經國務院批準,QFII總額度由1500億美元擴容1倍達3000億美元,顯示了中國繼續(xù)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決心。除了在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外資進入以外,中國開始注重通過企業(yè)海外上市間接引入外資。海外融資不僅有助于上市企業(yè)優(yōu)化資本結構,還能享受境外發(fā)達資本市場的制度紅利,有助于我國企業(yè)的健康發(fā)展。2018年,在國內IPO審核趨嚴、港股加大力度吸引內地優(yōu)質獨角獸企業(yè)以及美國批準“直接上市”政策的多重因素影響下,國內一些優(yōu)質企業(yè)包括互聯網企業(yè)和高端制造企業(yè)爭相海外上市融資,中資企業(yè)赴港股、美股上市數量均有所增長,兩地上市數量共計103家,首次反超國內上市數量。從圖12可以看出,2001年之前,中國內地企業(yè)海外上市融資規(guī)模非常小,2002年以來,內地企業(yè)海外上市融資規(guī)模迅速提升,2011年以來?
《管理世界》(月刊)2019年第11期外資之和占全國比重達最高點18.1%,之后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表明優(yōu)惠待遇取消對中西部地區(qū)吸引外資影響更大。(5)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提速,間接利用外資獲得快速發(fā)展。2002年11月8日,中國證監(jiān)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f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標志著QFII制度在中國內地開始實施。最初的2003年、2004年兩年屬于試水階段,持股金額比較;2005年之后,流入資金和持倉市值明顯增長(如圖11所示)。2012年,QFII重倉流通股市值按當年匯率為127億美元,已達當年FDI的11%,2014年這一比值達到22%。根據外匯管理局數據,2018年,QFII流入資金達437億美元,為當年FDI流入量的1/3。2019年初,為滿足境外投資者擴大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需求,經國務院批準,QFII總額度由1500億美元擴容1倍達3000億美元,顯示了中國繼續(xù)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決心。除了在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外資進入以外,中國開始注重通過企業(yè)海外上市間接引入外資。海外融資不僅有助于上市企業(yè)優(yōu)化資本結構,還能享受境外發(fā)達資本市場的制度紅利,有助于我國企業(yè)的健康發(fā)展。2018年,在國內IPO審核趨嚴、港股加大力度吸引內地優(yōu)質獨角獸企業(yè)以及美國批準“直接上市”政策的多重因素影響下,國內一些優(yōu)質企業(yè)包括互聯網企業(yè)和高端制造企業(yè)爭相海外上市融資,中資企業(yè)赴港股、美股上市數量均有所增長,兩地上市數量共計103家,首次反超國內上市數量。從圖12可以看出,2001年之前,中國內地企業(yè)海外上市融資規(guī)模非常小,2002年以來,內地企業(yè)海外上市融資規(guī)模迅速提升,2011年以來?
《管理世界》(月刊)2019年第11期外資之和占全國比重達最高點18.1%,之后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表明優(yōu)惠待遇取消對中西部地區(qū)吸引外資影響更大。(5)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提速,間接利用外資獲得快速發(fā)展。2002年11月8日,中國證監(jiān)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f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標志著QFII制度在中國內地開始實施。最初的2003年、2004年兩年屬于試水階段,持股金額比較;2005年之后,流入資金和持倉市值明顯增長(如圖11所示)。2012年,QFII重倉流通股市值按當年匯率為127億美元,已達當年FDI的11%,2014年這一比值達到22%。根據外匯管理局數據,2018年,QFII流入資金達437億美元,為當年FDI流入量的1/3。2019年初,為滿足境外投資者擴大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需求,經國務院批準,QFII總額度由1500億美元擴容1倍達3000億美元,顯示了中國繼續(xù)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決心。除了在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外資進入以外,中國開始注重通過企業(yè)海外上市間接引入外資。海外融資不僅有助于上市企業(yè)優(yōu)化資本結構,還能享受境外發(fā)達資本市場的制度紅利,有助于我國企業(yè)的健康發(fā)展。2018年,在國內IPO審核趨嚴、港股加大力度吸引內地優(yōu)質獨角獸企業(yè)以及美國批準“直接上市”政策的多重因素影響下,國內一些優(yōu)質企業(yè)包括互聯網企業(yè)和高端制造企業(yè)爭相海外上市融資,中資企業(yè)赴港股、美股上市數量均有所增長,兩地上市數量共計103家,首次反超國內上市數量。從圖12可以看出,2001年之前,中國內地企業(yè)海外上市融資規(guī)模非常小,2002年以來,內地企業(yè)海外上市融資規(guī)模迅速提升,2011年以來?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夏梁;趙凌云;;“以市場換技術”方針的歷史演變[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2年02期
2 孫澤學;;對1950年代中國利用外資外智的歷史考察[J];中國經濟史研究;2011年03期
3 張旭東;;1950年代中共和平外交政策的演變及評價[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8年02期
4 張侃;;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外資企業(yè)改造中的轉讓[J];中共黨史研究;2007年06期
5 楊丹輝;跨國公司進入對中國市場結構變動的影響[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年03期
6 杜瑩芬;外資并購中國企業(yè)的現狀、障礙和前景[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7 江小涓,李蕊;FDI對中國工業(yè)增長和技術進步的貢獻[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毅梅;李兆友;;技術創(chuàng)新政策執(zhí)行困境及其破解[J];人民論壇;2015年23期
2 孔帥;張玉;李平;;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技術進步影響的門限效應[J];當代經濟研究;2015年06期
3 司增綽;邵軍;;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基于文獻的梳理研究[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3期
