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某高校大學生社會認同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武漢市某高校大學生社會認同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摘要】:目的:為了解大學生的社會認同狀況,并深入分析社會認同的不同維度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預測作用。方法:本研究運用已有的心理測量工具和自編的大學社會認同量表,對武漢市某高校8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整體社會認同度普遍較高,按得分從低到高依次是群體差異意識、目前身份意識、群體情感歸屬意識。結論:大學生社會認同對其主觀幸福感的影響較為顯著,兩者呈正相關,大學生社會認同可以較好地預測他們的主觀幸福感,而又以對群體情感歸屬意識的預測效果最佳。
【作者單位】: 華中農業(yè)大學文法學院;
【關鍵詞】: 大學生 社會認同 主觀幸福感
【基金】: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為20102020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社會認同理論源于歐洲,首先由Tajfel在群體行為研究中提出,他將社會認同界定為個體認識到他(她)屬于特定的社會群體,同時也意識到作為群體成員帶給他(她)的情感和價值意義[1],社會認同區(qū)別于個體認同,并與個體認同共同構成了個體的自我概念。我國對社會認同的研究起步較晚,研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極盛,丁新華;初中生主觀幸福感與生活事件的關系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2期
2 苗元江,余嘉元;跨文化視野中的主觀幸福感[J];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3 方文;群體符號邊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新教群體為例[J];社會學研究;2005年01期
4 趙志裕,溫靜,譚儉邦;社會認同的基本心理歷程——香港回歸中國的研究范例[J];社會學研究;2005年05期
5 王毅杰,倪云鴿;流動農民社會認同現狀探析[J];蘇州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6 馬穎,劉電芝;中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年01期
7 邢占軍;沿海某省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縱向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5期
8 繩宇;何云;陳仲丹;張燕;方鵬騫;;河南三地艾滋病人主觀幸福感及生活質量調查[J];醫(yī)學與社會;2009年11期
9 甘雄;朱從書;;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特征探析[J];醫(yī)學與社會;2010年07期
10 劉仁剛,龔耀先;老年人主觀幸福感與應激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林,黃石衛(wèi);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與人格的相關性研究報告[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朱佳明;大學生網絡依戀的心理分析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葛明貴,余益兵;大學生學習適應性及其影響因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金怡;姚本先;;大學生擇業(yè)心理問題研究與展望[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黃石衛(wèi);369名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及重要相關因素分析[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6 梁津安;由一項心理調查看大學生焦慮緩解途徑[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7 諸園;;對大學生戀愛幾種態(tài)度的剖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蔣祥龍;楊文禮;王艷;;安徽省高職生學習動機現狀的調查報告——描述統(tǒng)計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9 季丹丹;郝樂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10 盧紹君;;大學生學習策略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杜勇敏;;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社會因素分析[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杜漸;譚曦;吳朝陽;張杰;張靖;孔軍輝;;大學生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丁越蘭;唐婉君;;幸福視角下女性勞動供給行為分析[A];2009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趙伶俐;;審美認知:美學與認知心理學的聯姻[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陶慶;;旋轉的“認同環(huán)”:“福街商會”的象征與儀式[A];北京大學海峽兩岸第二屆公共管理論壇——傳統(tǒng)文化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方文;;宗教群體資格簡論(英文)[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族群交往與宗教共處”社會學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7年
7 周末;楊鑫輝;劉燕;;應對方式在生活事件和主觀幸福感關系中的調節(jié)作用[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興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方敏;宗教歸信與社會資本[D];南開大學;2010年
3 于天琪;社會經濟地位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趙崇蓮;廣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何會寧;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孫連榮;社會偏見對攻擊行為影響的理論和實驗[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鄧睿;我國中學教師職業(yè)成就感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萬智;存“異”求“同”[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鄭慶杰;國企變遷中的工人身份認同與生產政治[D];上海大學;2011年
10 孫秀艷;青年公務員社會認同及其引導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成勝;濕地使者社會認同的質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曉燕;當代大學生交往障礙及調適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金國婷;高中生的愛情觀與愛情教育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董剛;武術參與對普通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梁青春;大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問題探析[D];蘇州大學;2010年
6 徐明波;擇業(yè)期高職生學習倦怠及其與就業(yè)壓力、專業(yè)承諾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倩;黨員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程度與其歸屬感和責任感關系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俊紅;石家莊市失業(yè)人員社會支持、主觀幸福感和生活質量的相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鄒平;健美操運動對宜春學院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寶基;當代大學生情感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瑛;重慶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重慶師專學報;2000年02期
2 巴勃羅·比拉,黃紀蘇;在跨國環(huán)境中建構社會認同:墨—美邊境案例[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00年01期
