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攻擊性行為與外顯自尊的相關關系
本文關鍵詞:中學生攻擊性行為與外顯自尊的相關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了解中學生的攻擊行為與外顯自尊相關聯(lián)狀況,為學校及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心理健康干預策略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采取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在安徽、云南、廣東、黑龍江、湖北5省15個城市抽取了初、高中學生共15 738名,進行中國修訂版攻擊性問卷(Buss-W arren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WAQ)、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等的問卷調查。結果不同性別學生在攻擊總分及各維度上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年級學生在言語攻擊、間接攻擊、憤怒、敵意、攻擊總分及外顯自尊上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樣本總體外顯自尊與攻擊性行為呈負相關。結論中學生的外顯自尊對攻擊性行為的發(fā)生有著一定的影響。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兒少衛(wèi)生與婦幼保健學系;
【關鍵詞】: 攻擊 自我概念 精神衛(wèi)生 學生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30972496)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自尊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Jam es認為自尊=成功(success)/抱負水平(pretension),即個人對于自我價值的感受取決于實際成就與潛在能力的比值[1]。王雪琦等[2]認為自尊是人們對自身價值、長處、重要性、總體的情感上的評價。Solo-mon指出:自尊是個體適應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心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輝;焦卉;方曉義;;云南省大學生自尊現(xiàn)狀研究[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王雪琦,王勇姿,何成,路長林;睫狀神經營養(yǎng)因子對抑郁大鼠行為和海馬神經元損傷的影響[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苑凌;謝朝暉;;自尊心理研究綜述[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2 楊劍,貝恩渤,季瀏;中學生身體自我概念發(fā)展及干預策略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3 殷華西;國內自尊研究概述[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4 張旭錦;;中專生自我和諧水平,自尊水平及相關研究[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5 王建平;男女大學生自尊的比較研究[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6 張靜;自尊問題研究綜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陳旭;;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身體自我概念影響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7年01期
8 張旭錦;;職校生自我和諧與自尊水平調查研究[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9 唐烈瓊;姚樹橋;;大學生自尊的特點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10 楊秀君,任國華;近20年來中國的自我研究回顧[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惠芳;徐芳;張銀娥;劉秀芳;朱玲勤;汪嶺;趙利華;田曉梅;;規(guī)律運動對慢性心理應激大鼠血清細胞因子及行為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首屆國際行為醫(yī)學學術大會暨第九次全國行為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曉鶴;七味開心顆粒抗抑郁作用及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2 李媛;大學生自立意識的初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蔡華儉;內隱自尊的作用機制及特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張林;青少年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翟群;中學生自我價值感系統(tǒng)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楊福義;內隱自尊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沈雙宏;復方刺蒺藜苷對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海馬神經元CNTF表達及其神經發(fā)生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6年
8 史榕荇;電針對慢性應激模型大鼠HPA軸-Glu-NMDA受體-NO路徑調節(jié)作用機理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9 唐點權;青少年文明心理結構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10 陽澤;自尊需要的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莉;青少年道德自我的結構及發(fā)展特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趙永樂;電腦游戲設定對游戲者攻擊性影響的初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興美丹;西安與澳門中學生自我價值感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胡楠;涵古蘊今 沉疴回春[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5年
5 李緯經;高一學生數(shù)學學科自尊水平、成就目標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侯阿冰;云南大學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曾向;青少年身體自我及其與自我價值感關系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佘仁葉;重慶市農村初中生自卑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陳幼貞;男性犯罪青少年自我價值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10 鐘慧;高中生自立結構問卷的初步編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耀武,李寶芬;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中學生自尊的相關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彭欣,馬紹斌 ,范存欣 ,武曉艷;大學生自尊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1期
3 范興華,方曉義;友伴的社會支持與大學生自尊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5期
4 何穎,徐明;大學生體育鍛煉與抑郁水平、身體自尊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5 俞國良,金東賢;婚姻關系、親子關系對3~6歲幼兒心理行為問題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3年04期
