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債轉股的特征、難點與破解
本文關鍵詞:市場化債轉股的特征、難點與破解 出處:《南方金融》2017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經(jīng)濟新常態(tài) 去杠桿 債轉股 不良資產(chǎn)處置 金融風險
【摘要】:新一輪債轉股具有市場化運作程度更高的特征,對各方債務風險能夠起到一定的緩釋作用。但是,債轉股在實踐中仍然面臨一系列難點,不能從根本上破解強周期、產(chǎn)能過剩行業(yè)的債務困境,對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作用有限。對商業(yè)銀行而言,債轉股只是一種被動接受的不良資產(chǎn)處置方式。因此,債轉股不宜成為影響市場參與者預期的臨時性政策措施,未來也不會成為不良資產(chǎn)處置的市場主流方式。要以市場化債轉股為契機,構建涵蓋公司治理、商業(yè)銀行治理、政銀企關系、市場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更為完善的制度體系。要防止債轉股融資過程中過度杠桿化、黑箱操作、關聯(lián)交易和內(nèi)幕交易,避免由于企業(yè)債轉股而衍生出更多的風險,有效發(fā)揮債轉股在化解企業(yè)債務風險、降低企業(yè)杠桿率、促進企業(yè)轉型升級中的積極作用。
[Abstract]:The new round of debt-equity swap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degree of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and can play a role in relieving the debt risk. However, the debt-to-equity swap still faces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 in practice. Can not fundamentally crack the strong cycle, overcapacity industry debt distress, to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 level is limited. For commercial banks. Debt-equity swap is only a passive acceptance of the disposal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Therefore, debt-to-equity swap should not be a temporary policy measure that affects market participants' expectations. In the future, it will not become the mainstream market mode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disposal. We should take the turning point of market-oriented debt-for-equity conversion to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commercial bank governance, and government, banking and enterprise. To prevent excessive leverage, black box operation, related party trading and insider trading in the process of debt-to-equity financing. Avoiding more risks arising from the conversion of debt to equity, effectively exerting the positive role of debt-to-equity swap in defusing the debt risk, reducing the leverage ratio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s.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經(jīng)濟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分類號】:F832.51
【正文快照】: 近年來,債轉股作為一種不良資產(chǎn)處理方式引起了學界和業(yè)界的關注。隨著國務院及有關部門陸續(xù)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逐漸拉開了國內(nèi)第二輪大規(guī)模債轉股的序幕。從中國銀監(jiān)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來看,截至2017年2月末,中國市場化債轉股的簽約金額為4300多億元;到了同年5月末,市場化債轉股的簽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債轉股企業(yè)將受嚴格監(jiān)管[J];化工統(tǒng)計與信息;2000年17期
2 鄭京平;;莫讓“債轉股”成為“唐僧肉”[J];中國經(jīng)濟快訊;2000年22期
3 沈和慶;;“債轉股”應注意把握十大問題[J];改革與開放;2000年04期
4 王福利;;關于債轉股的幾種觀點[J];求知;2000年01期
5 ;債轉股要由市場做而不是政府做[J];求知;2000年05期
6 關秀忠;債轉股中的幾個問題[J];成人高教學刊;2000年06期
7 王暉;關于債轉股的思考[J];財經(jīng)科學;2000年05期
8 杜文泉;淺析債轉股問題[J];財經(jīng)科學;2000年S2期
9 谷輝煌;債轉股需要體制創(chuàng)新[J];財經(jīng)科學;2000年S2期
10 沈穎玲;債轉股股權退出問題研究[J];財經(jīng)論叢(浙江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范新成;;走出債轉股的誤區(qū)[A];面向新世紀的中國經(jīng)濟[C];2000年
2 謝志紅;;剝離不良資產(chǎn)運作中的法律思考——以國有商業(yè)銀行“債轉股”為例[A];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xiàn)代化[C];2008年
3 王雪英;;淺談利用外資推動債轉股[A];第七屆中國煤炭經(jīng)濟管理論壇暨2006年中國煤炭學會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鄧洪 范義杰;債轉股:作用不小 問題不少[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繆舢 中共中央黨校經(jīng)濟研究中心主任 周天勇 教授 中和應泰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金立佐 博士;債轉股 風雨一年后的反思[N];中國企業(yè)報;2001年
3 本報記者 應尤佳;應者寥寥 上市公司可轉債轉股遭冷遇[N];上海證券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夏芳;武鍋股份16億債轉股謀恢復上市[N];證券日報;2012年
5 記者 周芳;中小股東反對 武鍋B債轉股方案遭否[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張歆;民生轉債持有人“雙重身份” 護航未來債轉股有效轉化[N];證券日報;2013年
7 思睿;債轉股企業(yè)仍需信貸支持[N];經(jīng)濟日報;2000年
8 柴今;一大筆“債轉股”就這樣活了[N];經(jīng)濟日報;2001年
9 盛偉;改制:債轉股成敗的關鍵[N];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10 記者 李嵐;第一家債轉股公司華融牽頭組建的運營良好[N];金融時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志軍;債轉股治理效應的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輝;政策性債轉股企業(yè)中資產(chǎn)管理公司股東權利缺失探析[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2 柴亞軍;債轉股的定價及退出通道初探[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3 左登洪;我國債轉股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研究[D];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4 陳升;債轉股有關財務及會計問題研究[D];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5 趙兵武;G金融資產(chǎn)管理公司債轉股投資策略優(yōu)化研究[D];云南大學;2016年
6 南迪;市場化債轉股在長航鳳凰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財經(jīng)大學;2017年
7 韋奕冰;中國債轉股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8 王晶瑩;A企銀行與YW公司市場化債轉股的結構設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
9 黃薇;“債轉股”的進退機制分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10 雷俊;債轉股政策的經(jīng)濟分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4285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42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