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市
【部分圖文】:
5.7%如表2所示,開會期平均收益率均為負值,而閉會期平均收益率均為正值。且從正、負收益率天數(shù)占總天數(shù)比值也可以看出:“兩會”召開期間整體股票市場以負收益率為主,在“兩會”閉會期間以正收益率為主。三種綜合指數(shù)均表現(xiàn)出以上特征。為具體觀察兩段時間中收益率的分布,將按照閉會期收益率與開會期收益率均勻分組并進行頻數(shù)統(tǒng)計,即取兩個時間段總收益率分布范圍進行五等分,取每20%收益范圍內(nèi)收益率天數(shù),以體現(xiàn)兩段時期中高低收益率的分布情況,具體開會期與閉會期收益率分布如圖2所示,其中橫坐標從左至右為收益率區(qū)間由低到高。圖2閉會期與開會期收益率分布圖401①本文由于“兩會”開會時間與春節(jié)相近,因此在后文中將分別延長估計窗與事件窗的時間段長度作穩(wěn)健性檢驗。
韓佳彤熊熊張維張永杰:中國股票市場“兩會”效應分析度反應程度存在差異,其中材料、信息、可選、醫(yī)藥反應最為強烈,而能源、金融地產(chǎn)、電信等行業(yè)對“兩會”召開反應相對較小。圖5行業(yè)指數(shù)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CAAR)變化圖隨后,本文通過SPSS軟件對10只行業(yè)指數(shù)的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CAAR)進行顯著性檢驗,以此來說明是否存在會議效應。統(tǒng)計檢驗結(jié)果如表4。表4滬深300行業(yè)指數(shù)價格效應統(tǒng)計結(jié)果行業(yè)300能源300材料300工業(yè)300可選300消費300醫(yī)藥300金融地產(chǎn)300信息300電信300公用均值-1.5%-5.4%-4.3%-5.1%-3.5%-5.1%-1.7%-5.1%-2.5%-3.3%標準差0.8%2.7%2.2%2.6%1.9%2.4%1.0%2.6%1.1%2.2%最大值-0.1%-1.0%-1.0%-1.4%-1.2%-1.2%-0.1%-1.4%-0.8%-0.2%最小值-3.4%-9.3%-7.8%-8.8%-6.4%-8.6%-3.7%-8.8%-4.3%-6.5%T值-7.30-8.33-8.16-8.26-7.94-8.98-7.10-8.40-9.26-6.54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從表4統(tǒng)計結(jié)果來看,在事件窗期間,10只行業(yè)指數(shù)的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CAAR)的均值均顯著不為0,說明在“兩會”召開期間收益率下降,且存在顯著異常收益,進而說明各行業(yè)指數(shù)對于“兩會”的召開存在過度反應。其中,材料行業(yè)、信息行業(yè)、可選行業(yè)、醫(yī)藥行業(yè)收益率較低且波動幅度較高,收益穩(wěn)定性較其他行業(yè)更差,這也與圖5結(jié)論相吻合?
下跌的走勢特征,股票市場對于“兩會”的召開存在著明顯的反應過度。本部分將對會議效應從兩方面進一步進行穩(wěn)健性分析:(1)將事件窗中的會議后期時間段延長至30天;(2)將估計期延長至120天,事件窗中會議前時間段及會議后時間段長度同時延長至30天。通過兩個時間段的調(diào)整進一步驗證會議效應的存在及特性。(一)將事件窗中的“會議后”時間段延長至30天將事件窗中會議后時間段延長至30天后,得到三種指數(shù)的平均異常收益率(AAR)及累計平均異常收益率(CAAR),如圖6及圖7所示。圖6三種指數(shù)平均異常收益率(AAR)變化圖9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何瑞卿;謝漢昌;;投資者情緒、市場理性與新股價格的半理性繁榮[J];現(xiàn)代財經(jīng)(天津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5年07期
2 岑維;李士好;童娜瓊;;投資者關注度對股票收益與風險的影響——基于深市“互動易”平臺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14年07期
3 王宜峰;王燕鳴;;投資者情緒在資產(chǎn)定價中的作用研究[J];管理評論;2014年06期
4 劉鋒;葉強;李一軍;;媒體關注與投資者關注對股票收益的交互作用:基于中國金融股的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4年01期
5 唐靜武;王聰;;市場情緒、溢價與波動[J];經(jīng)濟評論;2009年04期
6 陸磊;劉思峰;;中國股票市場具有“節(jié)日效應”嗎?[J];金融研究;2008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浩;中國股票市場會議效應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Xiong XIONG;Jin ZHANG;Xi JIN;Xu FENG;;Review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in Big Data Era[J];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2016年06期
2 鄒輝文;孫磊;陳圳斌;李永利;;投資者情緒對證券價格波動的影響——建模與模擬分析[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5年06期
3 何凌云;鄒煜;王怡;;中國股票市場“賽事魔咒”效應研究[J];西安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15年06期
4 張維;沈德華;熊熊;張永杰;;媒體偏見與資產(chǎn)價格[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5年11期
5 劉豪;胡艷;;媒體報道、投資者注意力與IPO抑價[J];財會月刊;2015年29期
6 金雪軍;周建鋒;;投資者關注、資產(chǎn)定價與市場有效性研究綜述[J];浙江社會科學;2015年10期
7 彭疊峰;饒育蕾;雷湘媛;;有限關注、噪聲交易與均衡資產(chǎn)價格[J];管理科學學報;2015年09期
8 景海霞;寇明婷;呂變喜;;中國零售業(yè)股票“節(jié)日效應”實證分析[J];華北金融;2015年06期
9 劉豪;胡艷;;投資者注意力研究述評及展望[J];財會月刊;2015年17期
10 姜楊;閆相斌;;基于議程設置的新聞媒體報道對上市公司股票收益影響的實證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5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矢的;盧月輝;;“贏者詛咒”及風險假說對中國A股市場IPO抑價有效性的實證研究[J];管理評論;2014年08期
