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愛理論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讀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有感
本文關鍵詞:教育愛理論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讀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有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裴斯泰洛齊的愛的教育的理論是他眾多教育理論中沒有引起人們廣泛關注的理論,但卻是他用終生都在實踐的教育理論。文章主要闡述了裴斯泰洛齊愛的教育理論形成的背景、裴斯泰洛齊對教育愛的實踐、愛的教育的基本涵義以及愛的教育的現(xiàn)代啟示。
【作者單位】: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人事處;
【關鍵詞】: 裴斯泰洛齊 教育愛 內涵 現(xiàn)代啟示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一、裴斯泰洛齊對教育愛的實踐裴斯泰洛齊一生最引人懷念、使人感動的莫過于他的教育愛。在外國教育史上,對兒童發(fā)揮無比的愛心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應名列第一。他的教育愛貫穿在他一生的教育實踐活動和著作中。他的教育愛的對象是社會上最底層的勞苦大眾的兒童。他認為這些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喬聯(lián)蓉;王利明;;破窗理論與大學班級管理[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2 趙含韞;社會互動視野中的新型師生關系[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王鳳玉;衡菲菲;;塔潘與吉爾曼大學教育思想的比較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張孝義;盧有昆;;獎賞與兒童創(chuàng)造性提問的關系分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5 鐘文芳;試論裴斯泰洛齊“一切為了孩子”的教育理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6 陳華;;適應性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個體學內涵[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柳洲;李祖揚;;思維類型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8 張丹;;女性心理世界的隱痛——解讀陳染《私人生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9 黃瓊;;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心理障礙現(xiàn)狀及對策[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10 薛予陽;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策略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春花;曹鳳月;;中國家庭中兒童虐待的原因分析——以倫理學為視角[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陳勝祥;;中國農(nóng)民土地所有權幻覺探析[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李潔麟;;心理語言學與“傳”務求通新解——對電視“說”新聞的心理語言學解讀[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4 陸志遠;;夸美紐斯適應自然教育原則的歷史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呂洪波;鄭金洲;;洛克并非形式訓練說的代表人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鐘文芳;;試論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馮建軍;;人的主體地位的發(fā)現(xiàn)與教育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徐學瑩;;裴斯泰洛齊論智育及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易紅郡;;赫爾巴特的教育實驗思想及實踐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徐嶸;;夸美紐斯和盧梭“適應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文輝;語言評價理論的價值哲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崔麗瑩;小學兒童合作觀念與行為的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喬暉;語文教科書中學習活動的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潔;上海市郊公辦學校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8 關志偉;面向用戶意圖的智能人機交互[D];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2001年
9 陶云;不同年級學生閱讀有或無配圖課文的眼動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10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麗;安徽省非體育類在讀研究生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宋麗博;農(nóng)村留守幼兒社會化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華;教師期望對小學生人格的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浩;心理行為訓練對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挫折承受力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秀梅;休閑食品包裝的趣味性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張鵬;多元文化背景下高中生數(shù)學學習態(tài)度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韓婷婷;旅游管理專業(yè)青年教師職業(yè)認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俊嬴;母親人格對其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杜鵑;不同文化價值觀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及人格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楊德芳;職業(yè)學校學生英語寫作中介語錯誤分析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桂新;柳海民;;教育愛的新視界[J];教育科學;2011年03期
2 張聲遠;;論教育愛[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09期
3 厲洋;;教育倫理學內涵淺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鄧峰;;論溫泉文化內涵的挖掘——以汝城熱水溫泉為例[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楊強;郭宇峰;沈琳;;淺談教學模式的特點[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02期
6 馬冬梅;;探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過程及內涵[J];華章;2011年13期
7 朱鋒;;高等教育公平新論[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1年03期
8 倪玲玲;;淺析高中數(shù)學的合作學習[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年10期
9 孫洪舉;;校園文化的內涵及校園文化的建設構想[J];華章;2011年21期
10 孟凡明;;關于“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范疇的研究綜述[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國璋;;淺論“足健法”或稱“足道”內涵的研究和應用[A];經(jīng)典薈萃——紀念建國六十周年中華反射療法優(yōu)秀論文選編[C];2009年
2 宋開山;趙云升;金倫;;定向運動與素質教育的關系[A];2001年全國定向運動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趙捚;;淺議“天癸”[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六屆醫(yī)古文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劉秋萍;;淺談如何正確認識綠色食品的內涵[A];2008年福建省科協(xié)第八屆學術年會農(nóng)業(yè)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5 于婧;肖輝;;加快城鄉(xiāng)一體化 推進武漢城市圈發(fā)展[A];生態(tài)文明中的土地問題研究[C];2008年
6 李玉春;;關于我國政府績效管理現(xiàn)狀的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李玉春;;關于我國政府績效管理現(xiàn)狀的分析[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喬衛(wèi)芳;支光輝;;新農(nóng)村建設中村鎮(zhèn)規(guī)劃的編制研究[A];規(guī)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6年
9 桂小丹;;國內外生態(tài)補償政策研究綜述[A];2008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卷)[C];2008年
10 李海燕;韓萍;;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科技期刊發(fā)展探究[A];編輯學報(2009年增刊)[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傳江;苯中毒案呼喚教育愛心[N];中國消費者報;2004年
2 宇言;“后免費時代”的教育企盼[N];遼寧日報;2007年
3 雷振岳;是誰制造了“弱校困境”?[N];中國民族報;2005年
4 宋風;“后免費時代”的教育盼望[N];珠海特區(qū)報;2007年
5 記者 盧文潔;憑本報報道可免費觀看感恩電影[N];廣州日報;2006年
6 廈門大學校長 朱崇實 四川師范大學 汪洪亮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董舒心 鄧婉君 四川師范大學政治教育學院 何云鈞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周之良;今天,教師應當有什么樣的職業(yè)精神[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九江市鶴湖學校校長 李廬清;前行在讓教育回歸本位之路上(一)[N];九江日報;2009年
8 衡水市第二中學 秦海地;爭做“魅力校長”[N];衡水日報;2010年
9 若魚;留學當以不留學為目的[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1年
10 浙江省諸暨市教科所 陳士杰;我們怎樣實施愛的教育[N];光明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可欣;論隱私權[D];吉林大學;2007年
2 龍娟;美國環(huán)境文學中的環(huán)境正義主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周勇;中國政府績效審計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韓永勝;中國現(xiàn)代教育小說概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仲秀英;學生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宋志強;殘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7 何善蒙;魏晉情論[D];復旦大學;2005年
8 韓大梅;新民主主義憲政研究[D];南開大學;2001年
9 張俐敏;《內經(jīng)》“邪”概念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10 崔裴;中美房地產(chǎn)業(yè)內涵、屬性及其經(jīng)濟與社會功能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淑猛;小原國芳“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2 隋麗霞;新課程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周繼紅;從法律解釋的內涵論我國法律解釋體制[D];安徽大學;2005年
4 陳宏;岳陽城市歷史文化的形成及其近代變遷[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湯紅兵;湘鄂西紅色文化的形成及開發(fā)[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章偉坤;中國二元經(jīng)濟結構的轉換趨勢與特征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楊麗敏;當代我國公民教育實施的思考[D];吉林大學;2007年
8 張長綿;論形成權的內涵[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9 李新蕓;農(nóng)業(yè)綜合生產(chǎn)能力問題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10 李靜;我國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經(jīng)濟組織的生成與性質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教育愛理論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示——讀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有感,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779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7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