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貧時代我國農村教育反貧困的價值理性回歸——基于可行能力理論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0-12-12 05:36
消除能力貧困是后扶貧時代農村反貧困的主要目標,農村教育反貧困必將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蘊含在可行能力中的"全人教育"和"自由價值"引發(fā)對教育反貧困價值理性的反思。當前農村教育反貧困仍處于"扶教育之貧"階段,強調農村人力資本的提升,依賴國家傾斜性和救助性政策的實施,使得農村教育反貧困的系統(tǒng)性功能和人文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后扶貧時代應重視農村教育反貧困的長效性,為提升人的可行能力奠定基礎;構建農村教育反貧困共同體,加強不同行動主體的協(xié)商與合作;推進農村教育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創(chuàng)造農村教育反貧困自主發(fā)展空間;挖掘農村本土文化資源,為教育反貧困人文理性彰顯培育大眾力量。
【文章來源】: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20年06期 第29-34+81頁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提升可行能力:后扶貧時代農村教育反貧困的價值追求
1. 由可行能力引發(fā)對后扶貧時代農村教育反貧困的價值反思
2. 以“自由”作為后扶貧時代農村教育反貧困的價值標準
二、工具理性反思:后扶貧時代農村教育反貧困的現(xiàn)實困境
1. 人力資本取向削弱農村教育反貧困綜合功能
2. 農村教育之貧阻礙農村教育反貧困主動作為
3. 政策路徑依賴忽視農村教育反貧困自主力量生發(fā)
三、價值理性回歸:后扶貧時代教育反貧困的行動路向
1. 重視農村教育反貧困的長效性,為提升人的可行能力奠定基礎
2. 構建農村教育反貧困共同體,加強不同行動主體的協(xié)商與合作
3. 推進農村教育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塑造農村教育反貧困自主發(fā)展空間
4. 挖掘農村本土文化資源,為教育反貧困人文關懷培育大眾力量
本文編號:2911949
【文章來源】: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20年06期 第29-34+81頁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一、提升可行能力:后扶貧時代農村教育反貧困的價值追求
1. 由可行能力引發(fā)對后扶貧時代農村教育反貧困的價值反思
2. 以“自由”作為后扶貧時代農村教育反貧困的價值標準
二、工具理性反思:后扶貧時代農村教育反貧困的現(xiàn)實困境
1. 人力資本取向削弱農村教育反貧困綜合功能
2. 農村教育之貧阻礙農村教育反貧困主動作為
3. 政策路徑依賴忽視農村教育反貧困自主力量生發(fā)
三、價值理性回歸:后扶貧時代教育反貧困的行動路向
1. 重視農村教育反貧困的長效性,為提升人的可行能力奠定基礎
2. 構建農村教育反貧困共同體,加強不同行動主體的協(xié)商與合作
3. 推進農村教育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塑造農村教育反貧困自主發(fā)展空間
4. 挖掘農村本土文化資源,為教育反貧困人文關懷培育大眾力量
本文編號:29119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91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