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突發(fā)事件的成因與防控
本文選題:高職院校 切入點:群體性突發(fā)事件 出處:《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指受院校內(nèi)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突然發(fā)生的,群體參與的、并造成嚴重后果或重大影響的事件,在環(huán)境開放、規(guī)模增長、網(wǎng)絡普及、心理壓力劇增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高職院校突發(fā)事件呈現(xiàn)突發(fā)性和公共性,信息的多樣性和快捷性,主體的活躍性和影響的廣泛持久性等特點。其可以從事件的性質(zhì),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事件的影響效果等維度來進行類型上的劃分,并得到多種分類結(jié)果。在當今時代,高職院校群體突發(fā)事件具有復雜的成因,涉及到社會、學校和學生等多個方面。如社會的變遷及變遷過程中的社會矛盾;學校管理的失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防控措施的缺失與紕漏;學生的年齡與思想特征,個性心理狀態(tài)與獨特的成長經(jīng)歷等都有可能成為誘發(fā)群體事件的原因。學生群體突發(fā)事件包括許多具體的事件,如輿論突發(fā)事件、情色突發(fā)事件就是兩種典型的事件。對這兩類事件的背景、發(fā)育、影響、防范、啟示等進行專題分析,有助于揭示高職院校群體突發(fā)事件的成因與防控。對高職院校群體突發(fā)事件的研究需要采取具有案例研究色彩的專題研究形式來進行。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突發(fā)事件的防控需要建構(gòu)一個有效的策略體系。這一策略體系的建構(gòu)可以采取“事前——事中——事后——長遠”這一框架來進行。事前要增強風險與危機意識,如理性看待突發(fā)事件及其風險,提高學生的危機防范意識與能力等;事中要創(chuàng)新危機管理,如創(chuàng)新處置原則,創(chuàng)新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機構(gòu)及其職能等;事后作業(yè)涉及到學生的心理干預與疏導,事件的反思與經(jīng)驗總結(jié)等;長遠措施是要建構(gòu)一個有效的突發(fā)風險事件的預警系統(tǒng),這是一項復雜的基礎性的工程,要訴諸法制和各種社會性的機構(gòu),并形成一種多方參與的治理模式,且注重學生的風險意識與防范能力的培養(yǎng)等。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突發(fā)事件的研究是一個已經(jīng)敞開了的領域,這一領域的研究需要把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起來,在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之間保持平衡,拓展研究視野,完善研究方法,同時,鼓勵各院校結(jié)合自身的情境進行多樣化的探索。
[Abstract]:The group emergenc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ers to the sudden occurrence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group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causes serious consequences or significant effects. It is open in the environment, increasing in scale and popularizing on the network.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series of factors, such as the sharp increase of psychological pressure, emergenc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dden and public, diversity and quickness of information, activity of subject and extensive persistence of influence, etc.It can be classifi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nature of the event, the behavior of the student, the effect of the event and so on, and obtains a variety of classification results.In the present age, group emergenc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complex causes, involving many aspects, such as society, schools and students.Such as the social changes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course of social changes, the imbalance of school management, the weake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bsence and omission of preventive and control measures, the age and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unique growth experience may be the causes of inducing group events.Student group emergencies include many specific events, such as public opinion emergencies, sex emergencies are two typical events.The special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development, influence, preven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se two kinds of events will help to reveal the cause of formation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group emergenc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research on group emergenc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case study.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n effective strategy system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tudent group emergenc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strategic system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advance-matter-medium-afterwards-long-term".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risk and crisis beforehand, such as to treat emergencies and their risks rationally, to improv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crisis prevention, and to innovate in crisis management, such as the principles of innovative handling, the innovat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Improve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their functions; after the work involves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of students, reflection and experience of events, etc. The long-term measures are to build an effective early-warning system for emergencies,This is a complex basic project, which should resort to the legal system and various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form a multi-participation governance model,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isk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prevention and so on.The research of student group emergenc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open field.