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自由與教育智慧
本文關鍵詞:論教師自由與教育智慧
【摘要】:自由是教師教育智慧不斷生成的必要條件,不同語境中的自由具有不同的意義與界限,教師需要采取一種理性的態(tài)度,在追求和應用自由的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教育智慧,從而實現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成長。
【作者單位】: 四川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8年度科研項目“幼兒教師教育智慧現狀及培養(yǎng)的研究”(TER2008-010)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現代教育理論家懷特海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指出,古代的學校熱衷于智慧的傳授,而今天的學校教育卻將知識與智慧相對立,只致力于各種科目知識的簡單灌輸,而忽略學生智慧的啟發(fā),結果導致死板知識的泛濫以及大量書呆子的出現①,F代學校教育作為一種培養(yǎng)人的活動,不僅要向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福巖;論馬克思哲學實踐論自由觀[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翠菊;論懷特海的教育藝術思想[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2 趙國棟;關于信息通訊技術對大學教學影響的理論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3期
3 許月云,林芹芳;新時期大學生對體育教師的角色期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1期
4 孫宗芹;;美國家庭學校教育綜述[J];保山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5 王桂波;《論語》之素質教育思想探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年01期
6 王紅梅;王濤;;對高校課程體系的理性思考[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7 沈衛(wèi)華;論控制主義的班級管理[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8期
8 劉聲遠,陳少武;試論新世紀的教育理念問題[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9 郝明君;現代課程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10 孔東;鄭燦平;;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考試改革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7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福華;高等學校學生主體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韓映雄;高等教育質量精細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翟靜麗;個人教育選擇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5 曹樹真;“引導”中“生成”[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文嵐;社會科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甘永成;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知識建構和集體智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胡弼成;高等學校課程體系現代化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10 王立仁;德育價值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洪清;知識觀的轉變與教育理念的建構[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2 寧團紅;論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倫理思想[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昌波;走向構建終身教育體系[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孫偉;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外因分析及預防之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郭蘭英;高等學校學生權利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6 馮躍;藏族中學生內地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教育人類學的觀察方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7 鄺紅軍;教育辯證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楊興玉;歷史反思與生態(tài)建構—當代語感理論的認知基礎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9 陳玲;教師創(chuàng)造性及其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李旭明;高師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教育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2 陳之芥;從“類”到“個體”: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關注重心的移易[J];常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3 姚振強;柏拉圖和斯賓諾莎的自由理論比較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02期
4 鮑嶸;論教師教學實踐知識及其養(yǎng)成——兼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礎[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5 劉鐵中,黎鈺林;關于教師成長內涵的理性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6 葉秀山;斯賓諾莎哲學的歷史意義——再讀《倫理學》[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7 吳德芳;論教師的實踐智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4期
8 李定仁,趙昌木;教師及其成長研究:回顧與前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6期
9 劉文霞;從“愛智慧”理解教育哲學及其事業(yè)[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10 楊小微;教學論是一門什么樣的學問?——兼論教學論與課程論的關系[J];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1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靖國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趙昌木;教師成長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岳欣云;教師研究的反思與再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朱光明`;教師發(fā)展的實踐智慧取向[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九紅;教育智慧的生長[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王衛(wèi)華;課堂教學中的教育智慧[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徽;《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精粹解讀[J];基礎教育;2004年10期
2 張一楠;;淺論教育契機與教育機制[J];文教資料;2011年20期
3 ?饲 ,徐建恩;讓教育充滿智慧[J];基礎教育;2003年S1期
4 王萍;;論教育現象學的理想[J];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22期
5 王曉春;;教師文化品格建構的價值追問[J];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22期
6 劉云生;;學校記憶:一座教育的富礦[J];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21期
7 林高明;;沉默也是一種教育智慧——讀《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J];基礎教育;2007年10期
8 ;優(yōu)秀班主任薦書榜[J];班主任之友(中學版);2011年Z1期
9 李中華;;做一名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對某些教師教育行為的反思[J];新課程(下);2011年06期
10 陳強;;實踐智慧:化“事故”為“故事[J];基礎教育;2006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曹正善;;《論語》中的教育詩性智慧[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周險峰;;文本理解的張力:中國古代儒家教育智慧的解釋學視角[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張智勇;;西方學者對《學記》的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4 王殿卿;;書院再興與中華文化復興[A];國際儒學研究(第十七輯)[C];2010年
5 李曉英;;重塑教師文化的實驗報告[A];學校文化建設與策劃[C];2010年
6 曹越明;;打開多面墻壁 構建開放式學校[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7 李乃濤;;民間教育學述評[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尹堅勤,,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幼教與特教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教師,在對話中激揚教育智慧[N];中國教育報;2010年
2 ;用智慧點亮教師的職業(yè)生命[N];中華讀書報;2006年
3 福建省廈門市語文教育研究院院長 許序修;校長發(fā)展重在形成教育智慧[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田慧生;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局[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成尚榮;孔子教育智慧與學校文化品格[N];中國教育報;2008年
6 江蘇省江陰市華士實驗學校國際部 陸啟威;用教育智慧譜寫育人華章[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蔣建華;用勇氣和智慧辦人民滿意的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劉成娥 劉培濤;把孟子的教育智慧融進新課程[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韋銘邋通訊員 屠康敏 陳駿;“借孔子教育智慧推進素質教育”[N];南京日報;2007年
10 河北省寧晉縣教育局副局長 馮建平;用教育智慧解決布局調整后問題[N];中國教育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吳衛(wèi)東;教師個人知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蔣開君;范梅南現象學教育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渺;教師的理性追求[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衛(wèi)華;教學機智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經柏龍;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形成與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徽;教學機智:成就智慧型課堂的即興品質[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馮茁;論教育場域中的對話[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朱桂琴;教師的實踐性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10 朱旭東;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前期歐美國民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歷史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199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賢艮;教育智慧的形成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吳丹潔;探尋“三生”教育智慧[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楊東亞;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研究[D];徐州師范大學;2008年
4 劉保民;智慧型教師成長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衛(wèi)華;課堂教學中的教育智慧[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盧芳;教育智慧生成機制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7 楊娟;斯霞教師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馮彩霞;智慧型教師成長路徑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彥麗;教師教育智慧的表征與生成[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聶可;課堂教學之符號意義的生成[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330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33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