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有效設計圖示化支架支持STEM課程教學——基于30項實驗和準實驗研究的元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24 02:50
在STEM課程教學中,教師一般無法有效設計學習技術且存在"不教或少教"的現(xiàn)象。針對這些問題,學習科學領域的研究者提倡教師設計圖示化支架以有效干預STEM課程教學。但目前對圖示化支架在STEM課程教學中的作用并未進行系統(tǒng)研究。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對近五年關注STEM課程教學中圖示化支架效用的30項實驗和準實驗研究進行了深度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在STEM課程中圖示化支架對學習者學習效果具有中等偏上的積極影響。不僅能提升學習者的認知理解和學習動機,還能降低認知負荷、提升學習者的空間表征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梢暬畔ⅰ⒅R結構、動態(tài)知識、思維和學習過程的圖示化支架在提升STEM課程學習效果上有不同的積極影響。另外,學段、學科、教學方式等因素會影響圖示化支架在STEM課程中的效用。因此,為了充分發(fā)揮圖示化支架在STEM課程中的育人價值,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個性化地、針對性地設計圖示化支架,從而達到提升STEM課程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文章來源】:電化教育研究. 2020,41(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文獻篩選流程
本研究運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ersion2.0(CMA-v2.0)工具對編碼數(shù)據(jù)進行了發(fā)表偏倚、異質性檢驗、效應量計算。發(fā)表偏倚檢驗主要衡量當有多少未達到顯著水平的研究時,才能使得研究結論逆轉[22]。通過定性漏斗圖分析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效應值相對均勻地分布在漏斗圖的平均效應值的兩側(如圖2所示)。這說明存在偏差的可能性較小。Begg檢驗結果顯示,Z=0.867<1.96,p=0.192>0.05,表明發(fā)表偏倚不明顯。異質性檢驗是為了評價獨立樣本的效應值是否具有可合并性。通常采用I2檢驗和Q檢驗兩種方法進行判斷。當I2>50%,或當Q值越大,且p<0.05時,說明存在異質性。若研究樣本出現(xiàn)異質性時,可以采用考慮研究內與研究間變異的隨機模型開展元分析效應值檢驗[23]。經(jīng)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本研究存在異質性,Q=931.095(p<0.05),I2=92.623。故將采用隨機模型進行元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TEM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 楊開城,竇玲玉,李波,公平.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2020(02)
[2]證據(jù)導向的STEM教學模式研究[J]. 余勝泉,吳斕.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9(05)
[3]電子書包的學習作用發(fā)生了嗎?——基于國內外39篇論文的元分析[J]. 顧小清,胡夢華. 電化教育研究. 2018(05)
[4]學習支架支持的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模型應用研究[J]. 郭炯,郭雨涵. 電化教育研究. 2015(10)
[5]大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知多少?——高校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調查[J]. 盛群力,鐘麗佳,張玉梅. 開放教育研究. 2015(04)
[6]支持可視化學習過程的學習技術研究[J]. 蔡慧英,陳婧雅,顧小清. 中國電化教育. 2013(12)
[7]GroupScribbles軟件支持的課堂協(xié)作學習的設計研究[J]. 陳文莉,呂賜杰,謝雯婷. 中國電化教育. 2011(11)
[8]元分析及其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J]. 夏凌翔.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5)
博士論文
[1]語義圖示工具支持的協(xié)作問題解決學習的研究[D]. 蔡慧英.華東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096910
【文章來源】:電化教育研究. 2020,41(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文獻篩選流程
本研究運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ersion2.0(CMA-v2.0)工具對編碼數(shù)據(jù)進行了發(fā)表偏倚、異質性檢驗、效應量計算。發(fā)表偏倚檢驗主要衡量當有多少未達到顯著水平的研究時,才能使得研究結論逆轉[22]。通過定性漏斗圖分析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效應值相對均勻地分布在漏斗圖的平均效應值的兩側(如圖2所示)。這說明存在偏差的可能性較小。Begg檢驗結果顯示,Z=0.867<1.96,p=0.192>0.05,表明發(fā)表偏倚不明顯。異質性檢驗是為了評價獨立樣本的效應值是否具有可合并性。通常采用I2檢驗和Q檢驗兩種方法進行判斷。當I2>50%,或當Q值越大,且p<0.05時,說明存在異質性。若研究樣本出現(xiàn)異質性時,可以采用考慮研究內與研究間變異的隨機模型開展元分析效應值檢驗[23]。經(jīng)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本研究存在異質性,Q=931.095(p<0.05),I2=92.623。故將采用隨機模型進行元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TEM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 楊開城,竇玲玉,李波,公平.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2020(02)
[2]證據(jù)導向的STEM教學模式研究[J]. 余勝泉,吳斕. 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9(05)
[3]電子書包的學習作用發(fā)生了嗎?——基于國內外39篇論文的元分析[J]. 顧小清,胡夢華. 電化教育研究. 2018(05)
[4]學習支架支持的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模型應用研究[J]. 郭炯,郭雨涵. 電化教育研究. 2015(10)
[5]大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知多少?——高校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調查[J]. 盛群力,鐘麗佳,張玉梅. 開放教育研究. 2015(04)
[6]支持可視化學習過程的學習技術研究[J]. 蔡慧英,陳婧雅,顧小清. 中國電化教育. 2013(12)
[7]GroupScribbles軟件支持的課堂協(xié)作學習的設計研究[J]. 陳文莉,呂賜杰,謝雯婷. 中國電化教育. 2011(11)
[8]元分析及其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J]. 夏凌翔.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5)
博士論文
[1]語義圖示工具支持的協(xié)作問題解決學習的研究[D]. 蔡慧英.華東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0969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09691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