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SFAVAR模型的中國貨幣政策效應的動態(tài)因子和脈沖響應分析
【摘要】 貨幣政策效應的研究是宏觀經濟金融研究的重要問題,貨幣政策研究的深入程度直接影響著一國貨幣政策實踐,也關系到宏觀調控目標是否能實現。我國自1984年人民銀行開始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開始,才有了貨幣銀行學意義上的貨幣政策。從我國近30年來的貨幣政策實踐可以看出,貨幣政策在宏觀經濟調控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貨幣政策調控的效果時好時壞。我們對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仍未完全清楚,研究各宏觀經濟因子對貨幣政策沖擊的反應,有助于我們認識貨幣政策的傳遞渠道及最終目標效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自從Bernanke、Blinder(1992)和Sims(1992)提出VAR模型并用于研究貨幣政策以來,大量的文獻采用VAR模型來檢驗和度量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變量的影響。Bernanke(2005)[4]指出采用VAR模型來研究貨幣政策至少存在三個問題,第一由于“維數災難”問題VAR模型很少使用六個以上變量來建模,這樣模型只用到了較少的信息,而貨幣當局和金融市場參與者掌握的信息遠比此豐富。第二模型中使用的變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經濟理論中的變量,例如“經濟活動”(Economic Activity)并不能用GDP或者工業(yè)增加值完全代表。第三、對于政策制定者而言他們關心的變量通常較多,但受VAR模型變量數目的限制能做脈沖響應分析的變量較少。針對現有文獻的不足,本文采用馬爾可夫機制轉移結構因子擴充VAR(MS-SFAVAR)模型來對我國貨幣政策效應進行研究。Bernanke(2005)將VAR模型和因子模型相結合提出的動態(tài)因子擴展向量自回歸模型(FAVAR)能有效克服VAR模型以上三個缺點,但是由于模型估計出的因子并沒有清楚的經濟含義,我們借鑒Belvsio和Milani(2006)提出的SFAVAR模型的設定方式,使得因子具有明顯的經濟意義。其次由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發(fā)展,體制轉型,經濟運行經過了不同的階段,為了能捕捉到經濟系統(tǒng)中可能存在的機制轉變,我們考慮在模型中加入馬爾可夫狀態(tài)轉換機制。因此在結合了SFAVAR模型和馬爾可夫向量自回歸(MS-VAR)模型優(yōu)點的基礎上本文采用MS-SFAVAR模型,并選取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國民經濟產出、價格水平、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相關81個經濟變量的月度數據來進行實證分析。本文首先回顧了近年來我國的貨幣政策實踐,論述了研究背景和意義,闡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內容,對文章的結構安排、各章的主要研究內容進行了說明。其次回顧了西方經濟學界關于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理論研究,并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梳理。在理論和文獻回顧的基礎上我們應用MS-SFAVAR模型對我國貨幣政策效應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了相關結論。最后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處及進一步的研究方向。通過MS-SFAVAR模型實證分析我們主要得出了以下結論:(1)我國經濟運行存在非線性的特征。馬爾可夫機制轉移模型估計結果顯示2000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存在三個明顯不同的區(qū)制狀態(tài),通過分析,三個區(qū)制的特征十分明顯,分別對應著我國“通貨緊縮”、“通貨適中”、“高通貨膨脹”三個狀態(tài)。通過狀態(tài)轉移概率矩陣我們發(fā)現我國經濟更傾向于呈現出“通貨緊縮”→“通貨適中”→“通貨膨脹”→“通貨緊縮”這樣一種周期循環(huán)波動的狀態(tài)。(2)貨幣政策沖擊效果來看,我國存在價格之謎,也存在房價之謎,利率對產出的影響不顯著;貨幣供應量對產出有顯著的推動作用,對股市房市也有顯著的影響。(3)貨幣政策效果存在非對稱性。通過分區(qū)制的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我們發(fā)現當經濟處于高通貨膨脹狀態(tài)時,通過緊縮的貨幣政策能起到較好地抑制通脹,也會減少經濟產出,使房價下降,股市也會受到負影響。