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信任危機對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影響、原因及干預
本文關鍵詞:人際信任危機對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影響、原因及干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人際信任是人類維持本體性安全的需要,是個體心理發(fā)展的背景與基礎。當代青少年正經(jīng)歷著人際信任危機,人際信任危機導致青少年諸如抑郁、焦慮和安全感的缺失等情緒問題。導致青少年人際交往過程中高社交焦慮和低自我效能感,既不利于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的形成與健全人格的建構,也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發(fā)展。對青少年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有助于提升其人際信任水平,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
【關鍵詞】: 青少年 人際信任危機 心理健康 心理發(fā)展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當代著名社會學家吉登斯認為“兒童投射到看護者身上的信任,可以被看成是一種抵御存在焦慮的情感疫苗,這是一種保護,以抵抗未來的威脅和危險,這種保護使得個體面對讓人消沉的環(huán)境時還能保有希望和勇氣”[1]44。信任對于維持個體本體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定程度的人際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陽;李為;孫林元;;人際信任的心理學解讀[J];考試周刊;2009年44期
2 董才生;;論吉登斯的信任理論[J];學習與探索;2010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鄭希付;良性親子關系創(chuàng)立模式[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01期
2 李偉民,梁玉成;特殊信任與普遍信任:中國人信任的結構與特征[J];社會學研究;2002年03期
3 楊中芳,彭泗清;中國人人際信任的概念化:一個人際關系的觀點[J];社會學研究;1999年02期
4 張建新,張妙清,梁覺;殊化信任與泛化信任在人際信任行為路徑模型中的作用[J];心理學報;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向榮;如何在教學中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J];教學與管理;2002年15期
2 ;心理健康要防止八個"過度"[J];思想.理論.教育;2005年02期
3 龔曉丹;直面心理健康——讓孩子快樂成長[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5年04期
4 何蔚;怎樣才算心理健康[J];心理世界;1995年02期
5 潘文博;失衡心理健康[J];心理世界;1995年06期
6 庚子;你的心理健康嗎?[J];心理世界;1997年02期
7 趙德鳳,李梅枝;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芻議[J];黑河教育;1999年01期
8 閆峻;什么是心理健康[J];心理世界;1999年05期
9 阿毛;老有所為 心理健康[J];心理與健康;2001年08期
10 亦斌;關注心理健康[J];心理與健康;2001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恩彥;;心理與健康[A];浙江省醫(y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陳朝慶;劉禮年;成愛玲;;中學生人際關系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王堂生;胡劍鋒;王玉良;;團體輔導式心理健康教學的實證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Computer Science (PPSCS 2010)[C];2010年
4 伍亞娜;雷靂;;親子依戀與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慧中;侯玉波;;親子關系、思維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黃懷寧;;制定心理健康的可操作標準突破青少年發(fā)展的心理瓶頸[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7 張信勇;徐光興;;高中生的家庭印象狀況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劉紅;;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雷靜;;小學生社會創(chuàng)造性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刁春婷;谷傳華;劉華山;趙海靈;;師范大學生情感溫暖與心理健康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毛學農;直面青少年心理危機[N];江淮時報;2005年
2 劉琳;心理健康四大“殺手”[N];中國婦女報;2004年
3 姜巖;心理健康不容忽視[N];長白山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趙彤;女人三十 應特別重視心理健康[N];長春日報;2005年
5 傅蓮 林以勤 顧生庚;“陽光心港”青少年心理咨詢網(wǎng)開通[N];常州日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周靜;關注心理健康[N];涼山日報(漢);2005年
7 彭夢瑤;每天五小事促心理健康[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8 本報記者 張斌;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N];湖南日報;2008年
9 記者 王慧 實習生 郄怡君;市政協(xié)調研組展開調研[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8年
10 通訊員 汪立新 王媛媛 記者 榮肖磊;全省首家縣級青少年心理維護中心成立[N];河北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艷芬;中國心理健康服務理論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楊海;軍校新生心理彈性因素及心理訓練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彈性的結構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4 李逸龍;樂觀人格與心理健康、工作績效的關系及其中介、調節(jié)機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5 許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6 張愛蓮;心理健康服務人員核心勝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楊福義;內隱自尊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甄志平;體育與健康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的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9 封丹s
本文編號:4709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7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