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預在證券市場強制信息披露中的邊界
本文關鍵詞:政府干預在證券市場強制信息披露中的邊界 出處:《南方金融》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資本市場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諾斯悖論 政府失靈 權力尋租
【摘要】:由于"政府失靈"和投資者非理性因素的存在,政府干預過多、制度濫用等現象時常出現,使得證券市場強制信息披露的目標未能有效實現、價值未能充分體現。為此,需要厘定政府對證券市場強制信息披露進行干預的邊界,以此促進我國證券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在政府干預的自我約束方面,要構建相互制約的證券市場監(jiān)管權力運行機制,完善禁止欺詐規(guī)則,以限制強制信息披露中的政府權力尋租;在政府干預的適度擴張方面,要強化信息溝通傳遞機制和投資者教育,遏制證券市場參與主體的非理性行為;在政府干預的適度退出方面,要簡化信息披露數量和內容要求,建立市場自愿性與強制性相結合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體系。
[Abstract]:Due to the existence of "government failure" and investors' irrational factors, excessiv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system abuse, the goal of compulso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realized. The value is not fully reflect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boundarie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forced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our securities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mutually restricted mechanism of regulatory power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and perfect the rules against fraud in order to limit the rent-seeking of government power in compulso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the moderate expansion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vestor education, and curb the irrational behavior of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 the proper withdrawal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implify the quantity and content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establish a market voluntary and mandato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
【作者單位】: 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
【分類號】:D630;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證券市場交易的高度關聯性決定了單個市場主體的行為可能影響各個交易環(huán)節(jié)的正常進行,并且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造成顯著的負外部性影響。傳統(tǒng)外部性矯正手段對于證券交易活動的杠桿效應的作用是有限的,因而,政府多從證券市場的特性出發(fā)來減少負外部性效應,強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侯漢杰;;證券信息披露制度的若干問題探討[J];經濟法論叢;2001年01期
2 裴小平;淺析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披露[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賓建成,劉光輝;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亟待規(guī)范[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4 吳小佳;袁明;;證券法修訂與我國證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5 郭莉;黃柯;;警方在重大信息披露時應遵循的原則[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6 楊平波;;產權視角下非公募慈善基金會信息披露探討[J];財會月刊;2010年15期
7 徐擎宇;;資產支撐證券的信息披露制度初探[J];生產力研究;2012年08期
8 柯思宇;;新時期對我國基金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J];理論界;2013年01期
9 艾雯嵐;;英國慈善組織信息披露及啟示[J];財政監(jiān)督;2013年05期
10 琚焱;;論食品安全監(jiān)管中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俊秋;張奇峰;;公司治理機制與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實證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2 張?zhí)K彤;李金順;賈烈;;我國上市公司網上信息披露現狀調查研究[A];新經濟環(huán)境下的會計與財務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唐躍軍;呂斐適;程新生;;大股東制衡、治理戰(zhàn)略與信息披露——來自2003年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A];經濟學(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4 王仲兵;靳曉超;;碳信息披露企業(yè)價值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第25屆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崔志娟;;柜臺市場信息披露的問卷調查分析:機構投資者視角[A];中國會計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6 劉元元;;保險服務信息披露對行業(yè)發(fā)展影響研究[A];陜西保險市場發(fā)展報告(2011)[C];2011年
7 裴權中;;改革商業(yè)銀行體制,建立新的信息披露制度[A];2002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現代化建設中的體制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周星;敬采云;;碳信息披露的模式構建與實現路徑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9 唐亮;陳守東;;企業(yè)信息披露與融資行為選擇關聯性研究[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金融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10 董紅星;王秀芬;;組織道德與信息披露——基于組織道德發(fā)展理論的分析框架[A];中國會計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海通證券研究所 陳崢嶸 吳淑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正當利益[N];中國汽車報;2002年
2 沈陽 黃艷斌;信息披露豈能如此隨意[N];中國證券報;2004年
3 北京市賽德天勤律師事務所 江暉 李季先;構建券商信息披露制度須跨“四道檻”[N];證券時報;2004年
4 江蘇證監(jiān)局 吳姬君;探索差異化信息披露[N];證券時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朱寶琛;上市公司分行業(yè)信息披露將在三行業(yè)試點[N];證券日報;2013年
6 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qū)人民檢察院 黃淑麗;涉眾案件信息披露應實現對稱、暢通[N];檢察日報;2014年
7 盧陽旭;始于信息披露的辯論也是好的[N];科技日報;2014年
8 張連起;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的關系[N];中國財經報;2003年
9 張連起;韓國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N];中國財經報;2003年
10 曹偉;披露質量不容忽視[N];中國財經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淦;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
2 呂曉梅;會計信息披露管制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4年
3 韓慧博;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與盈余管理[D];吉林大學;2007年
4 李錦霖;信息披露的投資者保護效應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5 劉昱熙;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信息披露理論與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6 齊萱;上市公司自愿性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
7 陳岳堂;非營利基金會信息披露質量評價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8 李莉;會計信息披露違規(guī)處罰有效性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9 劉建忠;社會資本的利用與信息披露制度變遷[D];暨南大學;2009年
10 陳芳芳;管理層盈余預告信息披露策略及其經濟后果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文琴;影響會計信息披露的濾波效應強弱的多視角成因剖析[D];浙江財經學院;2009年
2 熊磊銘;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制度[D];西南政法大學;2014年
3 賈愛玲;論信托計劃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5年
4 徐新歌;公司治理對碳信息披露影響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5 霍少博;政治關聯、政府干預對碳信息披露的影響[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6 鄧融;上市公司關聯交易信息披露法律規(guī)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5年
7 李薇;A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8 宋慧;碳信息披露對公司價值影響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9 張松;上市公司業(yè)績預告信息的市場反應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5年
10 于德淼;基于不完全契約的表外負債信息披露研究[D];蘭州財經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279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427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