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和模糊綜合評判的網絡學習評價
本文關鍵詞:基于AHP和模糊綜合評判的網絡學習評價
【摘要】:網絡學習具有全新的溝通機制與資源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評價對于網絡學習是否取得了成果,教育投資是否得到了期望的效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它是開展網絡學習教學活動的基礎。針對網絡學習評價中包含有定性評價與定量的評價,提出了用模糊數(shù)學中模糊綜合評判的方法來評價網絡學習。利用教育評價知識,依據評價指標體系原則建立了網絡學習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模糊綜合評判原理建立網絡學習評價的數(shù)學模型,提出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體系的權重。
【作者單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南通大學理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0YJCZH150)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KJB540001) 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網絡學習泛指基于信息通信技術(ICT)的學習,特指是以基于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計算機網絡的學習,即基于互聯(lián)網學習平臺、學習資源以及開展師生、生生間異步或同步交流的學習。網絡學習評價的目的就是為了對在網絡環(huán)境下依據一定的課程目標對學習者的學習結果和過程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高丹丹;;論網絡學習的評價[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吳文權,謝科;Huntington法在代表名額連續(xù)分配問題中的應用[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3期
2 廖瑛;;基坑支護結構穩(wěn)定性問題的模糊隨機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1期
3 王萬軍;基于同異反AHP的綜合評價模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4 姚巧云;;高校圖書館隱性教育模糊綜合評價與應用[J];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呂順利;;模糊綜合評價法在圖書館隱性知識管理績效評價中的應用[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6 陳爭光;蔡德利;;模糊物元分析法在耕地地力評價中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11期
7 吳林森;嚴小寶;;河灘地楊樹生長適應性的綜合評判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5期
8 杜世平;汪建;馬文彬;;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在校園環(huán)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0期
9 李鵬飛;楊曉曼;;陜西省西安市城市水景空間植物景觀分析評價[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36期
10 李艷麗;周潔萍;方立群;龔建華;;高致病性禽流感SI傳播模型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梅;裴凌波;夏孝勇;;平衡狀態(tài)下車流控制模型的一個應用[A];中國運籌學會第九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2 董熙晨;肖矯矯;;集裝箱碼頭路網結構的評價[A];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與傳動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3 陸亞萍;梁小冰;;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性能分析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A];第十九屆電工理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李志全;郭蘭芬;馮天偉;蘇海強;;采用多因素綜合評價優(yōu)選SCO爐的配煤方案[A];河北冶金學會煉鐵技術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潘向忠;翁仕龍;余世清;;模糊綜合評判法在環(huán)境風險評價中的應用[A];中國環(huán)境保護優(yōu)秀論文精選[C];2006年
6 ;Weights Determination Based on Combined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thod in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A];Infats Proceedings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utomotive Traffic Safety[C];2008年
7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pproach of Road Traffic Safety Based on Grey Analysis[A];第七屆國際汽車交通安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高政利;;功能互補、產品終端與零售(連鎖)聯(lián)盟集團組織(FRR)范式研究——以中小生產性組織為例[A];人文科技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湖南省管理科學學會2009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伍烈堯;;關于高校學報質量評價數(shù)學模型的思考[A];學報編輯論叢(第三集)[C];1992年
10 岳曉寧;陳達人;;滑雪場的定價策略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董慧群;代建制項目風險預警管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2 李杰;Falls Lake水庫水質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及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陶有德;可修復模型的系統(tǒng)分析[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10年
4 葉笠;基于統(tǒng)一節(jié)點電壓增量比向量的模擬電路故障診斷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5 趙楓;軟件和信息服務業(yè)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張麗芳;基于變權的鋼筋混凝土梁橋安全與使用性能評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7 蔡志鵬;大型結構焊接變形數(shù)值模擬的研究與應用[D];清華大學;2001年
8 王愛民;CDMA網絡中的QoS管理模型與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9 韓照祥;陜西地區(qū)栓皮櫟種群區(qū)域變異性與遺傳多樣性的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4年
10 谷東起;山東半島o_湖濕地的發(fā)育過程及其環(huán)境退化研究——以朝陽港o_湖為例[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吳香庭;基于遺傳算法的K-means聚類方法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趙映超;基于三維結構的項目風險動態(tài)管理研究及應用[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夏富友;基于結構檢算的公路混凝土舊橋承載力評價方法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張廣磊;大型艦船艙室劃分與布置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時代;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研究型大學教師教學業(yè)績評價體系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劉磊;面向服務的網絡安全態(tài)勢評估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李春明;基于PERT的工期風險模糊綜合評價[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8 姜俊厚;基于MIKE和GIS洪水風險計算的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楊子國;中長期電力負荷FRARMA預測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王雪;高速公路地質災害危險性定量評價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丁興富;;網絡遠程教育概念辨析及中英文術語互譯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2 余勝泉;基于互聯(lián)網絡的遠程教學評價模型[J];開放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余勝泉;朱凌云;;《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體系結構與應用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玲;瞿X;晏興琳;;淺議網絡學習中的文化多樣性[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2 肖建新;賀耀;李學軍;;基于Multi-Agent的網絡協(xié)作學習系統(tǒng)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年07期