3 郭婭;緩解中小學生厭學情緒的對策[J];教育評論;2000年01期
4 邢占軍;主觀幸福感研究:對幸福的實證探索[J];理論學刊;2002年05期
5 王希恩;民族認同與民族意識[J];民族研究;1995年06期
6 井世潔;初中學生日常生活事件的應激強度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7 黃立清;城市青年主觀幸福感初步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04年01期
8 陳志明;族群的名稱與族群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9 邢占軍;城市居民的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J];新東方;2004年11期
10 王春光;新生代農村流動人口的社會認同與城鄉(xiāng)融合的關系[J];社會學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瑾;林媛;方秋中;;外來打工人員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比較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甘雄;朱從書;;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特征探析[J];醫(yī)學與社會;2010年07期
3 甘雄;朱從書;;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生活事件的相關研究[J];醫(yī)學與社會;2010年08期
4 張建育;胡雪琴;;大學生寬恕心理與主觀幸福感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年09期
5 孫利紅;;大學生休閑運動與主觀幸福感[J];咸寧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王樹濤;;西南地區(qū)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7年08期
7 歐勝虎;王麗平;;重慶市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8年03期
8 馬存燕;;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11期
9 邢丹;;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認知特征[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黃華金;;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寬恕心理的現狀及關系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鄧健;陳錕;;445名廣西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自尊及其相關[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萬黎;黃希庭;夏凌翔;;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結構[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余欣欣;鄭雪;;大學生心理素質、自尊和主觀幸福感關系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楊曉峰;許思安;鄭雪;;大學生社會支持、核心自我評價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皓;陶琳瑾;李湘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鄒枝玲;李玉玲;;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應對方式、人格特征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劉富良;唐日新;黃艷蘋;;大學生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朱從書;;大學生感恩心理和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肖瓊;肖瑋;;西安地區(qū)不同類型大學生社會適應現狀調查[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孫海艷;顏軍;;大學生體育鍛煉與應對方式、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綜述[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通訊員;近4000名大學生報名競聘“村官”[N];嘉興日報;2008年
2 楚天歐亞職業(yè)學院 熊端練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學生心理特點 提高管理和教育質量[N];黃岡日報;2005年
3 聞白;大學生賣雞蛋的啟示[N];人民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李青山 實習生 顧艷偉;南寧大學生有車族浮出水面[N];中國消費者報;2005年
5 王海燕 通訊員 王秋鳳;首批123名大學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裴睿 張全能;進京當保姆 最大收獲是學會忍耐[N];成都日報;2006年
7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扎實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蔣夫爾;廣闊農村任大學生充分施展才華[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宋波;召開大學生見面座談會[N];中國礦業(yè)報;2006年
10 何懷宏;善始還須善終[N];中國人口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米健;中國居民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經濟學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2 邢占軍;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的編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雯;舞動心理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黎琳;大學生的社會比較與情緒健康[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楊俊敏;維漢大、中學生體育目標定向、身體自尊、社會性體格焦慮、主觀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陳作松;身體鍛煉對高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興貴;青少年學生人格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9 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福[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劉莉;當代中國大學生道德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琳娜;大學生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2 李莉;人口統(tǒng)計學因素及社會支持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林金國;福建省高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4 楊慧芳;大學生個人奮斗與人格特質、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靈;大學生自尊、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葉劍輝;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網絡成癮傾向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柳菁;大學生社會支持、心理健康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馮霞;大學生成人依戀、社會支持與其主觀幸福感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9 尹海蘭;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10 崔凱;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大學生成就動機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D];鄭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631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6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