當經濟處于“通貨適中”的狀態(tài)時,擴長的貨幣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產出,提高物價水平,推動房價上漲及催生股市繁榮。但是當經濟處于通貨緊縮時,貨幣政策的效果大大降低,利率沖擊效果約是高通貨膨脹時效果的十分之一,貨幣供應量沖擊效果約是高通貨膨脹時的四分之一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對抑制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幾乎無能為力,在經濟處于緊縮狀態(tài)時擴張的貨幣政策很難達到預期目標。
1.緒論
1.1選題背景與意義
貨幣政策是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一般是指中央銀行為了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釆取的各種調節(jié)和控制貨幣供應量、信貸規(guī)模的方針與措施。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貨幣政策,改革開放以后,經過多年的改革,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1984年人民銀行開始行使其中央銀行的職能,這個時候我國才有了貨幣銀行學意義上的貨幣政策。1984年至1992年,是人民銀行開始實施貨幣政策的初期階段,貨幣政策把促進經濟增長放在首位,由于缺乏使用經驗,貨幣政策表現不佳,政策時而擴張時而緊縮,經濟波動也較大。1992年國民經濟快速發(fā)展GDP增長14.2%,但伴隨著較高的通貨膨脹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6.4%,同時一些金融機構將資金用于房地產,股票和基礎設施建設,大量信貸資金通過拆解流向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秩序混亂,因此,1993年初,中央銀行采取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金融秩序混亂的現象基本得到了扭轉,但物價上漲的勢頭未得到遏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4.7%。1994年適度從緊的貨帀政策仍未生效,通貨膨脹失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高達24.1%。1995年央行將抑制通貨膨脹作為首要任務,加大調控力度,控制基礎貨幣投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內容
1.2.1研究思路與方法
首先對貨幣政策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在文獻回顧過程中發(fā)現關于貨幣政策效果度量和貨幣政策有效性的討論的相關研究文獻很多,但在做實證分析時這些文獻特別是國內文獻大多使用VAR模型來進行建模分析。Bernanke(2005)[4]指出用VAR模型來研究貨幣政策至少存在三個問題,第一由于“維數災難”問題VAR模型很少使用六個以上變量來建模,這樣模型只用到了較少的信息,貨幣當局和金融市場參與者掌握的信息遠比此豐富。第二模型中使用的變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經濟理論中的變量,例如“經濟活動”(EconomicActivity)并不能用GDP或者工業(yè)增加值完全代表。第三、對應政策制定者而言他關心的變量很多,但由于使用變量有限,VAR模型做脈沖響應分析時能進行研究的變量也較少。............
2.理論與文獻綜述
2.1貨幣政策有效性理論
2.1.1貨市中性貨幣中性與非中性問題可以追溯到貨幣數量論的早期論述,薩伊提了貨幣面紗觀,強調貨幣對產出沒有影響即貨幣是中性的。休謨(1972)在著作《貨幣論》等中強調貨幣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并不對相對價格產生影響,只對絕對價格水平產生影響,是貨幣面紗觀的另一只表述。維克塞爾發(fā)現了古典貨幣理論中的不足,他反對古典的“二分法”并將一般的經濟理論與貨幣理論聯系起來,提出了自然利率和貨市利率的概念,并且認為貨幣政策對真實經濟有影響,但是他的研究還不徹底,凱恩斯真正否定了薩伊的理論,并完成了貨市旳價格水平理論轉向就業(yè)產出的預期理論。后來的研究者發(fā)展了凱恩斯的理論思想,如溫特勞布、卡爾多等用貨幣內生性理論取代了凱恩斯的貨市外生性理論,強化了貨市政策對實體經濟有實證性影響的貨市非中性觀點。20世紀60-70年代以來爭論主要集中于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現代貨幣主義者,他們認為貨幣在短期為非中性,而在長期為中性。
...........
