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的金課建設:框架與路徑
發(fā)布時間:2021-03-04 16:04
文章首先從金課的內(nèi)涵和研究現(xiàn)狀入手,指出金課作為一流本科課程,具有"創(chuàng)新性"、"高階性"、"挑戰(zhàn)度"等特征。隨后,文章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提出了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的金課框架,即課前精準分析學情,形成融入智能技術的系統(tǒng)化教學設計;課中生成個性化學習指導,提供智能化教學支持;課后形成有效性學習評價,促進教學診改與質量提升。最后,文章從國家、社會、高校、教師等角度,提出了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的金課實現(xiàn)路徑,以期促進我國一流本科教育課程改革,早日實現(xiàn)一流課程的"雙萬計劃",助力卓越拔尖人才培養(yǎng)。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20,3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的金課建設框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學課程中“水課”現(xiàn)象審視與“金課”建設進路[J]. 鄧忠波. 中國電化教育. 2020(04)
[2]“金課”建設背景下的學生評教:批判與建議[J]. 陳建吉.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20(05)
[3]面向大類培養(yǎng)的程序設計“金課”建設思考[J]. 宋友,李瑩,肖文磊. 中國大學教學. 2019(11)
[4]智能技術變革教育的基礎方向與行動進路[J]. 逯行,沈陽.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9(11)
[5]“七度”教學觀:大學金課的關鍵特征[J]. 李芒,李子運,劉潔瀅. 中國電化教育. 2019(11)
[6]融合創(chuàng)新,有效提升“金課”建設質量[J]. 謝幼如,黃瑜玲,黎佳,賴慧語,邱藝. 中國電化教育. 2019(11)
[7]高校“金課”建設:從資源驅動轉向制度驅動[J]. 葉信治. 中國高教研究. 2019(10)
[8]“課堂革命”與“金課”建設[J]. 余文森,宋原,丁革民. 中國大學教學. 2019(09)
[9]行業(yè)課程的理論邏輯與建設路徑——兼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金課”建設[J]. 冀宏,王繼元,張根華.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4)
[10]建設“金課”是提高通識教育質量的關鍵[J]. 馬鳳岐. 高校教育管理. 2019(04)
本文編號:3063504
【文章來源】: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20,3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深度融合智能技術的金課建設框架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學課程中“水課”現(xiàn)象審視與“金課”建設進路[J]. 鄧忠波. 中國電化教育. 2020(04)
[2]“金課”建設背景下的學生評教:批判與建議[J]. 陳建吉.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20(05)
[3]面向大類培養(yǎng)的程序設計“金課”建設思考[J]. 宋友,李瑩,肖文磊. 中國大學教學. 2019(11)
[4]智能技術變革教育的基礎方向與行動進路[J]. 逯行,沈陽.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9(11)
[5]“七度”教學觀:大學金課的關鍵特征[J]. 李芒,李子運,劉潔瀅. 中國電化教育. 2019(11)
[6]融合創(chuàng)新,有效提升“金課”建設質量[J]. 謝幼如,黃瑜玲,黎佳,賴慧語,邱藝. 中國電化教育. 2019(11)
[7]高校“金課”建設:從資源驅動轉向制度驅動[J]. 葉信治. 中國高教研究. 2019(10)
[8]“課堂革命”與“金課”建設[J]. 余文森,宋原,丁革民. 中國大學教學. 2019(09)
[9]行業(yè)課程的理論邏輯與建設路徑——兼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金課”建設[J]. 冀宏,王繼元,張根華.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4)
[10]建設“金課”是提高通識教育質量的關鍵[J]. 馬鳳岐. 高校教育管理. 2019(04)
本文編號:30635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06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