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師流動制的原理與問題分析
本文關鍵詞:對教師流動制的原理與問題分析
【摘要】:健康的教師流動,應該是受社會供求關系調節(jié),在滿足每一所學校師資需求的基礎上,保證每一個教師都能夠"人盡其才"。然而,現(xiàn)如今各地風風火火推行的教師流動制,卻試圖依靠行政命令,強行扯齊拉平、削峰填谷,這不僅達不到教育均衡的初衷,反而會造成教育活力的喪失。因為它違背了人的"趨利避害"的本性,降低了教師職業(yè)"穩(wěn)定性"的吸引力,破壞了"優(yōu)勝劣汰"的教育生態(tài)法則,助長了"教師擇校",進而滋生了新的教育腐敗。
【作者單位】: 重慶師范大學;
【關鍵詞】: 教師流動制 人的本性 教育生態(tài)
【基金】: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10年度課題“多元文化背景下重慶市小學教師教育新型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10-GJ-0530)
【分類號】:G451.2
【正文快照】: 教師流動是社會流動的一種。合理的教師流動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表征,它促進了師資分層的開放結構,加強了整個師資隊伍的協(xié)調和整合,是教育系統(tǒng)生命力的展現(xiàn),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教育制度的開放性與民主性的反映。健康的教師流動,應該是受社會供求關系的調節(jié),在區(qū)域教育之間、教育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戈白文;美國當前的教師短缺困境和出路[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錢樸;;教師流動中的社會學問題探討[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11期
2 朱翊;繆苗;許明;;當前美國提高師資隊伍質量的舉措[J];外國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顧金玲;現(xiàn)狀·問題·對策——對上海市小學實施“小班教學”的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2 朱霞;教師的流動及其適應性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3 繆苗;美國新教師資格標準和考試制度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4 吉春玲;走近美國“軍轉教計劃”[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5 陳穎;美國選擇性教師證書計劃述評[D];西南大學;2008年
6 郭丹;美國社區(qū)學院教師教育項目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馮燦;美國的向教學過渡規(guī)劃項目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汪少英;農村鄉(xiāng)鎮(zhèn)幼兒教師流動問題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嚴顯逵 ,陸向民;貧困山區(qū)教育生態(tài)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與鏈式發(fā)展[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2 景小霞;;營造綠色教育生態(tài) 促進教師自主發(fā)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6年Z1期
3 楊鳳春;;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生態(tài)?[J];南風窗;2005年22期
4 鄒根生;;課程高速公路:美國教育生態(tài)的一個危機[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年04期
5 李力;淺談親和——平衡——創(chuàng)造的教育生態(tài)鏈[J];前進;2003年04期
6 郭文成;周琳;;論海德格爾對人道主義的追問[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肖克文;;“安全恐懼癥”背后的教育生態(tài)[J];山東教育;2008年31期
8 王秀芹;楊紹安;;人與自然關系的重新審視——以社會發(fā)展為視角[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張俊平;;教育是一個完整和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J];江蘇教育;2009年08期
10 劉天羽;;自由教育:高等教育的終極追求[J];中國電力教育;2009年2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光遠;;自私是人的本性嗎?[A];忘年交書簡五十封[C];2007年
2 文學平;;青年馬克思自由觀的三個維度[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3 邢媛;李雋;;卡西爾《人論》中的康德“情結”[A];康德哲學及其現(xiàn)代意義——紀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李書敏;;兒童與動物——關于動物題材的思考[A];多出精品 多出人才——中國編輯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戴宏;;芒福德巨機器思想新探[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6 燕國材;;《禮記》的教育心理思想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7 楊紅;;人性化服務在醫(yī)院中的應用研究[A];2004年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張宏邦;趙華朋;;試談“中庸”與和諧社會的關系[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9 王國興;崔郁健;秦憲堯;;醫(yī)學倫理學的新課題——安樂死[A];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第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10 李潔;;感知覺的豐富與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感覺剝奪實驗給我們的啟示[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岳陸;讓教育生態(tài)早日到來[N];天津教育報;2011年
2 王東;你的教育生態(tài)了嗎?[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3 記者 傅賢偉 彭薇;青浦形成創(chuàng)新教育生態(tài)土壤[N];解放日報;2010年
4 黃延平 ;校萬家攜手 創(chuàng)新教育生態(tài)[N];中國教師報;2011年
5 鄭文;跨省補課折射“杯具”化教育生態(tài)[N];工人日報;2011年
6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qū)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周培植;營造高品質的教育生態(tài)[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周貴發(fā);教育生態(tài) 一個重要視角[N];貴陽日報;2004年
8 記者 朱振岳;中央教科所下城教育生態(tài)研究中心掛牌[N];中國教育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于忠寧;教育生態(tài)“一頭沉”“城鄉(xiāng)落差”揪人心[N];工人日報;2011年
10 鄭曉歡;預防教育的“沙化”現(xiàn)象[N];中國教育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張廣森;本體論語境中人的本性審視[D];吉林大學;2005年
2 孫建;人本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3 王金情;人的需要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學;2010年
4 尹懷斌;論康德的德性理論與道德教育思想[D];復旦大學;2010年
5 高連福;孔子與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及其會通[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宋燕;和合學視野下教師合作研修共同體建構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軍;法治社會潛規(guī)則成因探究[D];重慶大學;2008年
2 肖軍霞;解析奧利金《論首要原理》中的自由意志思想[D];山東大學;2009年
3 王潔;怡情悅性 凈德修身[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英翠;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文化生境[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尹婷婷;技術與人的本性[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6 曹志;拆遷房屋的公權力運作模式考察[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7 胡麗玲;馬克思主義人學視域中的自我實現(xiàn)問題[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賈劍虹;先秦儒家和法家關于犯罪預防思想比較研究[D];安徽大學;2002年
9 張磊;人性·異化·愛[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10 韋春鶯;“女性”視角,“男性”世界[D];華僑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7607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60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