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職教育傳播的理性解讀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G71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湯智;研究性學習的教育傳播特性[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03年01期
2 胡生泳;;教育傳播中的新媒體作用[J];新聞戰(zhàn)線;2014年08期
3 鄭太年;任友群;;教育傳播與技術(shù)的研究基礎(chǔ)——《教育傳播與技術(shù)研究手冊》(第三版)第一部分述評[J];遠程教育雜志;2010年01期
4 金振坤;論遠程教育傳播在教育科學中的地位[J];電大教學;2001年04期
5 徐瑾;;試論主流價值觀在高校的整合教育傳播[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年02期
6 李穎;;網(wǎng)絡教育傳播的理論與實踐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6年06期
7 顏儒;;微信公眾號在職業(yè)教育傳播的現(xiàn)狀及平臺建設(shè)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年07期
8 趙富斌;;太極拳教育傳播探析[J];中華武術(shù)(研究);2017年01期
9 ;2017年10月16日“世界鎮(zhèn)痛日” 主題:卓越疼痛教育傳播年[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7年09期
10 ;2017年10月16日“世界鎮(zhèn)痛日” 主題:卓越疼痛教育傳播年(Global Year for Excellence in Pain Education)[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7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阮秀紅;;專業(yè)成長與早期教育傳播[A];新教育時代(2015年10月 總第3輯)[C];2015年
2 王陽;;新媒體時代體育教育傳播話語過程管理創(chuàng)新及策略選擇[A];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三)[C];2015年
3 錢貴晴;;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隊伍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其專業(yè)化人才培養(yǎng)研究[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shè)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熊承霞;;數(shù)字媒體與設(shè)計教育的互動構(gòu)建[A];計算機與教育——全國計算機輔助教育學會第十二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李浴峰;曹春霞;;部隊健康教育傳播材料的制作與使用[A];2011年度中國健康傳播大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張植豐 陶向新;技能培訓幫助致富 素質(zhì)教育傳播文明[N];兵團日報(漢);2010年
2 本報綜合;把科技教育傳播普及工作落實到基層[N];福建科技報;2007年
3 徐彥;廬山:“五廉”教育傳播廉潔正能量[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3年
4 張全連;南通創(chuàng)新驅(qū)動拓展法治宣傳教育傳播新途徑[N];新華日報;2016年
5 記者 沈洛羊;本報獲中國家庭教育傳播激勵計劃優(yōu)秀傳媒獎[N];汕尾日報;2010年
6 宮曉燕 宋吉國 山東師范大學;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社區(qū)教育傳播[N];中國改革報;2016年
7 實習記者 呂會生;注重教育傳播工作 提高公眾科學素質(zhì)[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7年
8 赫澄;Vista大舉營銷 用戶褒貶不一[N];中國國門時報;2007年
9 記者 姬薇;大學生防艾知識教育有待加強[N];工人日報;2006年
10 李璇 本報記者 江輝;文化引領(lǐng) 釋放反腐倡廉正能量[N];南昌日報;201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康帆;AR技術(shù)支持的幼兒教育傳播效果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2 陳明欣;中國成人教育傳播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3 徐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傳播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4 沈嵐霞;20世紀上半葉美國對華教育傳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瑞仲;對高職教育傳播的理性解讀[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黃文芝;論宋明理學教育傳播的幾個特點[D];河北大學;2008年
3 王紅春;基于社群經(jīng)濟的微信平臺教育傳播研究[D];鄭州大學;2019年
4 高怡;傳播學視域下漢語國際教育傳播效果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5 袁珂;基于學生本位視角的留學生課堂教育傳播效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6 羅希;試論漢語文化教育傳播的方式方法[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妍;新媒體教育傳播現(xiàn)狀及趨勢研究[D];鄭州大學;2017年
8 吉丹霞;教育傳播理論視閾下的高校德育實效性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9 李淑X;基于整合傳播理論的教學設(shè)計及其模式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10 武進曄;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過程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7088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08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