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特海教育哲學思想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7-05-26 22:06
本文關鍵詞:懷特海教育哲學思想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懷特海是19世紀影響深遠的哲學家、數學家、教育家,他的思想豐富而深邃。懷特海對當時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形成了一系列有自己獨到見解的教育哲學思想。研究懷特海的教育思想與其哲學的關系,將幫助人們進一步理解懷特海的教育思想,使其能夠在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中發(fā)揮其積極作用。 《教育的目的》是一本懷特海有關教育的演講論文集,它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懷特海的教育哲學思想,從內容上大致可劃分為四類:教育目的、教育的節(jié)奏與循環(huán)理論、技術教育、大學教育。懷特海認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人才,是個體的全面發(fā)展。他強調教育和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分別從教育的循環(huán)發(fā)展過程,自由和紀律的關系這兩個角度來闡述教育的節(jié)奏與循環(huán)理論。他指出技術教育應該使人在工作上獲得愉悅,主張通識教育即文科課程、科學課程和技術課程相融合,強調古典文化的重要性。他認為大學的任務就是將想象力和經驗融為一體,大學的作用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有效工具,大學的學術管理是促進學術進步、創(chuàng)新的關鍵因素。 懷特海的教育思想是由其哲學思想衍生、發(fā)展而來的。教育是一個個體生成的過程,是一種生成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懷特海把有機體的攝入過程結構和特點融入到人類的學習過程中。懷特海哲學對價值觀十分重視,懷特海把道德品質和審美價值的形成作為教育的最高目的。 通過分析、比較約翰·杜威和馬克思兩者的思想與懷特海的教育哲學思想的異同,對進一步理解懷特海教育思想是十分有意義的。他們的異同,揭示了以強調動態(tài)的變化、和諧的關系、個體實踐、整體思維對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重要性。懷特海富于哲理和啟示的教育哲學思想不僅為學校提供了充滿希望和挑戰(zhàn)的教育思想觀,而且還得到了實證研究的確認,在教育實踐中加于運用。
【關鍵詞】:教育哲學 過程思想 懷特海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40-02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7
- 導言7-9
- 一、懷特海教育思想的研究選題意義7
- 二、懷特海教育思想的研究概況7-8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主體結構8-9
- 第一章 懷特海的教育思想9-25
- 第一節(jié) 教育的目的9-12
- 第二節(jié) 教育的節(jié)奏與循環(huán)理論12-16
- 一、教育的節(jié)奏12-15
- 二、自由與紀律的節(jié)奏15-16
- 第三節(jié) 技術教育16-21
- 一、技術教育16-17
- 二、批判現實的技術教育17-18
- 三、技術教育與文科教育的關系18-19
- 四、古典文化與教育19-21
- 第四節(jié) 大學教育21-25
- 一、大學的任務21-22
- 二、大學的作用22-23
- 三、大學的管理23-25
- 第二章 懷特海教育思想的哲學基礎25-34
- 第一節(jié) 懷特海哲學思想概況25-26
- 第二節(jié) 過程思想26-27
- 第三節(jié) 生成性27-30
- 第四節(jié) 攝入理論30-31
- 第五節(jié) 價值論31-34
- 第三章 懷特海教育思想的再討論34-50
- 第一節(jié) 懷特海與杜威的對話34-40
- 一、“教育”與“生活”34-36
- 二、“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36-38
- 三、過程教育思想38-40
- 第二節(jié) 懷特海與馬克思的對話40-45
- 一、教育的目的41-43
- 二、過程思想43-45
- 第三節(jié) 實踐意義45-50
- 一、懷特海教育哲學思想與我國教育的契合點45-47
- 二、懷特海教育哲學思想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47-48
- 三、懷特海教育哲學思想中我國高等教育應當注意的問題48-50
- 結語50-51
- 參考文獻51-56
- 致謝56-5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曉麗;;懷特海的大學教育思想述評[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2 張琴,鄭長利;論科學人文主義文化取向及其教育目的觀[J];東北師大學報;2005年05期
3 張曉明;素質教育的基本渠道:人文教育融入專業(yè)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4 張愛芳;;論懷特海的大學理念[J];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06期
5 朱自強;;通識教育與現代大學[J];高教探索;2009年06期
6 張曉瑜;;想象·創(chuàng)造·責任——懷特海大學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啟示[J];高教探索;2010年03期
7 楊富斌;懷特海過程哲學思想述評[J];國外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8 金生
本文編號:3982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98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