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設現(xiàn)代職業(yè)學校制度中的基本理論問題研究
本文選題:現(xiàn)代職業(yè)學校制度 + 獨特性 ; 參考:《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5年24期
【摘要】:建設現(xiàn)代職業(yè)學校制度是構建我國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基礎性工作。現(xiàn)代職業(yè)學校制度是隨著社會工業(yè)化過程形成的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學校制度設計。本文在探討國際現(xiàn)代職業(yè)學校制度共同生成機制的基礎上,揭示現(xiàn)代職業(yè)學校制度的基本內涵和特征,并依據(jù)國際經驗為構建我國現(xiàn)代職業(yè)學校制度提出一些基本的策略建議。
[Abstract]:Constructing the modern vocational school system is the basic work of constructing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modern vocational school system is a school system desig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common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dern vocational school system, this paper reveals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school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basic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modern vocational school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作者單位】: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分類號】:G71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范國睿;政府·社會·學!谛1竟芾砝砟畹默F(xiàn)代學校制度設計[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必琴;王家祥;;論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差異性——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較[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2 毛壽林;;高職院校教學技能培訓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1年19期
3 潘利群;;關于推進高職院校與企業(yè)戰(zhàn)略合作的探索和思考[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4 賀亞蘭;李志祥;;研究型大學籌措辦學資金的思路與對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李杰;孫娜娜;李鎮(zhèn);陶秋燕;;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教學體系及其借鑒意義[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羅德紅;;創(chuàng)生中國教育學派的知行互建之路——近10年來中國大陸的學校變革理論綜述[J];保山師專學報;2009年04期
7 李克;;法律職業(yè)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北京政法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王彩霞;;中職會計實踐教學小議[J];才智;2009年20期
9 邵政;;論杜威職業(yè)教育思想對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啟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10期
10 羅綱;姚玲峰;;關于高職高專工科學生頂崗實習的思考[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康海燕;;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及對策研究[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2 續(xù)潤華;;幾個重大法令對美國職業(yè)教育發(fā)展進程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張銀喜;;促進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幾點認識[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4 包耀東;蔣薏;應偉麗;;探索“科研+雙向培訓”的產學研結合教育模式[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李莉紅;;學校競爭力的概念及其經濟學解釋[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何紹勤;;高職學院實踐“校企合作,工學一體”教學新模式探析[A];云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職高專教育分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7 姚連芳;鄭樹景;張毅川;齊安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園林專業(yè)師資培養(yǎng)教學體系建設研究[A];中國風景園林教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穆旭;;職業(yè)能力視角下的高職體育課程改革[A];中國職協(xié)2013年度優(yōu)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上冊)[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嚴智雄;高職院教育的認同危機及其后果[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輝;高等農業(yè)教育教材建設效率評價及優(yōu)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3 耿潔;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4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對技能型人才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5 田凌暉;利益關系的調整與重塑[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姜軍;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體系建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5年
7 吳曉義;“情境—達標”式職業(yè)能力開發(fā)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娜;基礎教育產權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楊瓊;學校法人治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水發(fā);我國發(fā)達城市學校領導創(chuàng)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單海源;新制度主義視角下我國現(xiàn)代學校制度變遷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宇東;德國雙元制職業(yè)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沈威;基于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中等職業(yè)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4 孫啟友;產學結合提升藝術設計職業(yè)院校核心競爭力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5 鄭敬;澳大利亞職業(yè)教育與培訓框架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永剛;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鄭國富;“雙師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階段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藍統(tǒng)棟;學習型鄉(xiāng)村視野下的職業(yè)繼續(xù)教育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陳艷梅;中等職業(yè)學校新任教師專業(yè)成長現(xiàn)狀調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吳茂龍;福州市中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順哉;;試論遠程開放教育課程輔導模式的基本特征[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1期
2 王同起;;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基本特征[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趙麗華;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解[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4 王成云;論世界一流大學的基本特征及形成規(guī)律[J];開放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5 何志玉;;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曹守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特征[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7 許均秀 ,楊淑清;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J];張家口師專學報;2003年01期
8 趙敏;;網絡語言的特點及其未來展望[J];中國校外教育;2009年S3期
9 傅秀玲;張子禮;;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模式的基本特征[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夏建國;沈建波;;經典作家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特征理論的生成邏輯[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彭潤金;毛日清;;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涵、特征與基礎[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于國清;方修睦;郭駿;;面向方案CAD軟件初步探討[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199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C];1998年
3 徐久剛;;全面正確地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A];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發(fā)表十周年理論研討會專輯[C];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麗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特征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2 孫彥方;中國模式特征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3年
3 李曉麗;社會科學方法論基本特征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4 劉虹;高校教師主觀幸福感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316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93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