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課堂提問的觀察研究
本文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課堂提問的觀察研究
【摘要】:提問是幼兒園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提問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師幼互動質量與教學效果。但教學實踐中,提問行為的普遍實施與提問行為的有效性相對低下之間存在巨大反差。廣大幼兒教師對提問的重要作用認識尚不充分,同時正確教學理念向有效教學實踐的轉化尚需經歷諸多的實際操作環(huán)節(jié),才能在日常教學中運用自如。因此,對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提問行為進行研究,以期發(fā)現(xiàn)幼兒教師教學提問的實然,并探索如何促使其達到理想的應然狀態(tài),就成為本研究課題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 本研究采用課堂觀察、深度訪談、課堂實錄分析等方法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教師提問進行量化和質性研究,對唐山市3所公立幼兒園和1所私立幼兒園的25個教學案例,來自教師的800個提問進行理性分析,提煉和歸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問的實然狀態(tài),提出優(yōu)化提問并促進幼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建議。本文的論述主要包括: 第一部分緒論。包括研究的源起、相關概念的界定、研究目的與意義、文獻綜述、理論基礎及研究設計等基本內容。通過對課堂觀察材料的整理分析,發(fā)現(xiàn)目前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提問的相關研究比較匱乏。 第二部分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提問的現(xiàn)狀研究。根據(jù)觀察與分析,,提煉并概括出幼兒教師提問的特征如下: 第一,提問數(shù)量多,頻率高,密度大,且質量偏低,不能很好啟發(fā)幼兒的思維。 第二,提問類型不夠豐富,封閉式問題多于開放式問題,是非式及低層次認知水平問題比例高,強調認知水平的問題忽略非認知水平的問題,較少針對幼兒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行提問。 第三,提出問題后,教師有等候意識,但實際給予幼兒思考的時間十分短暫,通常不超過2秒。 第四,教師關注到多種回答方式,在幼兒回答中“集體齊答”“個別回答”出現(xiàn)的頻次較多,“自由回答”和“討論后匯報”出現(xiàn)的頻次低。教師提問通常不能面向全體幼兒,提問對象更多傾向于集體,小班尤其突出。幼兒應答機會分布不均,存在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師生空間距離及教學班容量均為影響師幼互動的重要因素。 第五,教師的理答方式機械而單一,幼兒回答正確,教師較多的肯定或重復。幼兒回答不正確或不完整,教師采用積極方式回應,如重述問題或提問他人,用較隱含的方式保護幼兒的自尊心。但教師不能很好利用幼兒所犯的錯誤進行耐心的追問提示和有效的引導。 第六,教師控制話語權,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是師問生答,而不是平等對話基礎上的有效互動。 第三部分優(yōu)化幼兒教師提問的策略。針對幼兒教師提問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優(yōu)化建議如下:從理念層面,幼兒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樹立“有效提問”的教學觀;從提問走向互動對話;注重“精心預設”與“精彩生成”。從技術層面,幼兒教師要優(yōu)化提問策略,從預設提問到實施提問,從鼓勵幼兒質疑到隨機教學機智,從提升課后反思能力到參與園本教研和教師專業(yè)培訓等方面提出優(yōu)化教師提問的建議。 第四部分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第五部分結語。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13.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朝媛;;語文課堂教師提問要講究科學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1年21期
2 李國芝;;淺析教師課堂提問的“新誤差”[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6年16期
3 江福榮;;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有效性的思考[J];網絡科技時代;2007年22期
4 楊鳳芝;;淺談中學英語課堂提問藝術[J];中國體衛(wèi)藝教育論壇;2009年Z1期
5 孫惠芳;;讓提問走向有效——一堂小學語文課課堂觀察報告[J];江蘇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徐招茂;沈炎;;物理課堂教學提問的策略[J];物理通報;2011年03期
7 龐薇;;對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思考[J];廣西教育;2011年14期
8 錢東英;;有效提問:讓課堂教學更優(yōu)效——《埃及的金字塔》課堂提問觀察報告[J];教育科研論壇;2010年08期
9 孫惠芳;;從一次課堂觀察活動說開去……[J];江蘇教育;2007年12期
10 曹正大;陽章俊;;課堂巧問五法[J];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德明;;“問”中有學問[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2 王志富;王建麗;;談課堂提問[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3 梁貴仁;;加強課堂提問技巧的顯著效果[A];中國動物科學研究——中國動物學會第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及中國動物學會65周年年會論文集[C];1999年
4 徐軍;;淺談化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藝術[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5 宋儀;;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提問的技巧[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6 陳秀梅;;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課堂問題設計之我見[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7 王洪鋼;;淺談中學政治課的課堂提問[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8 陶家忠;;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高效提問[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英語專輯)[C];2006年
9 劉衍青;;淺談課堂提問的藝術[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0 王洪鋼;;淺談中學政治課的課堂提問[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愛軍 山西省左權二中;生物教學課堂提問的幾點建議[N];科學導報;2011年
2 柳州高中教師 蘇麗萍;課堂提問的技巧[N];柳州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蘇軍;課堂提問有學問[N];文匯報;2001年
4 姜堰市行知實驗學校 朱樹貴;讓數(shù)學課堂提問得到升華[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8年
5 睢縣董店一中 時振杰;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一點思考[N];商丘日報;2010年
6 四川石棉縣中學 生物組 童嵐;讓課堂提問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N];雅安日報;2005年
7 普安縣第一中學 金陶;如何讓英語課堂提問更具有效性[N];貴州民族報;2010年
8 陳秀強;淺談課堂提問的方法[N];西藏日報;2004年
9 萊蕪市羊里中學 楊增濤;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提問[N];萊蕪日報;2008年
10 麥積區(qū)區(qū)府路小學 劉琛璇;淺談課堂提問的藝術[N];天水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偉;對話語域下的課堂提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2 葉立軍;數(shù)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3 原晉霞;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韓琴;課堂互動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問題提出能力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趙風云;英語師范生學科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姚靜;情境問題教學對學生數(shù)學認知的作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程廣文;數(shù)學課程提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利榮;大學研究性學習理念及其實現(xiàn)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9 米廣春;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紅恩;論英語課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衣平;初中化學課堂中教師提問有效性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徐妍;高中生物教師課堂提問現(xiàn)狀的調查與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高欣;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提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楊小蘇;初中低年級英語課堂提問現(xiàn)狀的調查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孫小思;中國小學英語課堂教師提問之語用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0年
6 盧元姍;如何通過教師提問促進課堂互動[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愛雪;初中課堂提問探究:現(xiàn)狀、學生期待和態(tài)度[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肖偉平;有效課堂提問:為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D];青島大學;2010年
9 韓雪波;課堂互動中的教師提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蕊;高中英語教師課堂提問對學生學習情感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542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qianjy/1154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