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校對話管理模式及其實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17-05-11 21:19
本文關鍵詞:論學校對話管理模式及其實現(xiàn),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學校對話管理模式是以對話理論為基礎,針對傳統(tǒng)學校管理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新構想。它是學校在長期實踐、學習、積累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對學校對話管理實踐進行高度概括和科學總結而形成的學校特有的思維方式和運作規(guī)則。它是學校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源泉,也是學校重要的無形資產(chǎn)。其本質(zhì)是一種反省性合作探究,追求以平等對話為前提,以互助合作為基礎,以反省探究為方式,以持續(xù)開放為條件,以創(chuàng)造生成為目的。其功能有價值引領、優(yōu)化資源配置、改善人際關系與提升對話品質(zhì);其訴求理念表現(xiàn)為對話參與者即行動探究者、對話場亦是學習場、即時即景的探究觀、對話知識的融通和超越等六個層面。 學校對話管理模式的實施有其必要性。其一,它是學校管理變革任務的體現(xiàn);其二,它是時代發(fā)展潮流順應的反映,是民主法制的呼喚,也是和諧校園的訴求;其三,它也是管理文化變革的價值選擇。 學校對話管理模式的實施有其可行性。首先,它具有合理性,表現(xiàn)在社會建構論、批判詮釋論、符號互動論和合作探究論的支撐,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其次,它具有合法性,表現(xiàn)在對話管理的規(guī)則具有可操作性,且對傳統(tǒng)管理思想進行了有意義的延伸,同時也與學校內(nèi)外部的章程相協(xié)調(diào),因而具備一定的現(xiàn)實土壤。最后,它具有工具性,表現(xiàn)在技術可操作性、管理雙方的認可度高、經(jīng)濟的可實現(xiàn)性三個方面。 學校對話管理模式的實施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會遇到很多困難。在對話管理實踐中表現(xiàn)為形式對話、失真對話和壟斷對話。其障礙性因素主要有話語霸權的存在;思維假定的影響;反對話行動的干擾;主體地位處理不當以及對話情景脈絡把握失調(diào)等方面。 為了有效實施學校對話管理模式,必須更新對話管理理念;優(yōu)化對話組織結構;活用對話管理策略;轉(zhuǎn)變對話管理方式;強化自我完善機制。這些方面共同構成了學校對話管理模式的保障系統(tǒng)。
【關鍵詞】:學校管理 對話管理 對話管理模式 反省性合作探究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424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引言13-32
- 一、選題緣由13-18
- (一) 溯本求源:對管理和對話本源關系的反思13-14
- (二) 現(xiàn)實背景:學校管理當中對話精神的缺失14-15
- (三) 實踐困境:遭遇傳統(tǒng)學校管理模式的弊端15-18
- 二、研究意義18-20
- (一) 理論意義18-19
- (二) 實踐意義19-20
- 三、文獻綜述20-28
- (一) 關于對話理論的研究20-22
- (二) 關于對話管理的研究22-25
- (三) 關于管理模式的研究25-28
-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28-32
- (一) 研究思路28-30
- (二) 研究方法30-32
- 第一章 學校對話管理模式的內(nèi)涵32-43
- 一、學校對話管理模式的定義32-36
- (一) 對話概念的再界定32-33
- (二) 對話管理的定義33-35
- (三) 學校對話管理模式的內(nèi)涵35-36
- 二、學校對話管理模式的本質(zhì)36-38
- (一) 以平等對話為前提37
- (二) 以互助合作為基礎37
- (三) 以反省探究為方式37-38
- (四) 以持續(xù)開放為條件38
- (五) 以創(chuàng)造生成為目的38
- 三、學校對話管理模式的功能38-39
- (一) 引領集體話語38
- (二) 優(yōu)化資源配置38-39
- (三) 改善人際關系39
- (四) 提升對話品質(zhì)39
- 四、學校對話管理模式的訴求39-43
- (一) 對話參與者即行動探究者39-40
- (二) 對話場即學習場或探究場40
- (三) 即時即境的探究觀40
- (四) 對話知識的融通與超越40-41
- (五) 無宰制的對話情景觀41
- (六) 合作反省的問題解決和成長觀41-43
- 第二章 學校對話管理模式實施的必要性43-53
- 一、學校管理變革任務的體現(xiàn)43-44
- (一) 社會發(fā)展變化提出的新要求43
- (二) 教育管理研究提出的新要求43-44
- (三) 管理模式變革提出的新要求44
- 二、時代發(fā)展潮流順應的反映44-46
- (一) 民主法制的呼喚44-45
- (二) 和諧校園的訴求45-46
- 三、管理文化變革的價值選擇46-53
- (一) 對傳統(tǒng)管理思想的歷史超越46-50
- (二) 取代傳統(tǒng)管理模式的必然性50-53
- 第三章 學校對話管理模式實施的可行性53-64
- 一、合理性:學校對話管理模式是否具有理論基礎53-56
- (一) 社會建構論53-54
- (二) 批評詮釋論54
- (三) 符號互動論54-55
- (四) 合作行動探究論55-56
- 二、合法性:學校對話管理模式是否具有現(xiàn)實土壤56-58
- (一) 基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加規(guī)范56-57
- (二) 基于傳統(tǒng):進行有意義的延伸57
- (三) 基于章程:與學校內(nèi)外章程相協(xié)調(diào)57-58
- 三、工具性:學校對話管理模式是否真的切實可行58-64
- (一) 技術可操作性59
- (二) 管理雙方的認可度59-61
- (三) 經(jīng)濟的可實現(xiàn)性61-64
- 第四章 學校對話管理模式實施的困難分析64-75
- 一、偽對話現(xiàn)象64-66
- (一) 形式對話——互為裝點的各自獨白64-65
- (二) 失真對話——互為前提的空中樓閣65
- (三) 壟斷對話——互為明了的角色扮演65-66
- 二、障礙性因素66-75
- (一) 話語霸權的存在66-68
- (二) 思維假定的影響68-69
- (三) 反對話行動干擾69-71
- (四) 主體地位處理不當71-72
- (五) 情景脈絡把握失調(diào)72-73
- (六) 團體斷裂帶的存在73-75
- 第五章 學校對話管理模式實施的策略與建議75-89
- 一、前提:更新對話管理理念75-76
- (一) 追求發(fā)展75
- (二) 崇尚尊重75-76
- (三) 走向共生76
- 二、基礎:優(yōu)化對話組織結構76-78
- (一) 結構扁平化77
- (二) 結構網(wǎng)絡化77
- (三) 邊界虛擬化77-78
- 三、關鍵:轉(zhuǎn)變對話管理方式78-82
- (一) 由獨白走向?qū)υ?/span>78-79
- (二) 由斷裂走向融合79-80
- (三) 由制御走向促進80-82
- 四、重點:活用對話管理策略82-84
- (一) 指導性對話策略83
- (二) 創(chuàng)造性對話策略83
- (三) 協(xié)商性對話策略83-84
- (四) 契約性對話策略84
- (五) 反省性對話策略84
- 五、保障:強化自我完善機制84-89
- (一) 學校層面:學校對話管理模式的外部支持85-87
- (二) 個體層面:學校對話管理模式的內(nèi)部需求87-89
- 結語89-91
- 參考文獻91-99
- 附錄99-102
- 后記102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胡芳;;走向教師生態(tài)管理[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17期
2 陳國民;李會芹;;審視與前瞻——課堂教學中偽對話現(xiàn)象探析[J];教育科學論壇;2012年09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范楠楠;中小學學校儀式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論學校對話管理模式及其實現(xiàn),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81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581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