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包”的遐想
本文關鍵詞:“電子書包”的遐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正我第一次聽說"電子書包"是在1999年,最早是新加坡政府在學校實驗推廣電子書包,這是早期的一種電子課本閱讀器。同一時期,香港和臺灣也開始"電子書包"的實驗項目。后來聽說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試驗推廣一種手持式閱讀器的"電子書包"。2003年,根據(jù)克利夫蘭市場咨詢公司的調查,
【關鍵詞】: 電子書 閱讀器 實驗項目 試驗推廣 學生 個性化 電子課本 學習環(huán)境 咨詢公司 學校
【分類號】:G431
【正文快照】: 我第一次聽說“電子書包”是在1999年,最早是新加坡政府在學校實驗推廣電子書包,這是早期的一種電子課本閱讀器。同一時期,香港和臺灣也開始“電子書包”的實驗項目。后來聽說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試驗推廣一種手持式閱讀器的“電子書包”。2003年,根據(jù)克利夫蘭市場咨詢公司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關中客;;微言眾議電子書包[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Z1期
2 史曉亮;;電子書包已然十年[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09期
3 ;上海8所學校開始試點“電子書包”[J];電腦與電信;2011年06期
4 仇勇平;;電子書包:建設數(shù)字化課程環(huán)境[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5 宋衛(wèi)華;;未來教室的構建及應用探討[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Z2期
6 ;佛山校園建設掀起智能熱[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1年06期
7 黎加厚;;關注新興技術對學習方式和課程教材的影響[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8 ;2010地平線報告:新技術將令教育煥然新生[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9 朱安平;;新理念 新策略 新技術——學校信息化深化發(fā)展的新追求[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年06期
10 傅偉;;富媒體技術在數(shù)字化學習終端上的應用探索[J];遠程教育雜志;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汪壽陽;;不遠的未來[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7:教育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斌;電子書包促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N];計算機世界;2007年
2 李莉;推廣“電子課本”是否可行[N];中國文化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陳靜;教育信息化終端發(fā)展步伐加快[N];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4 江蘇省昆山中學 洪敏;電子書走進課堂的啟示[N];中國教育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丁華艷 陳峰;人大代表再提開通校車[N];華夏時報;2006年
6 魏衍亮;網(wǎng)絡教育系統(tǒng)與方法專利技術掃描[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06年
7 省部產(chǎn)學研辦 廣東科技報社;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N];廣東科技報;2008年
8 記者 陳麗霞;上海中小學有望5年內推廣電子課本[N];聯(lián)合時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鐘偉;數(shù)字圖書館教育:教育城域網(wǎng)的重要“支點”[N];中國教育報;2004年
10 安徽省懷遠縣實驗小學 邵志武;網(wǎng)站聯(lián)盟讓我們一起牽手[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楊金轉;基于視障者的網(wǎng)絡課程頁面無障礙設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曉蕾;信息技術背景下的互動教育玩具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韋燕;blog在學校教育知識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岳麗娜;Web2.0代表性軟件支持下的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5 朱炯;基于WEBPC技術的網(wǎng)絡學習與移動學習[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6 黃璐;無障礙網(wǎng)絡課程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7 盧偉琳;基于智能終端的導覽系統(tǒng)在科普展覽中的應用研究與設計[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8 宿佩;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學電子教材開發(fā)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電子書包”的遐想,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96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3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