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人工智能:應用、風險與治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7 21:02
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夠全面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和學習方式,為高質量教育、教育公平與終身學習提供解決方案。教育中的人工智能的應用分別聚焦于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和學校的"治"。由于不可解釋性、算法局限性、數據偏見、隱私泄露等原因,教育系統(tǒng)應用人工智能可能面臨技術、社會、法律和倫理風險,可以依據透明度、多元化、問責制、公平性、隱私保護、人文主義教育等原則對人工智能進行有效治理,從而安全有效地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的技術融合。
【文章來源】:黑龍江高教研究. 2020,38(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一、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定義
(一)人工智能的定義
(二)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含義
二、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多樣化應用
(一)面向學生的人工智能
(二)面向教師的人工智能
(三)面向學校的人工智能
三、教育中人工智能的風險
(一)技術風險
1.不可解釋性風險
2.算法風險
(二)社會風險
1.數據固有的偏見加強了社會歧視
2.數字鴻溝帶來的不公平性
(三)法律風險
1.隱私和數據泄露
2.委托代理關系復雜化
(四)倫理風險
四、教育中人工智能的治理
(一)透明度原則
(二)多元化和包容性原則
(三)問責制原則
(四)公平性原則
(五)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原則
(六)人文主義教育原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算法風險[J]. 譚維智. 開放教育研究. 2019(06)
[2]人工智能發(fā)展、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與勞動收入份額變動[J]. 郭凱明. 管理世界. 2019(07)
[3]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文主義[J]. 韓水法. 中國社會科學. 2019(06)
[4]規(guī)劃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引領與跨越——解讀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成果文件《北京共識》[J]. 張慧,黃榮懷,李冀紅,尹霞雨.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9(03)
[5]德雷福斯對人工智能的批判仍然成立嗎?[J]. 徐獻軍.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9(01)
本文編號:3348490
【文章來源】:黑龍江高教研究. 2020,38(06)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一、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定義
(一)人工智能的定義
(二)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含義
二、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多樣化應用
(一)面向學生的人工智能
(二)面向教師的人工智能
(三)面向學校的人工智能
三、教育中人工智能的風險
(一)技術風險
1.不可解釋性風險
2.算法風險
(二)社會風險
1.數據固有的偏見加強了社會歧視
2.數字鴻溝帶來的不公平性
(三)法律風險
1.隱私和數據泄露
2.委托代理關系復雜化
(四)倫理風險
四、教育中人工智能的治理
(一)透明度原則
(二)多元化和包容性原則
(三)問責制原則
(四)公平性原則
(五)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原則
(六)人文主義教育原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算法風險[J]. 譚維智. 開放教育研究. 2019(06)
[2]人工智能發(fā)展、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與勞動收入份額變動[J]. 郭凱明. 管理世界. 2019(07)
[3]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文主義[J]. 韓水法. 中國社會科學. 2019(06)
[4]規(guī)劃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引領與跨越——解讀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成果文件《北京共識》[J]. 張慧,黃榮懷,李冀紅,尹霞雨.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9(03)
[5]德雷福斯對人工智能的批判仍然成立嗎?[J]. 徐獻軍.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9(01)
本文編號:33484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34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