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協(xié)商解決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10 21:57
本文選題:建設工程合同糾紛 + 法經濟學��; 參考:《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摘要】:如今,我國處于房地產開發(fā)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鼎盛時期,建筑業(yè)發(fā)展迅速,但由于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行業(yè)中違規(guī)操作等現(xiàn)象嚴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屢屢發(fā)生。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發(fā)生的原因多種多樣,而且糾紛當事人關系復雜、內容專業(yè)性強、審理困難。如果不能通過恰當?shù)募m紛解決方式及時解決糾紛,容易導致工程的效率和質量低下。因此,對糾紛當事人來說如何合理地選擇糾紛解決方式,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如何促進糾紛有效地解決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通過實證分析我國建設工程合同糾紛解決方式選擇的重要影響因素,并結合魯賓斯坦討價還價理論分析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協(xié)商解決機制。首先,總結分析國內外關于建設工程合同糾紛解決機制研究的文獻,提出本文研究的出發(fā)點,同時分析糾紛的特征、糾紛產生的原因、不同糾紛解決方式的優(yōu)缺點以及我國的外部制度對糾紛解決方式選擇的影響,并應用法經濟學理論探討不同糾紛解決方式的經濟合理性。然后,提煉影響我國建設工程合同糾紛解決方式選擇的因素,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進行因子分析,得到影響我國建設工程合同糾紛解決方式選擇的潛在因子,并根據(jù)建設工程領域糾紛解決的實際情況,對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進行解釋。最后,建立以仲裁為外部選擇的魯賓斯坦討價還價模型,理論分析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協(xié)商解決機制。 本文通過實證研究得到6個我國建設工程合同糾紛解決方式選擇的潛在影響因子,按照重要性從大到小排列,依次為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當事人的地位、成本、制度規(guī)范、約束力和社會習俗;以仲裁作為外部選擇的魯賓斯坦討價還價模型從理論上明確了工程項目中承包商和業(yè)主就索賠金額形成糾紛時,雙方對索賠金額的預期差異以及仲裁成本對和解成立的影響機制,并分析通過第三方調解更新糾紛雙方對仲裁結果的預期,從而改變協(xié)商和解成立的可能性。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23.6;TU72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原,陳漢明;仲裁在解決工程合同爭議時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王振清;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糾紛解決資源[J];法律適用;2005年02期
3 郭喜軍;;建設工程合同常見糾紛及解決方法[J];法制與社會;2010年10期
4 王挺;;工程糾紛ADR解決方式的比較研究[J];中國工程咨詢;2007年02期
5 任志福;;我國建設工程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探討[J];中國工程咨詢;2007年07期
6 何伯森;康立秋;卞疆;;應用伙伴關系理念 和諧工程項目管理[J];國際經濟合作;2007年09期
7 呂文學;花園園;;基于交易成本的國際工程項目爭端預防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10年01期
8 李莉;;法經濟學與糾紛解決[J];河北法學;2008年07期
9 史晉川;法律經濟學評述[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年02期
10 趙紅;;淺談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的特點及解決對策[J];技術與市場;2010年07期
,本文編號:17330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173308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