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課程論壇的認知性存在研究
本文關鍵詞:網絡課程論壇的認知性存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認知性存在體現了學生在課程論壇中通過交互積極建構意義的程度,直接反映學生的認知水平,是形成批判性思維的重要因素。但在我國網絡教育實踐中,課程論壇上的認知性存在水平較低,學生習慣獨立學習,沒有形成協(xié)作化的學習過程,討論過程無結構。本文從認知性存在的角度分析了當前網絡課程論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在線討論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策略,旨在幫助在線教師優(yōu)化討論主題設置,改進討論教學的結構與流程,促進群體協(xié)作學習,提高網絡課程論壇上認知性存在的水平,實現高階認知和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目標。
【作者單位】: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教育學院;
【關鍵詞】: 網絡教育 課程論壇 認知性存在 教學策略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開展在線討論是網絡教學交互的一種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社會性存在和認知性存在,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對學習集體的歸屬感。異步的在線討論對學習的影響作用絲毫不遜色于傳統(tǒng)同步的課堂討論。學生通過參加課程論壇上的討論,可以了解其他同學的學習情況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爽;;網絡教育對高校的影響[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年07期
2 亢小峰;;是否栽下梧桐樹?[J];教育;2011年23期
3 張育新;;新形勢下網絡教育的探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Z2期
4 劉靜;;網絡教育在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成才之路;2011年21期
5 鄭瑞;;信息技術促進網絡教育的開展[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1年12期
6 黃潔;;網絡教育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周小凱;;淺談如何加強青少年的網絡教育[J];教師;2011年16期
8 段雪麗;邵蘭潔;;近五年來我國遠程教育研究熱點綜述[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年06期
9 艾丹祥;左暉;;高校教師對網絡教育障礙因素的認識探討[J];價值工程;2011年23期
10 顏雯;;淺析博物館網絡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錢振宇;;網絡教育任重道遠[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7:教育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C];2007年
2 趙鐵成;;論網絡教育的屬性與作用[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3 章國英;胡繼岳;曹洪欣;;網絡教育中的人性化教學模型研究[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章國英;胡繼岳;曹洪欣;;網絡教育中的人性化教學模型研究[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萬倫宇;;淺析網絡教育概念及功能定義[A];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區(qū)科學發(fā)展理論研究[C];2010年
6 黃春燕;;網絡教育短信平臺——信息時代班主任工作的新助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7 傅榮;;網絡教育、網絡心理教育與青少年心理健康[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8 栗建中;種冬冬;宿云鳳;;論網絡教育中個別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關系[A];信息時代——科技情報研究學術論文集(第三輯)[C];2008年
9 左紅武;;我國高校網絡教育網上學習平臺的功能研究[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10 許霞;程遠先;;網絡遠程教育中的探究性學習[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文和 楊孝文;青少年網絡教育在國外[N];中國民族報;2005年
2 周迅;百年公司的網絡教育之路[N];河北經濟日報;2005年
3 ;網絡教育標準2.0[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8年
4 弋曉;網絡教育為郵儲銀行培養(yǎng)人才[N];國際商報;2009年
5 趙鳳華;網絡教育探路“一對一”模式[N];科技日報;2009年
6 周玫子 鄭智;網絡教育天地寬[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7 本報記者 張詠梅;網上的教育音符尚缺強音[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9年
8 本報駐薩格勒布記者 趙嘉政;克羅地亞推廣網絡教育[N];光明日報;2010年
9 商報記者 金朝力;網絡教育遭遇消費認識誤區(qū)[N];北京商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倪光輝 劉思思 郝悅整理 全國高校遠程教育協(xié)作組秘書長 清華大學教授 嚴繼昌 黃金采訪整理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黃進 董洪亮;網絡教育:規(guī)范辦學難在哪[N];人民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張屹;網絡教育服務質量管理體系規(guī)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馬治國;網絡教育本質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胡欽太;網絡教育中道德自主學習體系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陳品德;基于Web的適應性學習支持系統(tǒng)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趙劍;網絡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6 劉名卓;網絡課程的可用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瑞;網絡教育和氣象網絡課件開發(fā)技術[D];南京氣象學院;2002年
2 呂曉樂;網絡教育中師生關系變化的原因及對策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3 邢冰;知識管理在網絡教育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郝莉;網絡教育中學生學習評價系統(tǒng)的設計實現與綜合評價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2年
5 焦建英;我國網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誤區(qū)及其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劉穎;網絡教育異化現象對素質教育的影響及對策[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7 王命洪;網絡教育中的學生學習評價[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董平;基于網絡教育的高校教學模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9 朱素媛;網絡教育中的智能搜索引擎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4年
10 魏海靜;中國大學網絡教育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網絡課程論壇的認知性存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32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4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