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對流動兒童人際關系困擾的影響及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8-10 20:53
多項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人際關系困擾與其心理健康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然而流動兒童作為青少年的一個龐大而又特殊的弱勢群體,其本身又存在著流動帶給他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的諸多弱勢如自信心不足、文化習慣差異等問題,所以,他們的人際關系困擾狀況更應該得到我們足夠的重視;其次,自尊作為一種重要的情感資源也同樣對個體的心理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高自尊感兒童,常與其后來對生活的幸福感與滿意感相關,而低自尊感兒童,常與焦慮、抑郁與社會適應不良相聯(lián)系;另一方面,已有研究顯示大學生的自尊對其人際關系困擾有著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所以此研究嘗試以流動兒童為主要研究對象,去探究自尊對流動兒童人際關系困擾的影響,并嘗試通過團體輔導幫助流動兒童提高自尊,同時達到降低其人際關系困擾的效果。研究一通過問卷調研的形式對武漢市某流動兒童中學280名流動兒童展開了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49份,著重考察流動兒童自尊與其人際關系困擾之間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自尊可以顯著負向預測流動兒童的人際關系困擾。研究二選取了研究一中自尊水平較低的24名流動兒童,采用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方式隨機抽取12人為實驗組,另外12人為控制組。對其中1...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人際關系困擾
2.1.1 人際關系困擾的概念
2.1.2 人際關系困擾的影響
2.1.3 人際關系困擾的影響因素
2.1.4 流動兒童人際關系困擾的相關研究
2.2 自尊
2.2.1 自尊的概念
2.2.2 自尊的功能
2.2.3 流動兒童自尊的相關研究
2.3 團體輔導
2.3.1 團體輔導的概念
2.3.2 團體輔導的功能
2.3.3 團體輔導的理論
2.4 存在問題及研究假設的提出
2.4.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4.2 研究假設的提出
3 研究一 流動兒童自尊與人際關系困擾間的關系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設
3.3 研究對象
3.4 測量工具
3.5 實測過程及數(shù)據分析
3.6 結果與分析
3.6.1 流動兒童自尊與人際關系困擾的描述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
3.6.2 流動兒童自尊與人際關系困擾的性別差異檢驗
3.6.3 流動兒童是否獨生在自尊與人際關系困擾上的差異檢驗
3.6.4 流動兒童自尊與人際關系困擾的年級差異檢驗
3.6.5 人際關系困擾對流動兒童自尊的回歸分析
3.7 討論
4 研究二 流動兒童自尊的干預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對象
4.3 研究方法
4.3.1 實驗設計
4.3.2 實驗過程
4.4 團體輔導方案階段目標與設計依據
4.5 團體輔導具體方案
4.6 結果與分析
4.6.1 團體心理輔導前實驗組被試與對照組被試的差異性分析
4.6.2 實驗組被試在團輔前后的差異性分析
4.6.3 對照組被試在團輔前后的差異性分析
4.6.4 團體心理輔導后實驗組被試與對照組被試的差異性分析
4.7 討論
5 本研究的的局限與展望
6 結論與啟示
6.1 結論
6.2 啟示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本文編號:3674341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實踐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人際關系困擾
2.1.1 人際關系困擾的概念
2.1.2 人際關系困擾的影響
2.1.3 人際關系困擾的影響因素
2.1.4 流動兒童人際關系困擾的相關研究
2.2 自尊
2.2.1 自尊的概念
2.2.2 自尊的功能
2.2.3 流動兒童自尊的相關研究
2.3 團體輔導
2.3.1 團體輔導的概念
2.3.2 團體輔導的功能
2.3.3 團體輔導的理論
2.4 存在問題及研究假設的提出
2.4.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4.2 研究假設的提出
3 研究一 流動兒童自尊與人際關系困擾間的關系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設
3.3 研究對象
3.4 測量工具
3.5 實測過程及數(shù)據分析
3.6 結果與分析
3.6.1 流動兒童自尊與人際關系困擾的描述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
3.6.2 流動兒童自尊與人際關系困擾的性別差異檢驗
3.6.3 流動兒童是否獨生在自尊與人際關系困擾上的差異檢驗
3.6.4 流動兒童自尊與人際關系困擾的年級差異檢驗
3.6.5 人際關系困擾對流動兒童自尊的回歸分析
3.7 討論
4 研究二 流動兒童自尊的干預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對象
4.3 研究方法
4.3.1 實驗設計
4.3.2 實驗過程
4.4 團體輔導方案階段目標與設計依據
4.5 團體輔導具體方案
4.6 結果與分析
4.6.1 團體心理輔導前實驗組被試與對照組被試的差異性分析
4.6.2 實驗組被試在團輔前后的差異性分析
4.6.3 對照組被試在團輔前后的差異性分析
4.6.4 團體心理輔導后實驗組被試與對照組被試的差異性分析
4.7 討論
5 本研究的的局限與展望
6 結論與啟示
6.1 結論
6.2 啟示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本文編號:36743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67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