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與前瞻: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研究
本文關鍵詞:反思與前瞻: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者素質 系統(tǒng)思維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問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性課題之一受到學界的普遍關注,但研究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亟待解決。為有效解決現(xiàn)有問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研究向縱深發(fā)展,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問題并展開專門集中的研究,不斷增強研究成果的學理性和學術性,運用系統(tǒng)思維的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展開整體性研究。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者素質 系統(tǒng)思維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研究不僅是一個理論課題,更是一個實踐課題。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計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否得到順利開展,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價值能否得到有效發(fā)揮和充分展現(xiàn)。同時,“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雷聲;教育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基本素質[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5年05期
2 張雷聲;;試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質構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年02期
3 劉勛昌;胡凱;;論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審美修養(yǎng)[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年12期
4 劉勛昌;;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審美素養(yǎng)[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劉五景;;“泛政治化”“去政治化”抑或“中性化”——對政治與教育關系的再思考[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曲士英,王麗英;“兩課”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及提高措施[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7 黃明理;;馬克思人性論思想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05期
8 汪霞;;當代青少年意志品質培養(yǎng)的探析[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S1期
9 周明潔;張建新;;心理學研究方法中“質”與“量”的整合[J];心理科學進展;2008年01期
10 金盛華;張景煥;王靜;;創(chuàng)新性高端人才特點及對教育的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峰;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初探[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 周琴;;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的優(yōu)化[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3 沈兆梅;尤德勝;;談談學分制下如何做好學生黨建工作[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4 陳選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構建和諧社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5 許小虎;;論加強高校工會思想政治工作[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李萍;;運用契合原則和引導原則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林楓;;在堅持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中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8 王安平;高敏;;大學生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分層次進行的策略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張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時期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10 金雁;;淺談多校區(qū)形式下的學生黨建工作[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勇敏;;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社會因素分析[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盛倩倩;;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解決途徑[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浩;;略論興趣、愛好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A];中國思維科學研究論文選2011年專輯[C];2012年
4 張浩;;聯(lián)想、想象、幻想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A];中國思維科學研究論文選2011年專輯[C];2012年
5 陳俊良;;注重人文關懷 培養(yǎng)人文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再思考[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劉剛;;貴陽市大學生群體公德狀況調查分析[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杜勇敏;劉剛;南豪峰;;學生群體公德狀況調查分析——以貴陽市小學生群體為例[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左婷;;淺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行政管理[A];科學發(fā)展觀與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曹振中;;前言[A];學報編輯論叢(第四集)[C];1993年
10 姜俊清;卜彩虹;;論現(xiàn)代編輯的必備能力[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六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jīng)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田慶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3 張興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淑輝;當代中國交往理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吳津;敘事方式對于人格發(fā)展的作用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張志輝;網(wǎng)絡條件下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吳艷東;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論[D];武漢大學;2010年
10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動理論及其生態(tài)學詮釋[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孝忠;基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楊會彪;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無意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許春艷;未就業(yè)大學畢業(yè)生群體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張占民;論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崔亮;非智力因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6 何艷;新時期大學生志愿服務發(fā)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蘭嵐;未成年人虛擬行為異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劉燦仕;高校學生突發(fā)事件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陳鶴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wǎng)絡課程建設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王傳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盛華,黃光成;現(xiàn)代社會挑戰(zhàn)與教育變革導向[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2 朱平;;學校道德教育中的悖論問題[J];道德與文明;2008年06期
3 黃明理;張秀芹;;論馬克思的人性觀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4 龔昊;道德教育:從泛政治化走向社會性功能與個體性功能的有機整合[J];教書育人(高教);2003年12期
5 王長樂;試論政治與教育的關系[J];科技導報;1999年02期
6 劉勇;;政治妥協(xié):社會沖突視閾中的公共理性[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戴銳;;德育現(xiàn)代性之思與德育現(xiàn)代化之路[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彭緒琴;;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綜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理論前沿;2006年05期
9 劉建軍;;試論思想教育與思想自由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2005年19期
10 秦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不容淡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剛;走向人文關懷的思想政治教育[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2期
2 馮達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3 高明星;張克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隋飛;;強化育人意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06期
5 劉巧梅;;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現(xiàn)代化[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蒙國軍;;論青少年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7 王艷霞;;改革深化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職能談[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徐嵐;;論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觀下的思維方式變革[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9 張偉;;論心理咨詢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10 夏蕾;;激勵理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角[J];法制與社會;2007年08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羅建軍;把道理講近講新講實講活[N];解放軍報;2002年
2 易鋼;網(wǎng)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1年
3 朱曉瑞 張林 胡軍 特約記者 王宇;從“生根發(fā)芽”到“根深蒂固”[N];戰(zhàn)士報;2010年
4 遼寧科科技大學 田奉鑫;感受紅色魅力 爭做紅色接班人[N];鞍山日報;2010年
5 榮小紅;積極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無意識教育作用[N];云南日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楊莉;培育高水平師資 營造和諧育人環(huán)境[N];中國交通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秀梅;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體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進;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把關行為研究[D];長春師范學院;2011年
3 李坤;思想政治教育者主體性探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4 張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衡論[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文道群;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6 黃紫薇;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7 程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非權力影響力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羅志佳;論思想政治教育中批評的藝術[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關靜;小組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10 陳恒;小組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297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2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