6 王雪琦,路長林,侍堅,鄧小華,何成;慢性應激對大鼠海馬神經元睫狀神經營養(yǎng)因子及其mRNA表達水平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2年06期
7 孟馥,梅竹,孫麗歆;單親家庭子女自尊、行為問題及家庭環(huán)境的對照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2年06期
8 高雪屏,于素維,蘇林雁;兒童青少年多動沖動行為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年01期
9 周帆 ,王登峰;外顯和內隱自尊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年03期
10 王金霞,王吉春;中學生自尊水平與家庭因素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志軍;高中生的自我概念與其學校適應[J];心理科學;2004年01期
2 井衛(wèi)英;高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自我概念之關系[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鈔秋玲,郭祖儀,王淑蘭;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其行為問題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年03期
4 詹啟生,樂國安;自我概念的多層結構模型[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1期
5 王玲鳳,嵇宇虹;小學兒童的自我概念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年02期
6 王玲鳳;學齡兒童的行為問題與自我概念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年02期
7 王克;論自我概念與青少年學生的考試焦慮[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8 聶天知;論運用自我理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J];理論學習與探索;2004年06期
9 石海霞;;自我概念研究綜述[J];華章;2011年03期
10 黃丹媚,張敏強;中學生自我概念、學業(yè)歸因與學業(yè)成績關系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曉君;陳旭;;3-5歲留守幼兒抑制性控制與攻擊行為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韓斌;張文新;陳光輝;李春;;家庭教養(yǎng)方式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兒童攻擊行為關系中的作用[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與攻擊行為關系研究[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益文;張文新;;發(fā)展心理學幼兒攻擊行為與“心理理論”關系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5 趙冬梅;周宗奎;;童年中后期攻擊行為發(fā)展趨勢的多層線性模型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任瑞卿;張日f;;攻擊性幼兒的箱庭特征及其箱庭干預[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李春霞;周暉;李峰;蘇嵐穎;;小學兒童攻擊行為、友誼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明華;郭蘭;;高校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9 周宗奎;劉華山;孫曉軍;趙冬梅;;童年中期同伴交往與攻擊行為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與攻擊行為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智慧;遠離憤怒與孤獨[N];健康報;2003年
2 王建一;利用自我概念進行求職定位[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9年
3 唐安平;被動——攻擊行為 心理扭曲的反映[N];健康報;2003年
4 翁暉亮;矯治兒童攻擊行為[N];健康報;2003年
5 深圳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位照國 劉鐵榜;血色迷霧背后的心理學思考[N];健康報;2010年
6 陳燕琳;怎樣矯正孩子攻擊行為[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7 上海市楊浦區(qū)中心醫(yī)院心理科主任 翁暉亮;兒童攻擊行為的原因與對策[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8 本報實習記者 林益楷;保面子的“德夏佩爾計謀”[N];健康時報;2005年
9 心理學博士 王國榮;楊端暴躁找到生理病因[N];北京科技報;2006年
10 丁勤;我孫子過分沖動為哪般[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連榮;社會偏見對攻擊行為影響的理論和實驗[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發(fā)展及其與家庭、同伴和個體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胡志堅;自我統(tǒng)攝下的心理與行為[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風格與攻擊行為[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5 蘇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識及其對情緒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雯;舞動心理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靳宇倡;工作場所攻擊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8 張敏;自我研究中個體與社會二元緊張的解決路徑[D];吉林大學;2007年
9 趙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發(fā)展與心理適應:3年追蹤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陽海英;認知失調及社會比較與自控損耗:調節(jié)、中介、補償與預防[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信;大學生自我概念心理咨詢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2 劉娟;同伴關系不利、兒童的自我概念與同伴信念和攻擊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彭君姬;青少年依戀與自我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程佳;長春地區(qū)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5 王平;大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6 程慧君;小學生自我概念訓練的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謝志萍;初中生自我概念與社會行為發(fā)展特點及關系的研究[D];山西大學;2004年
8 張璐;工作場所欺負中個體因素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9 楊沫;德國精神運動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武成莉;大學生焦慮與自我概念、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中學生攻擊性行為與外顯自尊的相關關系,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76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4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