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needs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keep a balance between macro and micro research, and expand the research field.At the same time, encoura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bine their own situation to explore diversification.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717.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一平;突發(fā)性群體事件的成因及防范[J];中州學刊;2002年05期
2 冉云飛;;群體事件何以一再發(fā)生[J];同舟共進;2008年08期
3 梁婷;;群體事件的社會效應及對策分析[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9年05期
4 謝志均;;學生黨員在預防大學生群體事件中的作用淺析[J];才智;2010年19期
5 白雪;;和諧社會背景下突發(fā)性群體事件的依法管控與治理[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蔣湘陵;;公共信息管理在社會群體事件發(fā)生中的作用過程[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7 鄭劍;;社會資本視域下的我國突發(fā)性群體事件[J];河南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8 謝俊貴;葉宏;;網(wǎng)絡群體事件的過程特性及相應對策[J];求索;2011年09期
9 王曉君;;差異性社會的群體事件及其法律治理[J];前沿;2012年05期
10 張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在應對群體事件中的作用探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月球;;農(nóng)村突發(fā)性群體事件的原因及其對策研究[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張國;;新時期政府應對群體事件的基本原則[A];2012城市國際化論壇——世界城市:規(guī)律、趨勢與戰(zhàn)略選擇論文集[C];2012年
3 賴安婷;方平;;群體事件中群體情緒的傳播途徑及其影響因素[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杜震華;;對新形勢下應對和處置突發(fā)性群體事件的實踐與思考[A];犯罪防控與平安中國建設——中國犯罪學學會年會論文集(2013年)[C];2013年
5 賈鼎;;基于公眾參與視角的環(huán)境治理中群體事件發(fā)生機制研究[A];第七屆珞珈國是論壇論文集[C];2013年
6 蔣佳瑜;;群體事件中的國家被害角色解析[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八屆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7 解坤;武艷艷;;群體事件的應對策略——運用利益分析方法分析[A];當代法學論壇(2011年第2輯)[C];2011年
8 齊冬梅;王曉霞;;網(wǎng)絡群體事件預防與政府網(wǎng)站功能研究[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馬天山;;民族性群體事件有效處置法律問題研究[A];探索 創(chuàng)新 求實——青海省“十一五”時期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匯編(下)[C];2011年
10 廖小東;曹文波;;民族地區(qū)突發(fā)性群體事件與政府危機管理研究[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共樂清市委黨校高級講師 林仕川;堅持“四用”處理好突發(fā)性群體事件[N];溫州日報;2009年
2 吳杭民;惡性群體事件背后都有腐敗[N];法制日報;2013年
3 特派記者 李文生;群體事件處理應納入法治軌道[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宋菁;群體事件納入地方官考核[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3年
5 記者 王治國;全國規(guī)模性群體事件明顯下降[N];檢察日報;2013年
6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邵道生;正確處理“突發(fā)性群體事件”[N];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駐馬店市驛城區(qū)法院審委會委員、庭長,中國法學會會員,,法律碩士 陳升陽;關(guān)于跨區(qū)域性群體事件的成因及對策[N];駐馬店日報;2009年
8 廈門大學教授 謝泳;設法解決群體事件中談判者缺席問題[N];南方周末;2007年
9 中國社科院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于建嶸;群體事件會越來越少嗎[N];南方周末;2009年
10 記者 莫小松;積極預防妥善處置突發(fā)性群體事件[N];法制日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羅成琳;突發(fā)群體事件演化及其應對預案構(gòu)建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2 王雷;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的群體情緒傳播機制與影響因素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3 單虎;面向群體性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方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雪潔;突發(fā)性群體事件中的利益沖突及協(xié)調(diào)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2 曹嘉霖;網(wǎng)絡群體事件演化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3 歐男;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突發(fā)性群體事件治理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4 金研;網(wǎng)絡群體事件誘發(fā)機制與應對策略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5 王卉;農(nóng)村失地型群體事件治理機制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年
6 宋陸;網(wǎng)絡群體事件政府執(zhí)法回應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7 謝聰;微博謠言的形成機制與防控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8 李振華;公安機關(guān)基層警力應對群體事件的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
9 吳卉;突發(fā)事件中大學生群體微博輿情的分析及引導[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10 芮松;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突發(fā)事件的成因與防控[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7194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71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