2 張華;尹順達;曲世友;韓東平;;終極股東控制、私募股權資本與IPO抑價——來自我國中小板IPO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預測;2014年03期
3 李維安;劉振杰;顧亮;;IPO定價:中庸思維還是團隊極化[J];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2014年05期
4 張劍;;中國IPO詢價制下發(fā)行效率的隨機前沿分析[J];金融經(jīng)濟學研究;2014年02期
5 張華;柳玉鵬;韓東平;張春瑞;;大股東控制風險會影響IPO估值嗎?——來自我國中小板IPO公司的證據(jù)[J];管理評論;2014年02期
6 陳運森;鄭登津;李路;;民營企業(yè)發(fā)審委社會關系、IPO資格與上市后表現(xiàn)[J];會計研究;2014年02期
7 趙龍凱;陸子昱;王致遠;;眾里尋“股”千百度——股票收益率與百度搜索量關系的實證探究[J];金融研究;2013年04期
8 劉建徽;陳習定;張芳芳;謝家智;;機構(gòu)投資者、波動性和股票收益——基于滬深A股股票市場的實證研究[J];宏觀經(jīng)濟研究;2013年01期
9 呂東鍇;蔣先玲;;IPO發(fā)行價溢價異象與投資者情緒研究[J];經(jīng)濟與管理;2013年01期
10 鄒高峰;張維;常中陽;;詢價制度下中國IPO長期表現(xiàn)[J];管理科學學報;2012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新滿;基于行為金融的我國證券市場行為特征的分析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佳彤;熊熊;張維;張永杰;;中國股票市場“兩會”效應分析[J];經(jīng)濟評論;2019年02期
2 包桂芝;李元;;深圳股票市場過度反應的實證研究[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7年04期
3 陳國進;范長平;;我國股票市場的過度反應現(xiàn)象及其成因分析[J];南開經(jīng)濟研究;2006年03期
4 張建華;張玲;;中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分析[J];系統(tǒng)工程理論方法應用;2006年03期
5 朱義師;;科技熱點對中國股票市場影響的實證研究[J];商業(yè)經(jīng)濟;2017年05期
6 方先明;趙澤君;;熔斷機制存在磁吸效應嗎?——來自中國股票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J];中央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8年06期
7 陳其安;張紅真;;限售股減持對我國股票市場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4年S1期
8 劉莉亞;;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調(diào)整對我國股票市場影響效應的實證研究[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9 葛志遠;郝孟佳;;我國股市反應不足和過度反應的實證研究[J];財會月刊;2011年06期
10 陳曉芳;Kalugala Vidanalage Aruna Shantha;;股票分割公告的市場過度反應——來自斯里蘭卡科倫坡證券交易所的證據(jù)[J];時代經(jīng)貿(mào);2019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少華;價差波動約束下的最優(yōu)統(tǒng)計套利策略研究[D];遼寧大學;2018年
2 鄧增洪;中國股票市場主要參與者行為特征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3 闕紫康;中國股票市場制度效率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王蘭軍;中國股票市場功能演進與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戰(zhàn)略性調(diào)整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5 林志毅;股票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相關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0年
6 林平忠;宏觀經(jīng)濟政策目標與股市調(diào)控策略實證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7 單樹峰;股票市場流動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趙云立;中國股票市場效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黃志忠;非有效市場下的股票市場定價模型[D];廈門大學;2004年
10 殷光偉;中國股票市場預測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長平;中國股票市場過度反應現(xiàn)象及其成因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2 劉克倫;關于我國股票市場過度反應現(xiàn)象的實證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3 林陳燕;我國股票市場過度反應實證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9年
4 譚誠;中國股票市場“高送轉(zhuǎn)”現(xiàn)象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5 于小輝;我國股票市場過度反應的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6 李楊;“大小非”解禁對股票市場影響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7 曹凱杰;我國股票市場大宗交易價格效應研究[D];浙江財經(jīng)大學;2018年
8 燕祉冰;我國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9 劉曉琳;我國股票市場過度反應現(xiàn)象的實證研究及成因分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8年
10 賈宇潔;公允價值變動與股市過度反應的關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8779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byz/287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