2. 2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工具是央行為了實現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而釆用的各種手段和策略。貨幣政策工具是央行可以直接控制的,運用它可以對基礎貨幣、銀行儲備、利率、貨幣供給量、以及對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產生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筆耕文化傳播,以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工具有很多/在不同國家或同一國家的不同發(fā)展階段都有所不同,在選擇貨幣政策時要根據貨幣政策目標要求以及當時的經濟環(huán)境,有針對性的運用。一般性的貨幣政策包括:再貼現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公幵市場操作,它是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調控,而不局限于某一領域。存款準備金率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銀行在中央銀行賬戶上的準備金存款,一是銀行的庫存現金。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由中央銀行規(guī)定的,銀行實際存款準備金率不得低于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
3.貨幣政策效應實證分析..............20
3.1傳統(tǒng)模型的缺陷..............20
3.2動態(tài)因子模型(DFAM)簡介..............21
3.3FAVAR 和 SFAVAR 模型簡介..............23
3.4MS-VAR模型簡介..............24
3.5MS-SFAVAR 模型設定..............25
3.6MS-SFAVAR模型估計算法介紹..............27
3.7MS-SFAVAR模型實證研究..............30
3.8本章小結..............44
4.結論與建議..............46
4.1結論..............46
4.2政策建議..............49
4.3不足之處..............49
4.4進一步研究的方向..............50
3.貨幣政策效應實證分析
3.1傳統(tǒng)模型的缺陷
自從Bemanke、Blinder(1992)和Siins(1992)提出VAR模型并將其用于貨幣政策研究以來,大量的文獻用VAR模型來檢驗和度量貨幣政策沖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近年來學者們指出了該模型的缺陷,Bemanke (2005).認為使用VAR研究方法來研究貨幣政策效果時,為了節(jié)省自由度,一般VAR模型很少使用六個以上的變量,這樣低維度VAR模型只用到了相對較少的信息,這些信息不能覆蓋實踐中央銀行或者金融市場參與者所掌握的信息,在信息缺失的情況下來研究至少會導致以下問題,一是由于央行所掌握的信息沒有完全反應在VAR模型中,政策沖擊效果的檢驗可能失效,典型的例子是Sims( 1992)通過VAR模型發(fā)現,緊縮的貨幣政策沖擊會導致價格水平上升,與IS-LM模型結果相俘,提出了所謂的“價格之謎”。二是在應用模型時VAR中的代理變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經濟理論上的變量,例如經濟活動(Economic activity)這個概念并不能由工業(yè)增加值或者GDP完全代表,而且進入VAR模型的變量也可能是存在測量誤差的。三是VAR模型所能得到的脈沖響應僅限于模型中包含的變量,但對于研究者和貨幣政策當局來說他們感興趣的變量通常很多,這些變量VAR模型無法全部納入。..............
4.結論與建議
4. 1結論
本文主要運用MS-SFAVAR模型對貨幣政策對各經濟的沖擊效果進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回顧了西方經濟學界關于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理論研究,主要從貨市中性和貨幣內生性兩個方面總結了西方各經濟學派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爭論和研究的發(fā)展狀況,其次我們對國內外學者對貨幣政策效應的相關研究進行了也進行了梳理和回顧。通過對理論和實證研究的梳理我們發(fā)現了無論是.理論方面還是實證方面對該問題的研究仍然存在爭議。這成為了本文研究的出發(fā)點即本文希望通過實證研究探索貨幣政策效應的經濟規(guī)律,深化我們對貨幣政策效應的認識。通過對相關實證文獻的梳理我們發(fā)現了傳統(tǒng)實證分析工具VAR存在的缺陷,進一步借鑒國外學者進年來的研究成果,本文確定了實證研究的分析工具即馬爾可夫機制轉移結構因子擴展向量自回歸模型MS-SFAVAR. 一方面他彌補了VAR模型在信息不足上的缺點,另一方面通過模型中參數的馬爾可夫狀態(tài)轉移使得該模型可以刻畫出宏觀經濟中可能存在的非線性變化特征。............
參考文獻:
[1] 雷雅娜. 對當前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探究——基于2008.01-2012.03月度數據實證研究[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08)
[2] 李善燊,沈悅. 中國“房價之謎”的檢驗與原因分析[J]. 上海經濟研究. 2012(08)
[3] 范從來,盛天翔,王宇偉. 信貸量經濟效應的期限結構研究[J]. 經濟研究. 2012(01)
[4] 梁向東,劉兵權,文林. 中國貨幣政策對當前宏觀經濟影響的測度——基于FAVAR模型的分析[J].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6)
[5] 李洪成,張霖. 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探究——基于1998.1—2010.6月度數據實證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 2011(01)
[6] 黃飛雪,王云. 基于SVAR的中國貨幣政策的房價傳導機制[J]. 當代經濟科學. 2010(03)
[7] 中國人民銀行營業(yè)管理部課題組,楊國中,姜再勇,劉寧. 非線性泰勒規(guī)則在我國貨幣政策操作中的實證研究[J]. 金融研究. 2009(12)
[8] 戴國強,張建華. 貨幣政策的房地產價格傳導機制研究[J]. 財貿經濟. 2009(12)
[9] 徐亞平. 泰勒規(guī)則與我國貨幣政策非線性反應函數的實證研究[J]. 當代財經. 2009(09)
[10] 劉金全,隋建利,李楠. 基于非線性VAR模型對我國貨幣政策非對稱作用效應的實證檢驗[J]. 中國管理科學. 2009(03)
本文編號:109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