3 黃立志;胡毅麗;;天津市大學生網癮問卷統(tǒng)計分析[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年06期
4 毛福源;;建設開放式網絡學習支撐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教育;2003年07期
5 張瑋;;基于網絡交互的學習共同體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年08期
6 王金秀;;音樂課外拓展中的網絡學習[J];現(xiàn)代教育;2011年Z1期
7 張萍;唐國菊;;國內網絡學習動機研究的現(xiàn)狀和啟示[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1年04期
8 韓松;胡鐵生;;基于網絡平臺的英語寫作中心教學模式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9 張曾蓮;;基于模糊綜合評判和關聯(lián)規(guī)則的高校教學評價方法的改進[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張慶鳳;;網絡學習與面授結合的英語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1年2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陸兆溱;羅華陽;王京;;模糊綜合評判及其在烏江東風水電站圍巖穩(wěn)定性分類中的應用[A];全國第三次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選集(上卷)[C];1988年
2 張輝;李安貴;;模糊綜合評判在鋼材顯微組織評級中的應用[A];模糊集理論與應用——98年中國模糊數(shù)學與模糊系統(tǒng)委員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選集[C];1998年
3 尹建業(yè);;農業(yè)科技情報研究成果的模糊綜合評判[A];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模糊數(shù)學與模糊系統(tǒng)委員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選集[C];1990年
4 張佳川;;節(jié)理巖體按結構面性質分區(qū)的聚類分析與模糊綜合評判[A];全國第三次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選集(下卷)[C];1988年
5 鄒永紅;;高?冃ЧべY改革的風險模糊綜合評判(英文)[A];“中國視角的風險分析和危機反應”——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宋國民;;基于模糊綜合評判的高壓傳感器特性辨識決策[A];第二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7 張開業(yè);;模糊綜合評判在企業(yè)安全工作中的應用[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8 姜振東;閻文麗;;用模糊綜合評判法處理射前故障[A];模糊集理論與應用——98年中國模糊數(shù)學與模糊系統(tǒng)委員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選集[C];1998年
9 克依木;阿麗達;木尼拉;吐爾遜布比;古麗白克熱木;熱合木江;;評價教師素質的一種有效方法[A];全國第16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CACIS)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柴華彬;鄒友峰;;模糊綜合評判在開采沉陷對土地影響評價中的應用[A];第七屆全國礦山測量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吳春燕 通訊員 蘭祝剛 江承金;“網絡學習天地”就是“隨身課堂”[N];光明日報;2010年
2 滿興遠(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漢語出版分社社長);網絡學習服務解困漢語推廣謎題[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3 記者 劉志強;貴州以“網絡學習”提升四類人群科學素質[N];科技日報;2011年
4 記者 李倫娥;開名師博客建網絡學習會[N];中國教育報;2011年
5 通訊員 郭安民 李風;河南濮陽:網絡學習開辟軍轉培訓新天地[N];中國組織人事報;2011年
6 章樂平 萬進祿;上?傟牰ш牷鶎泳W絡學習室全部建成使用[N];人民武警;2007年
7 雜人;體驗網絡學習趣的樂趣[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8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沙紅 黃河;網絡學習=會用計算機?[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9 ;iLearning筑起太保網絡學習平臺[N];網絡世界;2003年
10 謝 宏;網絡學習:信息時代的美麗時尚[N];大眾科技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家華;網絡學習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房建東;內蒙古地區(qū)資源型產業(yè)優(yōu)化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3 田永明;內蒙古農牧交錯區(qū)草地資源可持續(xù)利用定量評價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薛萍;復雜系統(tǒng)的信息脆性風險研究及在網絡通信系統(tǒng)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5 楊濤;技術災害的致災因素分析及其風險評價體系的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6 孟慶軍;網絡學習代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永寧;基于知識轉移的企業(yè)創(chuàng)新網絡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8 王宇露;海外子公司的戰(zhàn)略網絡、社會資本與網絡學習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唐智松;網絡文化中學生主體性的迷失與重塑[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鮑永安;中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心城區(qū)綜合競爭力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燕;一種基于模糊理論的網絡學習評價系統(tǒng)模型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謝燕娟;中學生物網絡學習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滕亞薇;認知學徒制理論在網絡學習中的策略設計和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4 解冬青;網絡學習的個性化評價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楊志堅;大學生網絡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法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陳躍;基于Moodle平臺的網絡學習績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姚群;網絡學習交互行為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宗勝旺;基于網絡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9 吳倩倩;網絡學習平臺中學習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胡建兵;網絡學習評價模型及系統(tǒng)開發(fā)[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1505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5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