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公平分析及借鑒
本文關鍵詞:日本教育公平分析及借鑒
【摘要】:日本的教育公平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設施平衡配置、教學要求全國統(tǒng)一、教師資源定期輪換、學生就近入學和公平升學上,很好地解決了影響教育公平的教育地域差異、學校教育差異和教學質量差異,保障了教育機會的平等。日本教育體系中的行政架構、法律制度、教育財政和平等的教育理念,是日本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保障,對于我國實現(xiàn)教育公平頗有借鑒價值。
【作者單位】: 肇慶學院教育學院;
【關鍵詞】: 日本教育 教育公平 資源均衡 平等教育
【分類號】:G531.3;G521
【正文快照】: 社會學家曾把戰(zhàn)后的日本稱為“新中間大眾”社會,因為日本社會的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自己是中層階級一員,這源于他們在18歲以前,都接受著共同的教育。日本義務教育的顯著特征是“教育成果的均質性以及為獲得此均質性的平等的教育方式”!1〕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比較好地解決了教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趙國權;;追求公平與卓越的日本中小學教育[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3期
2 張鋌;;論日本教育法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年01期
3 王陽;;日本教師定期流動制對我國職教教師流動管理的啟示[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包金玲;;日本義務教育經費國庫負擔制改革方向——重建教育財政中的中央與地方的關系[J];教育與經濟;2009年04期
5 王東;渡邊和巳;;教育方式的改革總是不容延緩的——從中日兩國教育優(yōu)劣之比較談起[J];計算機教育;2004年Z1期
6 錢小英;試析日本學校的“平等教育”[J];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7 陳夫義;;日本基礎教育觀感[J];新教育;2010年01期
8 楊秉翰;劉暢;;日本中小學建設標準的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呂杰昕;;美日法三國義務教育經費管理比較[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阿艷芳;教育:不是平等的[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4年04期
2 單勝江;;中國與日本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比較研究——基于河北省和日本W襝氐牡餮衃J];大家;2011年04期
3 郅錦;楊青福;張淑梅;;日本義務教育教師薪金制度的特征及對我國的啟示[J];大家;2011年07期
4 王宏;;師德建設中的教育公正[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王維秋;;國外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經驗和啟示[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6 胥永華;;淺釋教師觀的更新[J];師資培訓研究;2001年03期
7 譚雪女;;實現(xiàn)基礎教育公平與構建和諧社會[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趙玉平;高職計算機應用相關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思考[J];烏魯木齊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李潤洲;教育公平芻議[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04期
10 張勤;中外教育中的德育透視[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靜漪;中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師東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3 楊天化;民辦義務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延文;臨清市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阿艷芳;競爭與公平:優(yōu)質高中教育機會差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潤洲;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公平問題的理論探討[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4 常磊;論教育公正[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趙潔;論社會轉型中的教育公平[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郭紅;高等教育大眾化對基礎教育階段學業(yè)評價改革的訴求[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周珊珊;和諧社會視野下的教育公平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8 錢薇;論我國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教育公平[D];蘇州大學;2006年
9 熊忠誠;北京市中小學素質教育面臨的問題之一[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年
10 王純青;衡南縣義務教育問題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中建;美、英、法、印教育經費籌措的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1993年03期
2 黑澤惟昭,姜英敏;日本教育現(xiàn)狀與改革方向疏見[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3 鄭子瑩;統(tǒng)一辦學條件標準 保障義務教育底線公平[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4 汪丞;中日教師流動:比較與借鑒[J];教師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耿申;學校適宜規(guī)模及相關設施標準[J];教育科學研究;2003年05期
6 高如峰;法國義務教育投資研究[J];教育研究;1999年12期
7 陳錫寶;朱劍萍;;關于區(qū)域內職教師資“無校籍管理”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yè);2007年09期
8 施曉光;國外教育法律的發(fā)展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1994年01期
9 李協(xié)京;日本教育財政制度和教育立法的若干考察——教育均衡化發(fā)展的制度環(huán)境[J];外國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10 郭志成;;不同發(fā)展水平地區(qū)義務教育辦學條件的比較[J];中國教師;2006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嚴永金;均衡發(fā)展:發(fā)展基礎教育的新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童巧珍;朱道忠;;芻議“擇校熱”與教育公平[J];成功(教育);2010年05期
2 任春榮;辛濤;;校際生源分層與教育公平[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4期
3 馬有;;教育公平及其實現(xiàn)策略[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劉古平;;西部農村“撤點并!钡乃伎糩J];生活教育;2010年01期
5 紀姝;;基于教育公平的區(qū)域內中職教育資源均衡模式初探[J];職業(yè);2010年36期
6 鄭淮;略論我國的社會分層變化及其對教育公平的影響[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7 陳初越;中國呼喚教育公平[J];決策探索;2005年06期
8 李遠貴;;論高等教育公平——對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認識和思考[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9 唐瓊;;論教育公平與和諧社會[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秦平;;促進教育公平的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1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麗;;論因材施教與課堂教育公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2 丘利進;;淺論教育公平與民辦教育[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3 肖明華;冶進海;;民辦學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諧作用[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4 肖明華;冶進海;;民辦學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諧作用[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5 劉麗;;因材施教與課堂教育公平矛盾嗎?[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6 張靜;陳卉;;從點滴做起,實現(xiàn)教育公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7 楊璐情;;教育公平是一種力量[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8 張丹霞;;克服馬太效應 實現(xiàn)教育公平[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張彤華;;教育公平與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10 權力;;農村的教育貧困與實現(xiàn)教育公平[A];《資本論》與貧困問題研究——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資源均衡,體現(xiàn)教育公平[N];新華日報;2005年
2 ;關注教育公平[N];大連日報;2005年
3 梁發(fā)芾;城鄉(xiāng)考生比例是衡量教育公平的尺度[N];中國經濟時報;2004年
4 董健;奧巴馬的“禮單”與人類的公平夢想[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5 本報記者 胡洪月;教育公平[N];河北農民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馬小麗;努力實現(xiàn)教育公平均衡和諧發(fā)展[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9年
7 本報特約記者 周兆軍;期待教改新局促進教育公平均衡發(fā)展[N];中國改革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倪蔚薇;教育公平,看高位均衡[N];無錫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劉淼;縱深推進素質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N];青島日報;2009年
10 張文銓;推動教育先行促進教育公平[N];閩北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師東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2 王振存;文化視閾下城鄉(xiāng)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徐征;在搖擺中尋求超越[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5年
5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幼昕;學生資助制度的責任倫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關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邱偉華;公共教育與收入差異[D];復旦大學;2007年
10 劉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潤洲;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公平問題的理論探討[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2 袁佩琦;公共政策視角下的北京市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3 任榮;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育公平[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4 史湘琳;基礎教育公平問題的非經濟因素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徐芳;我國高等教育成本補償制度中的教育公平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6 汪放;教育公平視野下我國特殊教育立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慧蘭;陜西省教育公平與教育效率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施盛威;和諧社會視閾中的教育公平[D];蘇州大學;2007年
9 焦紅艷;和諧社會背景下的農村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7年
10 葉紀林;試論教育公平[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480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4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