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國茶文化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本文選題:中國茶文化 切入點:學前教育 出處:《福建茶葉》2017年06期
【摘要】:儒道佛三家思想培育出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內(nèi)涵,其對華夏兒女的性格、處世心態(tài)、道德情操有著重要影響,也豐富了茶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審美情趣。茶文化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在學前教育階段滲透茶文化學習與了解,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而且可以深化學前教育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nèi)容,是發(fā)展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式。
[Abstract]:The three thoughts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cultivate a profound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tea culture,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haracter, attitude and moral sentiment of Chinese sons and daughters, and also enriches the forms of expression of tea culture. Tea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not only help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good moral quality, but also promotes their aesthetic taste by infiltrating tea culture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oreover, it can deepe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background of preschool education, build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velop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作者單位】: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分類號】:G611;TS97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香白;《中國茶文化》三版后語[J];農(nóng)業(yè)考古;2000年02期
2 魯明;試論中國茶文化新世紀走向[J];農(nóng)業(yè)考古;2000年04期
3 程啟坤;20世紀的中國茶文化[J];中國茶葉;2001年02期
4 黎小萍;簡說中國茶文化[J];茶葉機械雜志;2001年04期
5 石慧敏;讓洋學生與茶結(jié)緣——新世紀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點思考[J];農(nóng)業(yè)考古;2001年02期
6 于光遠;中國茶文化[J];中國茶葉;2003年03期
7 邵迅,陳剛;中國茶文化沃土中的新葩——《中國茶文化系列》從書策劃、編輯后記[J];茶葉;2003年01期
8 張利平;中國茶文化與佛教[J];茶業(yè)通報;2003年02期
9 施由民;試論中國茶文化與中國文人的審美取向[J];農(nóng)業(yè)考古;2003年02期
10 張德生;對于中國茶文化在新世紀進一步走向世界的思考[J];農(nóng)業(yè)考古;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工藤佳治;;一個局外人眼中的中國茶文化現(xiàn)狀與發(fā)展[A];上海國際茶文化節(jié)論文選集(1994—1997)[C];1998年
2 俞學文;;北京奧運與中國茶文化[A];人文奧運與中華茶文化高峰論壇文集[C];2006年
3 徐曉村;;論中國茶文化的形成[A];人文奧運與中華茶文化高峰論壇文集[C];2006年
4 蘇慶祥;;略論中國茶文化及其現(xiàn)實經(jīng)濟意義[A];孔學研究(第六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六次暨海峽兩岸第四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梁曉宇;;中國茶文化的特征[A];烏蒙論壇(總第107期)[C];2014年
6 龔永新;張耀武;;論中國茶文化的基本精神[A];中國茶葉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王平;;談中國茶文化中之道緣[A];道教思想與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李庚;范燕麗;;2008年北京人文奧運與中國茶文化的發(fā)揚——關于奧運與茶文化精神世界融合的十點探討[A];人文奧運與中華茶文化高峰論壇文集[C];2006年
9 嚴志慧;羅軍武;;道教與中國茶文化[A];湖南省茶葉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程啟坤;;中國茶文化的歷史與未來[A];中國茶葉生產(chǎn)與消費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大漠;首批中國茶文化領域研究員產(chǎn)生[N];中華合作時報;2009年
2 記者 楊健;余姚評上“中國茶文化之鄉(xiāng)”[N];解放日報;2010年
3 記者 陳醉 報道組 張偉;余姚獲“中國茶文化之鄉(xiāng)”稱號[N];浙江日報;2010年
4 記者 王量迪 余姚 記者站 張偉 盧眾 通訊員 李榮榮;余姚被授予“中國茶文化之鄉(xiāng)”稱號[N];寧波日報;2010年
5 張莎 李文超 謝源澤;共尋中國茶文化真諦[N];閩北日報;2012年
6 白庚勝;中國茶文化與民族精神[N];文藝報;2013年
7 華成明邋董在虎;云南大學成立中國茶文化研究中心[N];中國食品質(zhì)量報;2007年
8 夏洛;芬蘭:中國茶文化展舉行[N];中華合作時報;2008年
9 萬文娟;青川縣被授為“中國茶文化之鄉(xiāng)”[N];廣元日報;2010年
10 凱亞;中國茶文化的起點是很“低”的么?[N];中華合作時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婧;清茶遠韻——中國茶文化的審美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劉影童;當代中國茶文化服飾的設計研究[D];鄭州輕工業(yè)學院;2015年
3 金嬌;中國茶文化與漢語國際教育[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4 田娜;中俄茶文化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5 孫嘉;論中國茶文化的“和”思想及其啟示[D];陜西科技大學;2016年
6 谷津陽子(Yatsu Yoko);中國茶藝在日本推廣現(xiàn)狀及前景實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7 王棋;基于禪茶精神“正、清、和、雅”的茶道輔助用品設計研究[D];山東藝術學院;2016年
8 張曼;中國茶文化內(nèi)涵塑造[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9 鄒麗娟;中俄茶文化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10 周琳;跨文化視野下的中國茶文化教學探析[D];復旦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871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168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