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求助行為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1 19:49
本文是對3到6歲幼兒在幼兒園里求助行為研究的結(jié)果。 本研究主要采用質(zhì)的研究方法,輔之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的呈現(xiàn)和說明,研究者深入到幼兒園——這個幼兒生活學習的特定場所,圍繞幼兒的求助行為,透視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力圖展現(xiàn)幼兒世界里的人際發(fā)展狀況。 造成幼兒求助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主要是幼兒在幼兒園里遇到了困境,并且這種困境的解決是在幼兒能力范圍之外的,幼兒在除了主動放棄或盲目堅持之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向外界尋求幫助。 幼兒在選擇求助對象的時候,會更傾向選擇教師,一方面幼兒處于身心發(fā)展的最初階段,還不成熟,遇到問題后,尋求他人的幫助,尤其是教師的幫助對幼兒來說是最佳方式之一。幼小的孩子向師性很強,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師是無所不能的,是權(quán)威的象征,教師可以解決一切困難;另一方面,成年人按照自己的教育觀念,會時常告訴孩子“有事情要告訴大人,在幼兒園里就是要報告老師”,這些都使得幼兒在遇到困難時會更多地向教師尋求幫助。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步認識到,同伴在自己遇到困難時的作用,即除了老師之外,還有其他的小朋友可以幫助自己,同時,向同伴求助也在教師日常教育中逐步得到灌輸,...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的緣起和基本研究過程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2、實踐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研究設(shè)計
(一) 研究問題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對象
(四) 研究步驟
五、創(chuàng)新與不足
第二部分 研究結(jié)果之一:界定與分析框架
一、幼兒求助行為的界定
(一) 與幼兒求助相關(guān)概念的辨析
(二) 幼兒求助行為的界定
二、幼兒求助行為分析框架的制定
(一) 幼兒求助行為事件的判定
(二) 分析框架及操作定義
第三部分 研究的結(jié)果之二:過程與特征分析
一、幼兒求助行為過程的分析
(一) 對幼兒求助行為發(fā)生的背景與具體情境的分析
(二) 對幼兒選擇求助對象的分析
(三) 對幼兒選擇求助方式的分析
(四) 對幼兒求助結(jié)果的分析
二、對幼兒求助行為的特征分析
(一) 幼兒選擇求助對象的特征
(二) 幼兒選擇求助方式的特征
(三) 幼兒求助行為發(fā)展的年齡特征
(四) 幼兒求助行為的性別特征
第四部分 研究結(jié)果之三:功能分析
一、求助在幼兒自我發(fā)展中的作用
二、求助對消除幼兒消極情緒的作用
第五部分 研究的反思與啟示
一、成人求助與幼兒求助相同與相異
二、關(guān)于教師對幼兒求助行為反饋的反思
三、給教師的兩點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guān)于國內(nèi)外學業(yè)求助行為研究的綜述[J]. 王秀麗,張新穎. 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3)
[2]5—6歲幼兒消極情緒的特征與成因[J]. 倪慧芳. 云夢學刊. 2001(04)
[3]認知發(fā)展與社會認知發(fā)展[J]. 林崇德,張文新.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1996(01)
[4]學校教育與個體社會化[J]. 張啟樹. 安慶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04)
本文編號:3182003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的緣起和基本研究過程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2、實踐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研究設(shè)計
(一) 研究問題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對象
(四) 研究步驟
五、創(chuàng)新與不足
第二部分 研究結(jié)果之一:界定與分析框架
一、幼兒求助行為的界定
(一) 與幼兒求助相關(guān)概念的辨析
(二) 幼兒求助行為的界定
二、幼兒求助行為分析框架的制定
(一) 幼兒求助行為事件的判定
(二) 分析框架及操作定義
第三部分 研究的結(jié)果之二:過程與特征分析
一、幼兒求助行為過程的分析
(一) 對幼兒求助行為發(fā)生的背景與具體情境的分析
(二) 對幼兒選擇求助對象的分析
(三) 對幼兒選擇求助方式的分析
(四) 對幼兒求助結(jié)果的分析
二、對幼兒求助行為的特征分析
(一) 幼兒選擇求助對象的特征
(二) 幼兒選擇求助方式的特征
(三) 幼兒求助行為發(fā)展的年齡特征
(四) 幼兒求助行為的性別特征
第四部分 研究結(jié)果之三:功能分析
一、求助在幼兒自我發(fā)展中的作用
二、求助對消除幼兒消極情緒的作用
第五部分 研究的反思與啟示
一、成人求助與幼兒求助相同與相異
二、關(guān)于教師對幼兒求助行為反饋的反思
三、給教師的兩點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guān)于國內(nèi)外學業(yè)求助行為研究的綜述[J]. 王秀麗,張新穎. 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3)
[2]5—6歲幼兒消極情緒的特征與成因[J]. 倪慧芳. 云夢學刊. 2001(04)
[3]認知發(fā)展與社會認知發(fā)展[J]. 林崇德,張文新.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1996(01)
[4]學校教育與個體社會化[J]. 張啟樹. 安慶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04)
本文編號:31820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31820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