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鐵路與近代云南經(jīng)濟若干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10 04:27
【摘要】:鐵路機車是18世紀英國及歐美國家工業(yè)革命的火車頭。它在西方國家的出現(xiàn)、發(fā)展以及對社會走向工業(yè)化所產(chǎn)生的影響,無論怎樣評價都不過分。但是,這個西方社會最引以自豪的工業(yè)革命的寵兒卻由于殖民掠奪,在20世紀初來到了中國云南這樣一個當時中國最蠻荒的地區(qū)。它在瘋狂掠奪云南地下礦藏的同時,也使得云南走在了中國現(xiàn)代化的前列。光陰流轉,物是人非,作為我國至今仍在運營的唯一的一條殖民產(chǎn)物的鐵路,滇越鐵路即將迎來它的百年華誕(2010年);厥装倌甑嵩綔嫔,既充滿了民族壓迫、民族剝削的血淚,也蘊含著許多令人沉思的歷史教訓。如果將之放在技術哲學、技術社會學以及世界各民族現(xiàn)代化理論的學術視野下,存有許多學術問題值得探討,故本文旨在進行滇越鐵路與近代云南經(jīng)濟關系的學術探討。 經(jīng)過兩年多大量的調研和思考,在搜集和總結前人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技術哲學專業(yè)理論學習,文章總結有如下兩個方面問題值的探討:一方面,滇越鐵路作為法帝國主義侵略云南的工具,它有沒有在客觀上改變或促進云南的經(jīng)濟?另一方面,鐵路機車其實是一種技術,極大地促進了西方的現(xiàn)代化進程,當它出現(xiàn)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清朝時,它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以及國人應該將以怎樣的心態(tài)來看待它?通過不斷的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在導師的指導下,筆者認為有如下結論:第一,滇越鐵路作為一種物化的技術,它有著技術的特點與本質屬性,在充當殖民者的工具的同時它客觀上加速云南經(jīng)濟形態(tài)的更替,促進云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是云南步入現(xiàn)代化之路的第一步。第二,滇越鐵路作為西方殖民者帶來的技術,它有著“雙重”作用。我們應該以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受它,并利用它來改造我們當時落后局面。我們將會更快地強大起來,步入強國之林。 研究這一問題最初源于馬陵合的《清末民初的鐵路外債觀研究》一書,這本書主要選取晚清和民國初年為考察時段,探討近代中國社會各界對鐵路外債的反應,試圖揭示近代中國關于鐵路外債問題認識的演變歷程和基本特質。后來想到云南的滇越鐵路,它也是清末年代的產(chǎn)物,那么云南人們是怎樣看待它的,它對云南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本文從技術哲學的視角下來研究這一問題,采用了一些原始檔案、數(shù)據(jù)作為依據(jù)加以論證。本文認為,類似滇越鐵路的殖民產(chǎn)物、當時西方的先進技術,有著它的歷史獨特性,如果我們再重審這段歷史,我們要用歷史與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它。本論文通過對材料的整理與分析和當時一些學者對它的評價來展開對滇越鐵路的研究。對滇越鐵路的研究只是個案研究,同時,在本文通過對在西方列強侵略下的埃及、中國、印度、日本的研究,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西方列強用先進的技術侵略他國,這些技術對被侵略的國家有著“雙重”的社會作用。即西方列強通過先進技術來掠奪被侵略國家,獲得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和政治目的,同時,這些技術不自主的在客觀上刺激并加快了這些被侵略國家的現(xiàn)代化進程,這是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另外,本論文采用新的視角(技術哲學)來看,并結合相關的科學技術史、技術社會學、STS、歷史學等學科來看待西方國家?guī)淼闹趁癞a(chǎn)物,這樣擺脫了以往那種單一通過歷史學、經(jīng)濟學看待問題,從而上升到哲學的高度。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F532.9;F129
本文編號:2748451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F532.9;F1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粟多樹,楊德才;西方科技在中國近代傳播的途徑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2期
2 車轔;;滇越鐵路與近代西方科學技術在云南的傳播[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鈔曉鴻,鄭振滿;二十世紀的清史研究[J];歷史研究;2003年03期
4 莊興成;淺談滇越鐵路對云南社會經(jīng)濟的影響[J];紅河學院學報;1992年03期
5 趙銓;滇越鐵路沿線農(nóng)村商品經(jīng)濟初探[J];云南財貿(mào)學院學報;1997年04期
6 丁世福;滇越鐵路的修建及其通車后的影響[J];云南社會科學;1982年03期
7 董孟雄,郭亞非;近代云南的交通運輸與商品經(jīng)濟[J];云南社會科學;1990年01期
本文編號:27484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tysjj/274845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