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心理普查后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預效果評價
[Abstract]:At present,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have generally carried out the psychological survey of freshmen after admission. However, most of the object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psychological survey are intervened by one-to-one individual counseling. In the 2010 grade freshmen, we tried to use individual counseling and group counseling to carry o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the first kind of students selected from the freshman psychological survey (UPI), and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individual counseling,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helpful for members to improve bad mood and form positive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opulariz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fter psychological survey of freshmen. It is more valuable and practical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imited number of psychological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who need guidance after the annual psychological survey.
【作者單位】: 安徽科技學院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安徽科技學院文法學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廳重點項目(KJ2008A112)
【分類號】:G44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齊平,歐羅城,黃麗春,黃雪薇,項中,張瑛,王鳳儀,陸小蓮;團體心理輔導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02期
2 張海燕;施青青;李世超;;大學新生心理測量后的團體輔導跟進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08年21期
3 孫時進,范新河,劉偉;抑郁的團體心理治療[J];心理學探新;200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柯;;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2 石曉琳;;論大學生的心理教育與團體心理輔導[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3 李兆臣;;高職高專學校體育與學生身心健康之我見[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王國英;張輝;;強化高師專科畢業(yè)生心理素質的有效對策[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宋倩;;談高職院!秷F體心理輔導》選修課程的開設[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11期
6 李紅霞;龐愛蓮;;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提高學習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07期
7 索紅杰;劉志鵬;孟娟;毛偉琴;張玉玲;張龍斐;;團體訓練對高校大學生人格影響的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學網(wǎng)球教學課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8 李文峰;唐學鋒;舒逍;丁杰;韋偉香;;四川地震災后心理干預的有效性研究[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9 胡雁波;開展專科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本溪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S1期
10 趙蕊;;大學生人際團體輔導研究述評[J];才智;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慧琳;;活動滲透式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張芝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與模式[A];2010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汪國琴;;試論課程化團體心理輔導中需要平衡的幾組關系[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4 郭曉薇;;團體咨詢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實踐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5 樊富珉;官銳園;;身心靈綜合健康團體輔導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一種華人心理輔導模式的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6 張可;張建華;;發(fā)展性團體咨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7 冀云;;團體心理咨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的研究綜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8 楊曉英;鄭皓;;理工科大學貧困生心理特點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9 徐麗;王敬群;胡潔;;大學生尋求專業(yè)性心理幫助態(tài)度的實證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洪波;礦難后礦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趙崇蓮;廣東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楊魯靜;品格優(yōu)勢的評估及其在心理臨床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梁瑛楠;大學生自殺意念的影響因素與干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曉萍;婚前輔導及其有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方宏建;大學生人格培育的機理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7 張芳;局級領導者群體整體效能的心理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楊曉云;醫(yī)科大學生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生成、歸因及干預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9 金一波;抑郁個體情緒認知機制及干預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崔智濤;大學生生涯發(fā)展課程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富偉麗;團體輔導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0年
2 鄧霄飛;PJblog在信息技術網(wǎng)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朱梅;基于社會性軟件的教師專業(yè)成長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正;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現(xiàn)狀、問題和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樓青;女性性服務工作者負性情緒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6 薛長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7 廖永華;大學生網(wǎng)絡道德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8 徐偉;城鄉(xiāng)結合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及干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肖瑞;初中生英語考試焦慮的干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代磊;職業(yè)高中學生班級歸屬感干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勤;彭丹;;成都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研及干預對策[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5期
2 劉燕;;基于積極心理學視野的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教育[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10年01期
3 張燕;;房樹人投射測驗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的應用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2010年05期
4 于建業(yè);;基于心理健康普查的大學新生受資助心理研究[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8年12期
5 鄒志文,鄒亞超;某職業(yè)學院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與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3年06期
6 郭擁武,金輝,周建軍,商曉梅;大學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7 馬軍;陽劍蘭;王國平;;影響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負性生活事件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年03期
8 張高峰;翟自霞;;中國道家認知療法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9 王運彩;;試析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與教育對策[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10 王海榮;楊文兵;;大學新生SCL-90心理健康篩查陽性結果分析[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海雁;;雁北師院大學新生SCL-90量表測查結果的比較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2 姚彩琴;;大學新生心理適應性教育探析[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趙會春;;大學新生常見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及相應教育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4 魏軍妹;王秀娜;;多維IRT模型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數(shù)據(jù)中的探索性應用[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李曉波;詹麗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6 李悅;柯本忠;;大學新生的挫折心理分析和應對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7 張繼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經(jīng)驗芻議[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8 張柏華;;大學新生中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人格和心理狀況比較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9 徐銀兒;陳毓麒;;140例大學新生癥狀自評量表調查結果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10 熊玉華;楊全芝;任慧玲;潘艷;;農村與城鎮(zhèn)生源大學新生結核菌易感性初探[A];2007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楊海明;“請客風”侵襲大學新生[N];寧夏日報;2004年
2 漢云;首份“90后”大學新生調研報告 新鮮“出爐”[N];大連日報;2009年
3 邱浩 周龍;桂林貧困大學新生獲資助[N];農民日報;2009年
4 楊楠;大學新生消費令人憂[N];市場報;2003年
5 朱莎莎;大學新生心有“千千結”[N];浙江日報;2004年
6 記者 周元 實習生 丁雯婕;大學新生最高可貸6000元[N];海南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蔡威;300余萬元 助貧困大學新生夢圓“象牙塔”[N];樂山日報;2009年
8 記者 金璐;我市6所高校共錄取24342名大學新生[N];金華日報;2009年
9 王國紅;河南省內黃縣“慈善助學工程”救助貧困大學新生[N];中國社會報;2010年
10 記者 嚴運濤 通訊員 黃宣 實習生 陳瑜 朱蕓霞;卓爾100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N];湖北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菁;燒傷患者早期心理干預模式的構建與驗證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年
2 王毅俠;蔡瑞康教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白癜風學術思想與臨床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3 薛云珍;認知偏差與抑郁癥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廣新;多藥耐藥基因-1、BDNF基因多態(tài)性與兒童難治性癲癇的關系及患者生存質量系列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5 張雯;舞動心理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吳津;敘事方式對于人格發(fā)展的作用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段書;抑郁影響高血壓病預后的心理學和生物學機制[D];中南大學;2009年
8 劉琴;三峽水庫移民社會心理健康問題、相關因素及其干預對策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梅峰;臨床心理學視野下的新入監(jiān)服刑人員心理評估及干預策略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10 董美英;教育機會均等視閾下重點高校大學生來源的歷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華;當代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張春江;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佘丹丹;大學新生適應性調查及適應不良群體的干預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4 尤小紅;理工科大學新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調查及教育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何爽;大學新生分離—個體化與家庭親密度、學校適應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時艷陽;社交自我效能感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黃曉莉;非英語專業(yè)大學新生詞匯學習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8 陳君;大學新生學校適應、社會支持及其關系的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9 劉芹妹;大學新生支持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建鴻;大學新生應對靈活性類型的界定及其與入學適應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171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1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