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史》教材的特色及使用簡論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小東;論對青少年的生命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王凌皓,姚玉香;教育起源學說綜述[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3 曹影,李秋;漢代教化的源起及其德育職能[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4 曹影;“教化”的緣起、內(nèi)涵及與道德教育的異同[J];長白學刊;2005年02期
5 金鑫,張明,胡蓉;簡論人的幸福是教育的最終目的[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李良品,崔莉;三峽地區(qū)科舉時代的教育發(fā)展與人才分布[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7 黃貴英;;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高校學風建設[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龔友德;重思與尊師[J];常熟高專學報;2001年01期
9 張永英;試論墨子教育思想的獨特價值[J];常熟高專學報;2001年05期
10 李森,張家軍;試論我國古代私學的發(fā)展 課程設置及其現(xiàn)實意義[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趙克平;;借鑒周代教育傳統(tǒng) 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A];炎帝·姜炎文化與和諧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建榮;中國考試思想史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2 唐德海;大學課程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3 郭長江;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涂懷京;新中國中小學教師法規(guī)研究(1949—2000)[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衷海燕;儒學傳承與社會實踐[D];廈門大學;2003年
6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楊運鑫;多中心大學制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阿卜杜勒·哈迪;中國與也門高等教育管理體制若干問題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陳德靜;基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高等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10 但昭彬;話語權與教育宗旨之共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學魯;我國高校傳統(tǒng)校區(qū)的建筑及其外環(huán)境更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1年
2 邱嶸;我國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啟示[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3 張國艷;中國近代女學發(fā)展探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杜覺民;西方教育理論在近代中國的移植應用和現(xiàn)實思考[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林勇成;語文教學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思考與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6 伊焱;教育的實然發(fā)展與應然追求[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7 陳春紅;試論儒家和諧教育理念及其現(xiàn)代啟示[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8 唐愛民;當代中國大學“做人教育”探論[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9 張艷華;我國學校體育思想流變及大學體育課程演進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宋述玉;在中學物理課堂中貫徹主體性教學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麗麗;;《中國教育史》教材的特色及使用簡論[J];中國大學教學;2011年07期
2 楊云蘭;論“新史學”視域下的中國教育史研究[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3 王炳照;;加強教育史專題研究服務于當代教育發(fā)展——讀江銘、謝長法主編的《中國教育史專題研究叢書》[J];教師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4 常國良;;關于中外教育史教學接駁問題的若干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年08期
5 趙剛;;中國教育史研究在日本[J];教育評論;1990年01期
6 鐘坤杰;試論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系統(tǒng)觀念[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7 周新國;;《南京教育史》緒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8 瞿葆奎;;兩個第一:王國維譯、編的《教育學》——編輯后記[J];教育學報;2008年02期
9 王家燦;;影響中國教育的幾件事[J];新經(jīng)濟;2000年09期
10 紀延;中國教育史教材的新建樹[J];課程.教材.教法;198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成憲;;對“中國教育史”的幾層涵義及其相互關系的辨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2 諸惠芳;劉立德;;教育史學科教材建設的回顧與前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3 馬秋帆;;《東北地方教育史》序[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郭齊家;;中國教育史研究斷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5 趙剛;;日本學者中國教育史研究概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6 徐毅鵬;;在開題會上的講話[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高增德;;應當確立雷沛鴻在中國教育史上的地位[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江銘;;在開題會上的講話[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李露;;中國教育史研究方法的新進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10 熊明安;;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專業(yè)委員會1996年學術年會總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基礎教育教材事業(yè)部 劉向永;打造信息技術[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2 吳越;教育,,在改革與創(chuàng)新關注與爭論中前行[N];天津教育報;2009年
3 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英國;至清至靜 至純至性[N];黃岡日報;2010年
4 記者 高志順;冀版教材編寫和開發(fā)有重大突破[N];河北日報;2001年
5 楊耕身;誰來決定孩子應接受何種教育[N];煙臺日報;2007年
6 ;中國教育史上的輝煌篇章[N];中國教育報;2001年
7 ;傳承歷史文明 創(chuàng)建教育名城[N];南京日報;2007年
8 記者 解希民 黃奎 通訊員 孟吉清 通采 解 輯;河北灤平實現(xiàn)教育全免費[N];中國財經(jīng)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高子發(fā) 胡作政 通訊員 謝東芹 馬宗禎;會寧教育:迎著太陽走[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董洪亮;用群眾智慧描繪教育藍圖[N];人民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愛勤;會通中西 融貫古今[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蔣純焦;一個階層的消失[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郭婭;元教育史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鄧小泉;中國傳統(tǒng)學校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歷史變遷[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世宏;知識,傳承與教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星霞;學校發(fā)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寧彥鋒;教育變革中的教科書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呂紅日;教師“知識分子”角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尚倫;建國以來我國義務教育教科書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顧月琴;日常生活變遷中的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匡勇勝;電腦音樂配器與制作課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林菲菲;新課程背景下情境教學的比較教育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袁德亮;《壬戌學制》:中國教育自主意識覺醒之標志[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徐暉;顧樹森教育生涯與學術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5 劉強;1927-1937年安徽教師群體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6 周輝;莊澤宣“新教育中國化”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胡崇芝;《美育》雜志與“五四時期”新美育的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沈秋紅;明清私塾管理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9 毛信元;清代貴州榕江地區(qū)義學政策實施情況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王脈生;清末民初黑龍江近代教育述評[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742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7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