4 張學鳳;吳敏先;;近期國史相關問題研究視點掃描(2011~2013年)[J];黨史研究與教學;2015年01期
5 林柏;劉冰;;改革開放以來貿易條件變遷的回顧與思考[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6 孫源;;淺談自主創(chuàng)新對我國創(chuàng)意產業(yè)國際競爭力的影響[J];中國市場;2014年51期
7 楊振;陳甬軍;;外資進入的市場效應研究進展[J];經濟學動態(tài);2014年11期
8 劉燕;;FDI、技術進步與技術壁壘形成——基于中國1992~2012年的經驗數據分析[J];國際商務研究;2014年06期
9 李柏洲;李新;;企業(yè)技術獲取模式、技術進步與創(chuàng)新產出——基于技術進步中介效應檢驗及區(qū)域差異對比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4年11期
10 魏婕;任保平;李勇;;紅利消退、階段拐點和中國增長方式轉變[J];財經科學;2014年1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建國;;從以市場換技術到自主創(chuàng)新[J];開放導報;2009年06期
2 熊華源;費虹寰;;新中國掀起回國潮[J];湘潮;2009年10期
3 劉家義;;國務院關于2008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2009年6月24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J];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09年05期
4 谷牧;;關于訪問歐洲五國的情況報告(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二日)[J];黨的文獻;2009年01期
5 張久春;蔣龍;姚芳;;新中國初期向蘇聯派遣留學生[J];百年潮;2008年11期
6 黃燁菁;;開放條件下的技術進步——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chuàng)新[J];世界經濟研究;2008年06期
7 張侃;;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外資企業(yè)改造中的轉讓[J];中共黨史研究;2007年06期
8 宋健;百年接力留學潮[J];縱橫;2003年05期
9 毛科君;沈志漁;賀俊;;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對我國工業(yè)市場結構的影響[J];經濟管理;2002年19期
10 楊大楷,魏巧琴,彭曉播;跨國直接投資進入壁壘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建麗;;新中國利用外資70年:歷程、效應與主要經驗[J];管理世界;2019年11期
2 ;不必為引進外資“剎車”[J];中國經濟信息;2006年17期
3 焦泉;;論我國的外資政策和投資環(huán)境[J];現代經濟探討;2007年12期
4 劉龍;引進外資:既不是“諾亞方舟”也不是“特洛伊木馬”[J];對外經貿實務;1997年11期
5 ;湖北省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成績顯著[J];財政與發(fā)展;2005年07期
6 鄭京平;我國將繼續(xù)擴大利用外資規(guī)模[J];領導決策信息;1998年10期
7 劉雄;四川省利用外資的規(guī)模與質量問題思考[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S3期
8 應望江;利用外資中幾個熱點問題的再探索——“利用外資規(guī)模與政策研討會”觀點綜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1991年06期
9 張捷;周天捷;;無錫擴大利用外資規(guī)模的對策思考[J];江南論壇;2017年06期
10 田野,趙媛;日本引進外資政策的調整及啟示[J];日本研究;200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辛偉;利益雙刃劍[D];復旦大學;2007年
2 許民;入世與中國外資政策調整[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熊瓊;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與東道國外資政策調整[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阿齊;沙特阿拉伯投資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8年
5 鄭振彪;西部大開發(fā)中的利用外資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劉云清;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發(fā)展[D];中共中央黨校;1995年
7 尹永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利用外資的歷史考察(1978—2005)[D];中共中央黨校;2006年
8 潘霞;基于招商引資的區(qū)域投資環(huán)境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9 喻志松;教育系統利用外資的效益、規(guī)模、風險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10 夏李君;影響利用外資質量因素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殷鵬揚;湖南省利用外資規(guī)模與結構優(yōu)化分析[D];湖南大學;2001年
2 王雪飛;我國目前引進外資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尋[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趙彬;國際直接投資的發(fā)展與我國引進外資戰(zhàn)略的調整[D];廈門大學;2001年
4 張玉虎;引進外資與實施名牌戰(zhàn)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宇文利;論1976年以前黨的引進外資工作[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6 鄒積新;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王曉芳;我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及其經濟效果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0年
8 耿遠欣;在華外資的市場績效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9 龔冉;政策因素對我國引進外資質量的影響分析[D];天津財經大學;2013年
10 郭曉倩;巴西和墨西哥利用外國直接投資比較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84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byz/288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