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阻滯因素及消解途徑
本文關鍵詞:家校合作的阻滯因素及消解途徑
【摘要】:家庭和學校是對學生成長最具影響的兩大環(huán)境,應當通力合作。當前家校合作呈無序性、低層次性和片面性狀態(tài)。家長缺乏參與學校教育的意識,部分教師也不希望家長介入學校教育,文憑社會導致功利化取向嚴重,這些都影響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構建。家校要想實現(xiàn)有效合作,需要制定相關政策法規(guī)予以保障,要對教師和家長進行繼續(xù)教育,讓他們充分認識家校合作的意義。
【作者單位】: 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關鍵詞】: 家校合作 家長 教師 途徑
【分類號】:G459
【正文快照】: 關于家校關系,人們已經(jīng)形成共識:家庭和學校是兩個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場所和環(huán)境,兩者應當通力合作。誠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和諧的全面發(fā)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的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錢煥琦;;當前家校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及倫理調(diào)適[J];中國德育;2006年03期
2 李飛;張桂春;;中美兩國家校合作機制差異之比較[J];教育探索;2006年03期
3 田貴辰;劉學軍;魏喜鳳;;中小學家校合作現(xiàn)狀與對策[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穎;;交往實踐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2期
2 陳虹;;西方現(xiàn)代童話中的成長儀式原型及文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長華;學校教育資源分配探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韓傳信;;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德育素養(yǎng)提升途徑的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5 楊鳳仙;;關于校本教研建設的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張桂玲;;工科高職院校學生應用文學習興趣淡薄分析及對策探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7 翟莉;學生家庭文化:影響師生關系的“遠位變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胡靖;;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學校德育觀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9 周志剛;孟娜;;對話教學現(xiàn)實問題透視[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張錦智;張春秀;;大學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體間性視角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3 劉法虎;;美國兩大高校分類研究的經(jīng)驗與借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王春燕;;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幼兒園課程——以陳鶴琴為代表的幼兒園課程變革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王景勤;;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玉生;;蘇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機制新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長偉;韓鐘文;;淺論康德的實踐教育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汪思鋒;;試析雅斯貝爾斯的師生生存交往理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學教育普及和發(fā)展中的作用[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張宏圖;;關于教育技術的哲學思考[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6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陳登福;中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劉吉林;權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評估合法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孫余余;人的虛擬生存與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道麟;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超;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的調(diào)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瑩;對朝陽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現(xiàn)狀及對策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盧楠;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馮秋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學智慧的相關性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李明智;高校新資助政策及其實施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發(fā)軍;農(nóng)村學業(yè)不良初中生學業(yè)成敗歸因現(xiàn)狀及特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任利娟;一位市級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林晗;從情感維度優(yōu)化高中物理教學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趙曉楠;中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10 畢紅軼;新課程視域下的思想品德課生命觀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秀苓;;北京市宣武區(qū)部分小學家校溝通情況調(diào)查[J];中國德育;2006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開太;帖師民;施銀芳;;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J];教育革新;2011年02期
2 李霞;;淺談當前家校合作的誤區(qū)及對策[J];中小學校長;2009年03期
3 劉金梅;;家校合作: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J];黑河教育;2008年06期
4 羅福建;;大學家校合作:問題、原因與對策[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5 陳f ;;試析中小學家校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J];中國教師;2008年20期
6 周雪蓮;陽德華;;家校合作問題探討[J];教學與管理;2008年11期
7 傅定濤;;家庭教育異化對學校教育的沖擊及對策探討[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8 喬曉麗;李菲;;網(wǎng)絡,家校合作的新橋梁[J];中國教師;2007年01期
9 陳建強;劉峻;張瑩晶;劉華善;李北宏;;今天,家校如何合作[J];上海教育;2006年06期
10 皮慶媛;;讓家長成為教師的同事——學校與家長合作教育的方式與運作[J];新課程(下);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映桃;;家校合作促學生發(fā)展的途徑與方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南卷)[C];2012年
2 馮凝;;家校合作育人的實踐探索[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3 陳丁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張桂玲;;教師在遠程開放教學過程中的作用[A];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教與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C];2002年
5 楊秀榮;;談教師對學生的愛[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6 張喜鳳;趙紅兵;郭海英;;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教師是關鍵[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7 趙鳴九;;大學青年教師16種個性因素的比較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8 王玲琴;;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光明的未來[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二——教苑擷英[C];2002年
9 卞玉潮;;維護學生的尊嚴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九次年會交流論文論文集[C];2004年
10 姚華芳;;讓校園成為教師生命成長的樂園[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三——“陶花”綻放江南岸[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健;沒交“家長學校費”的孩子被做思想工作[N];中國消費者報;2008年
2 劉彥君;濱海社區(qū)“家長學!被顒迂S富多彩[N];營口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吳高斌;尋覓教育孩子的“金鑰匙”[N];黃石日報;2009年
4 記者 禹媚;家長學校辦校率100%[N];中山日報;2010年
5 高致國 馮樹田;鹿泉實驗初中成為全國示范家長學校[N];石家莊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劉志彪;“校訊通”:家長學校好溝通[N];白銀日報;2008年
7 殷越 記者 陳猛;梅區(qū)“家長學!睘榧议L開小灶[N];齊齊哈爾日報;2010年
8 王斌;廬城家長學校撐起留守兒童保護傘[N];巢湖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張莉琴;快樂暑假 精彩人生[N];瀘州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劉淼;開發(fā)區(qū)將課堂辦到社區(qū)里[N];青島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寬寧;教師課程理解中的自我關懷[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郭朝紅;影響教師政策的中介組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郝若平;家校合作:親師互動對學生學習品質(zhì)與心理健康的影響[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周潤智;被規(guī)約的教師職業(yè)[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李燕;親子關系的教育哲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5年
6 黃立新;技術支持的協(xié)同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王延文;教師專業(yè)化的系統(tǒng)分析與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8 王利;學校課程領導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羅儒國;教師教學生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鮑道宏;教師課程理解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嚴俊;家長學校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2 陸春曄;影響小學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應對策略[D];蘇州大學;2010年
3 韓緒芹;泰安市初中家校合作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建功;聾校家校合作現(xiàn)狀及對策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羅東蘭;中學家校合作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世杰;城市化進程中小學家校合作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廣州大學;2011年
7 尉誠;農(nóng)村中學家校合作途徑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8 何程妍;蘇州市中學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其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9 何彥娟;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思考與形式革新[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趙瑩;美國基礎教育家校合作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309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3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