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孟子良心思想的中學生良心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B844.2
【圖文】:
惻隱心的項目功能差異檢驗注:f1為惻隱心因子,sex為性別變量,f1xsex為性別與惻隱心的交互項
是非心的項目功能差異檢驗注:f4為是非心因子,f4xsex為性別與是非心的交互項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冷冰冰;王香玲;高賀明;李富洪;;內疚的認知和情緒活動及其腦區(qū)調控[J];心理科學進展;2015年12期
2 沈建華;;傳統(tǒng)文化視角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活化和鏈接[J];教育研究;2015年11期
3 丁鳳琴;納雯;;真實急病情境下共情對大學生慈善捐助的影響: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5年06期
4 唐江偉;路紅;劉毅;彭堅;;道德直覺決策及其機制探析[J];心理科學進展;2015年10期
5 高石;楊莉萍;白福寶;;探索性因子分析中主軸法下的平行分析[J];心理學探新;2015年05期
6 任重遠;;論道德厭惡[J];道德與文明;2015年05期
7 陳維;葛纓;胡媛艷;張進輔;;人生意義量表(修訂版)的適用性和推廣性:基于CTT和多維Rasch的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年04期
8 葉紅燕;張鳳華;;從具身視角看道德判斷[J];心理科學進展;2015年08期
9 楊繼平;王興超;高玲;;道德推脫對大學生網(wǎng)絡偏差行為的影響:道德認同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5年03期
10 唐代興;;良心·良知·良能的生成論思考——德性研究的另一視角[J];道德與文明;2015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興貴;青少年學生人格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溫柔;高中生良心與生命意義感的現(xiàn)狀及其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2 盧聰;大學生移動網(wǎng)絡社交動機量表編制[D];西南大學;2016年
3 楊曉曉;大學生網(wǎng)絡社交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編制及相關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4 韓會芳;中學生權力感研究[D];西南大學;2016年
5 郭瑞;清潔啟動對道德判斷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6 盧永蘭;大學生道德推脫、移情和親社會行為的特點及其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7 魏曉華;中國人的報恩心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279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727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