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網絡使用與其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B844.2
【圖文】:
生的信息搜索與孤獨感之間的預測關系所示,網絡使用的信息搜索與中小學生的孤獨感之間 T1 與孤獨感 T1 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信息搜索 T2 著,說明兩變量的相關在 T1 與 T2 里具有同步性。索 T2 之間相關顯著,孤獨感 T1 與孤獨感 T2 之間的相獨感在 T1 和 T2 上具有穩(wěn)定性。(3)同時信息搜索著(r1=-0.219,p<0.01),孤獨感 T1 與信息搜索 T2,p<0.01)。可以推斷兩變量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在同>r1,說明中小學生的孤獨感影響其網絡使用中信息搜采用 Enter 法進行回歸分析。第一步,控制孤獨感獨感 T2 有負向預測作用顯著(β=-0.159,p<0.01)T1,孤獨感 T1 對信息搜索 T2 的負向預測作用顯著(?傮w上說明,孤獨感是信息搜索的預測變量。
歸分析法對抑郁和信息搜索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以探用和效應量大小。結合差異檢驗結果,將年級和性別中,如表 5.7.2 所示。結果表明,抑郁 T1 能顯著負T2 能夠顯著負向預測信息搜索 T2。結合兩次回歸分析測更多體現(xiàn)為同時性預測。從預測方向上看,抑郁對負向預測,說明抑郁水平越低,會使得小學高年級學取進行更多的信息搜索。表 5.7.2 抑郁對信息搜索的回歸分析自變量 R R 方 R 方 β級 0.145 0.021 0.017 -0.別 0.郁 T1 0.197 0.039 0.033 -0.級 0.482 0.223 0.228 -0.
T1 與信息搜索 T2 交叉相關顯著(r6=0.248,p<0.01)?梢蚬P系,在同步穩(wěn)定相關的情況下,且 r6>r5,說明被試其網絡使用中信息搜索的變化。如圖表 5.7.3 生活滿意析所示,采用 Enter 法進行回歸分析。第一步,控制生 T1 對生活滿意度 T2 有預測作用不顯著(β=0.076,p=信息搜索 T1,生活滿意度 T1 對信息搜索 T2 的正向預測p<0.001)。總體上說明,生活滿意度是信息搜索的預測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靜靜;李董平;谷傳華;趙力燕;鮑振宙;王艷輝;;父母控制與青少年問題性網絡使用:越軌同伴交往的中介效應[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4年03期
2 陳琴;王振宏;;認知重評策略與生活滿意度:情緒和心理韌性的多重中介效應[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年02期
3 沈彩霞;劉儒德;王丹;;兒童網絡行為與孤獨感的關系——人格的調節(jié)效應[J];心理科學;2013年05期
4 黎亞軍;高燕;王耘;;青少年網絡交往與孤獨感的關系:調節(jié)效應與中介效應[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年03期
5 劉霞;趙景欣;申繼亮;;歧視知覺對城市流動兒童幸福感的影響:中介機制及歸屬需要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學報;2013年05期
6 周宇峰;胡春霞;;親子溝通與青少年自尊的關系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7 鄭昊敏;溫忠麟;吳艷;;心理學常用效應量的選用與分析[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12期
8 孔金旺;梁修云;孟仙;劉晶;王禮桂;;父母關系及親子溝通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年01期
9 王莉;鄒泓;任磊;么嬈;;青少年網絡成癮、網絡偏差行為與一般問題行為的關系[J];中國特殊教育;2010年08期
10 李曉巍;鄒泓;曲可佳;;青少年社會適應的聚類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吳娜;兒童互聯(lián)網使用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父母監(jiān)控的作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2 程建偉;青少年的互聯(lián)網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琚曉燕;青少年依戀的測量及其與自尊、社會適應性關系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7941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79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