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折舊率估計及資本存量測算
本文關鍵詞:我國資本存量估算的比較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固定折舊率估計及資本存量測算
2016-12-24 09:20:21 經濟研究導刊2016年30期
李釗
摘 要:在馮曉(2012)測算折舊率的基礎上,從理論上推導出各地區(qū)固定資本折舊與地區(qū)GRP的關系;然后以此為理論依據(jù),運用1993—2012年間各地區(qū)固定資本折舊與地區(qū)GRP的數(shù)據(jù),推算出1993—2012年間我國的固定資本折舊。利用推算出的我國固定資本折舊,測算出1992—2012年間我國固定資本折舊率約為5.73%。由估算出的固定資本折舊率,測算出1993—2012年間我國的資本存量,其數(shù)值處于現(xiàn)有文獻測算的資本存量之間,并且資本系數(shù)是緩慢增加的,進一步驗證了前人的研究。
關鍵詞:固定資本折舊;固定資本折舊率;資本存量;資本產出比
中圖分類號:F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0-0104-02
引言
現(xiàn)有文獻在測算資本存量時,大多數(shù)采用永續(xù)盤存法(Goldsmith,1951)測算資本存量需要基期資本存量、固定資本投資、和固定資本折舊率。由于我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缺少固定資本折舊率,而不同折舊率對我國資本存量的測算影響很大(李賓,2011),因此測算出一個較為貼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固定資本折舊率顯得尤為必要�,F(xiàn)有文獻在確定折舊率時,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一是采用國外文獻中常見的折舊率(郭慶旺,2004;單豪杰,2008);二是利用資本的相對效率和殘值率計算折舊率(黃勇峰,2002;張軍,2003;雷輝,2009);三是采用國民收入關系式推算折舊,從而推算出我國折舊率(馮曉,2012)。由于我國資本使用及折舊機制不同于國外,直接將國外折舊率作為我國折舊率,這樣的做法顯然不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相對效率或殘值率方法,雖然優(yōu)于直接采用國外折舊率,但總的固定資本使用壽命無法得到。此外,固定資本劃分及權重等因素均影響測算的折舊率。國民收入法根據(jù)中國的折舊數(shù)據(jù)計算得出的折舊率,比較貼合中國實際狀況。因此,本文在馮曉(2012)測算折舊率的基礎上,對其方法進一步改進,測算出更為貼合中國實際狀況的折舊率和資本存量。
一、固定資本折舊以及折舊率的測算方法
(一)固定資本折舊推算方法
在馮曉(2012)的基礎上,本文對2005—2012年間的折舊數(shù)據(jù)添加虛擬變量,將計量模型設定為:
lnDGRPt =α+β1lnGRPt+β2Dummy+β3lnGRPt Dummy+εt (1)
其中,Dummyt=0,t<2005;Dummyt=1,t≥2005,修正的固定資本折舊近似等于:
lnDGRP*t =lnDGRPt -β2Dummy-β3lnGRPt Dummy (2)
由公式(2)可得,全國固定資本折舊等于:
DGDPt /GDP≈DGRP*t /GRP (3)
(二)固定資本折舊率的測算
折舊率δt可以通過固定資本折Dt、新增固定資本投資It這兩個數(shù)據(jù)近似求得,滿足以下公式:
δt=-1 (4)
根據(jù)公式(4)可測算出一系列的δt,其中t=1,2,,3,4…n。
或者對公式(4)變形,改寫成:
(It-Dt-1)=β (It-Dt)+εt (5)
對上式進行回歸,求得β-1即歷年來固定不變折舊率。
二、數(shù)據(jù)描述
其中,1993—2004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歷史資料(1952—2004)》,2005—2012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各類統(tǒng)計年鑒沒有2008年數(shù)據(jù),推算方法見馮曉(2012)。
三、折舊率的測算以及資本存量的測算
(一)固定資本折舊率的測算
按照公式(4)測算的折舊率平均值是0.0578;公式(5)回歸方法測算的折舊率是0.0568。綜合平均法和回歸法測算的折舊率,固定資產的折舊率為5.73%,對應的固定資本存量平均折舊年限為十八年,這與陳昌兵(2014)測算的5.65%的固定資本折舊率相接近。
(二)資本存量的估算
根據(jù)永續(xù)盤存法可以測算資本存量Kt的數(shù)值。對于基期資本存量的測算,為假定1993年的資本存量K1993是由過去十八年間的投資所形成。1993年以后的資本存量可以按照永續(xù)盤存法逐年計算。1993—2012年間我國的資本存量Kt數(shù)據(jù)(見下表)。
從資本產出比來看(見下圖),1993—2012年間資本系數(shù)在緩慢增加,該結果與李賓(2011)、陳昌兵(2014)研究結論一致,即1994年后資本—產出比呈現(xiàn)持續(xù)上升,2007年以后資本系數(shù)增加較快,與2008年應對金融危機“4萬億”過度投資有關。
結論
本文在馮曉(2012)提出的資本折舊率測算方法的基礎上,對其進一步拓展,測得1993—2012年間我國固定資本折舊率為5.73%,并且通過對比陳昌兵(2014)測算的資本產出比,發(fā)現(xiàn)本文的資本產出比變化較為緩慢,尤其是2007年以后,這也驗證了卡爾多事實。本文的測算方法,一方面,為我國折舊率的確定提供一個新思路,改變了以往只能主觀假定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在基期資本存量和資本存量序列測算中使用了相同的折舊率,使基期資本存量和資本存量序列測算具有了較好的內在一致性。
參考文獻:
[1] 陳昌兵.可變折舊率估計及資本存量測算[J].經濟研究,2014,(12):72-85.
[2] 馮曉,朱彥元,楊茜.基于人力資本分布方差的中國國民經濟生產函數(shù)研究[J].經濟學,2012,(11):559-592.
[3] 郭慶旺,賈俊雪.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1979—2004[J].經濟研究,2005,(6):51-60.
[4] 黃勇峰,任若恩,劉曉生.中國制造業(yè)資本存量永續(xù)盤存法估計[J].經濟學,2002,(2):377-396.
[5] 李治國,唐國興.資本形成路徑與資本存量調整模型——基于中國轉型時期的分析[J].經濟研究,2003,(2):34-42.
[6] 李賓.我國資本存量估算的比較分析[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1,(12).
[7] 單豪杰.中國資本存量K 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10):17-31.
[8] 萬東華.一種新的經濟折舊率測算方法及其應用[J].統(tǒng)計研究,2009,(10):15-18.
[9] 張軍,章元.對中國資本存量K 的再估計[J].經濟研究,2003,(7):35-43.
[10] 張軍,吳桂英,張吉鵬.中國省際物質資本存量估算:1952—2000年[J].經濟研究,2004,(10):35-44.
[責任編輯 劉兆峰]
本文關鍵詞:我國資本存量估算的比較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85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byz/24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