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幼兒園教師文化生活歷史變遷及其啟示
發(fā)布時間:2021-10-11 05:53
以微觀史學方法論為指導,以福建省13名不同歷史時期的農村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對我國1950年以來農村幼兒園教師文化生活的追蹤與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個案教師的職前教育生活經歷了從比較正規(guī)的簡易師范到"一直勞動"的初級幼師、初中再到"文藝生活豐富多彩"的職高幼師、中大專幼師的變化,當前公辦教師多為科班出身,民辦教師多是跨行從業(yè)者。就教學生活來說,個案教師從來沒有間斷過"小學化"的分科教學,不過其活動組織在朝著更具整合性的方向發(fā)展,教學形式也更具童趣,尤其是公辦教師的教學生活日漸多元化,"領域""主題""區(qū)域"三類活動并重。個案教師的職后培訓最初主要是速成式的園本培訓或社隊培訓,而后有了中等教師教育機構組織的"轉正""三科""民師班"等培訓,進入21世紀,國家各級教研機構與高等師范院校分工合作,提供了更為正規(guī)和系統(tǒng)化的職后培訓,不過公辦教師與民辦教師的參訓級別差異也越來越大。個案教師的休閑文化生活經歷了從集體加班備課、參加文藝宣傳活動到個人"看書讀報"再到"自娛自樂"的晚會以及以網絡為載體的個性化文化娛樂的變化,同時公辦教師與民辦教師的休閑活動也有了很大差異。就教師主觀標準與感受來說,老教師始終...
【文章來源】:學前教育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6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一)方法論及具體方法
(二)研究對象選擇
(三)研究過程
(四)研究資料收集與處理
三、微觀史視野中的農村教師文化生活
(一)職前教育生活敘事
1.1950—1976年。
初級幼師或初中的生活:勞動
2.1977~1996年。
幼師的學習:文藝生活豐富多彩
3.1997年以后。
幼師的學習:更重視技能課
(二)教學生活敘事
1.1950—1976年。
一所示范性幼兒園:一天要六節(jié)課
H老師:幼兒園·耕讀小學·夜校
2.1977—1996年。
重點幼兒園的探索:綜合教育·區(qū)角游戲
3.1997年以后。
公辦園:課程多元·課題研究
民辦園:新分科教學
(三)職后培訓敘事
1.1950—1976年。
C老師任輔導員:開大課·教研活動
紅兒班知青教師進修:三科·彈唱
2.1977—1996年。
轉正·三科·“民師班”
3.1997年以后。
民辦教師:最遠只在縣里
公辦教師:每年都去省里
(四)休閑文化生活敘事
1.1950—1976年。
C老師的“休閑”:一心撲在工作上
M老師在文藝宣傳隊:演出最開心
2.1977—1996年。
公辦園教師的休閑:看看自己喜歡的書
私人民辦園教師:從來都沒有星期天
3.1997年以后。
公辦園教師:文藝晚會·刷手機
民辦園老園長:讓我休息一下吧
四、研究結論
(一)文化生活變遷趨勢
1. 職前教育歷史變遷:公、民辦教師專業(yè)性有別。
2. 教學生活歷史變遷:公、民辦園教師教學水平差距拉大。
3. 職后培訓歷史變遷:公、民辦園教師參訓級別差異形成“鴻溝”。
4. 休閑生活歷史變遷:公、民辦與鄉(xiāng)土文化的距離迥異。
5. 教師主觀標準的變遷:老教師始終以工作為重,年輕教師追求有品質的生活。
6. 其他研究發(fā)現(xiàn):“文革”期間農村仍有優(yōu)質幼兒園和優(yōu)秀教師。
(二)文化生活變遷的原因:歷史時代、生活空間、社交圈和自我的互動
1. 國家政策時代變遷決定教師文化生活變遷的方向。
2.生活空間地方文化的變遷調節(jié)著教師文化生活的內容與方式。
3. 社交圈是教師文化生活的重要支持條件。
4. 自我是文化生活品質的最直接決定者。
五、研究啟示
(一)關注農村幼兒園教師作為“整體人”的文化生活
(二)縮小農村公、民辦園教師文化生活差異的“鴻溝”
(三)選拔和培養(yǎng)具有合適心理特質的農村幼兒園教師
本文編號:3429916
【文章來源】:學前教育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6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一)方法論及具體方法
(二)研究對象選擇
(三)研究過程
(四)研究資料收集與處理
三、微觀史視野中的農村教師文化生活
(一)職前教育生活敘事
1.1950—1976年。
初級幼師或初中的生活:勞動
2.1977~1996年。
幼師的學習:文藝生活豐富多彩
3.1997年以后。
幼師的學習:更重視技能課
(二)教學生活敘事
1.1950—1976年。
一所示范性幼兒園:一天要六節(jié)課
H老師:幼兒園·耕讀小學·夜校
2.1977—1996年。
重點幼兒園的探索:綜合教育·區(qū)角游戲
3.1997年以后。
公辦園:課程多元·課題研究
民辦園:新分科教學
(三)職后培訓敘事
1.1950—1976年。
C老師任輔導員:開大課·教研活動
紅兒班知青教師進修:三科·彈唱
2.1977—1996年。
轉正·三科·“民師班”
3.1997年以后。
民辦教師:最遠只在縣里
公辦教師:每年都去省里
(四)休閑文化生活敘事
1.1950—1976年。
C老師的“休閑”:一心撲在工作上
M老師在文藝宣傳隊:演出最開心
2.1977—1996年。
公辦園教師的休閑:看看自己喜歡的書
私人民辦園教師:從來都沒有星期天
3.1997年以后。
公辦園教師:文藝晚會·刷手機
民辦園老園長:讓我休息一下吧
四、研究結論
(一)文化生活變遷趨勢
1. 職前教育歷史變遷:公、民辦教師專業(yè)性有別。
2. 教學生活歷史變遷:公、民辦園教師教學水平差距拉大。
3. 職后培訓歷史變遷:公、民辦園教師參訓級別差異形成“鴻溝”。
4. 休閑生活歷史變遷:公、民辦與鄉(xiāng)土文化的距離迥異。
5. 教師主觀標準的變遷:老教師始終以工作為重,年輕教師追求有品質的生活。
6. 其他研究發(fā)現(xiàn):“文革”期間農村仍有優(yōu)質幼兒園和優(yōu)秀教師。
(二)文化生活變遷的原因:歷史時代、生活空間、社交圈和自我的互動
1. 國家政策時代變遷決定教師文化生活變遷的方向。
2.生活空間地方文化的變遷調節(jié)著教師文化生活的內容與方式。
3. 社交圈是教師文化生活的重要支持條件。
4. 自我是文化生活品質的最直接決定者。
五、研究啟示
(一)關注農村幼兒園教師作為“整體人”的文化生活
(二)縮小農村公、民辦園教師文化生活差異的“鴻溝”
(三)選拔和培養(yǎng)具有合適心理特質的農村幼兒園教師
本文編號:34299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34299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