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嵌入:網絡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關系嵌入:網絡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實證研究
【摘要】:受學習者自身因素、信息技術水平、互動頻率、親密度、學習主題等多重因素影響,網絡學習行為具有獨特的特點。作為聯(lián)結網絡學習者之間彼此的要素集合——"關系",也潛在地嵌入到網絡學習的過程中,改變學習者的行為方式,對網絡共同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關系"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著功能性的作用,形成了不同于網絡學習行為的特質。通過對真實的網絡學習場景進行調查,對學習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測量,并對網絡學習的不同類型的"關系"屬性進行研究,分析出不同類型的"關系"屬性對網絡學習行為的多重影響。并根據(jù)數(shù)據(jù)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對網絡學習行為進行分類,力求透過"關系"視角對不同類型的網絡學習行為的內容、規(guī)則等特征進行分析。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信陽涉外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 網絡學習 強關系 弱關系 網絡學習行為
【基金】:河南教育廳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智慧教育環(huán)境下學習資源推送機制與服務模型研究”(項目編號:13B880223)的系列成果之一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隨著新媒體在遠程學習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網絡學習系統(tǒng)自身的功能在不斷延展,使得網絡學習的時間、空間變得快捷、方便,同時也方便學習者能夠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以微信、微博、QQ為代表的即時通信工具,特別是MOOC、微課在網絡學習中的大規(guī)模使用,影響與變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陸;馬如霞;;意見領袖在虛擬學習社區(qū)社會網絡中的作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2 王崇;李一軍;;基于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消費者決策行為的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周玲;楊素娟;;遠程學習者學習適應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4 齊禮良;;虛擬社區(qū)線上線下互動與知識共享的實證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5 王樹濤;宋文紅;張德美;;大學生課程學習經驗與教育收獲:基于深度學習的中介效應檢驗[J];電化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6 杜新麗;;網絡消費行為影響因素與網上商店營銷策略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7 黃少華;;論網絡社會的結構轉型[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8 童星,羅軍;網絡社會:一種新的、現(xiàn)實的社會存在方式[J];江蘇社會科學;2001年05期
9 戚攻;“虛擬社會”與社會學[J];社會;2001年02期
10 劉麗君;熊才平;何向陽;;網絡環(huán)境下教育信息資源動態(tài)發(fā)展利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克軍;;合同債權性質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沈學習;張清湘;;生命價值的回歸·歷史文明的反諷[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3 李琪;;試論吉登斯的現(xiàn)代性思想[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08期
4 余吉生;論網絡時代高校畢業(yè)生思想工作的著眼點[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姚其煌;李小蘭;;知行合一:高校學生突發(fā)性事件的預防邏輯[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李海濤;陳泉;姚兆余;;農村居民就醫(yī)過程中的信任機制研究——基于江蘇省南通市的調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33期
7 王智杰;左停;;風險社會下市場經濟及農戶生計困境的思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8期
8 孫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代性及其轉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9 張華東;;《共產黨宣言》中的“脫域”思想及其當代意義[J];安康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10 茅根紅;陳志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段從學;;《同情》:一種被忽略的現(xiàn)代性體驗[A];“辛亥百年與四川小說創(chuàng)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當代文壇》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劉虹利;孟繁華;;感悟與發(fā)現(xiàn)——李一清的“鄉(xiāng)村中國”[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下)[C];2012年
3 吳有能;;當代臺灣人間佛教全球化論述的一個側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竇亞平;;從全球化理論看太虛法師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與民族——第三屆兩岸四地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趙文龍;王夏崢;;社會信任與社會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會網絡與求職過程調查”西安數(shù)據(jù)分析[A];陜西省社會學會(2010)學術年會——“關—天經濟區(qū)社會建設與社會工作”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賈海薇;;論促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的政府治理變革的制度創(chuàng)新——基于廣東探索的思考[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7 張揚金;;交匯口處的權力異化與矯正——城市化進程中過渡型社區(qū)區(qū)務人員腐敗透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楊秀香;;幸福與信任的重建——信任價值的當代生活視角[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9 王國霞;魯億方;徐銀梅;;從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的視角看實驗教學[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1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10 董正華;;全球化:歧義紛沓的解說與真實的歷史進程[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文化共存下的記憶與遺忘”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張廣才;大河家鎮(zhèn)周家村家庭經濟調查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4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戴均;當代中國轉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夏桂平;基于現(xiàn)代性理念的嶺南建筑適應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董傳嶺;建國60年華北農村社會生活變遷[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燦仕;高校學生突發(fā)事件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李園;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構[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秦璐;網絡輿情引導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馮婧雅;風險社會視角下的中國法律治理[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申騰;日常政治視野下中國城市社區(qū)業(yè)主維權行動探析:基于HB社區(qū)的個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王軍;城市社區(qū)主體互動困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劉電光;技術風險評估中的觀念沖突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8 張凌;現(xiàn)代社會的困境與救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菲菲;技術現(xiàn)代性困境與出路[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袁佳穗;虛擬環(huán)境下的人際互動[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秀杰;;網絡市場環(huán)境下的消費者購物行為[J];北方經濟;2007年20期
2 劉儒德;論建構主義學習遷移觀[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蔣成鳳,魏志慧,師書恩;網絡學習障礙分析與研究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11期
4 陳肖生;網絡學習適應性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11期
5 蔣成鳳;網絡學習者學習適應性的影響因素及其關系模型[J];中國遠程教育;2005年01期
6 張豪鋒;卜彩麗;;略論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04期
7 王陸;馬如霞;;意見領袖在虛擬學習社區(qū)社會網絡中的作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8 蘇秦;李釗;崔艷武;陳婷;;網絡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及實證研究[J];系統(tǒng)工程;2007年02期
9 王崇;李一軍;;基于多屬性效用理論的網絡消費者行為研究[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10 周志明,張靜;試論遠程教育的學習適應性及其培養(yǎng)[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進良;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國敏,汪曉熹,施志毅;網絡學習行為特征探究[J];電大教學;2001年06期
2 張華;網絡對學習行為的影響[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3 徐紅彩;在校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調查與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耿希峰;李俊剛;馬麗枝;;大學生不良學習行為的心理表現(xiàn)及特點[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01期
5 金衛(wèi)國;;小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管理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5期
6 張德成;;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及其控制研究[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1年04期
7 李星;楊瑾;肖夢雄;徐晴;;基于網絡學習行為的個性化評價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年07期
8 李玉斌;姚巧紅;侯威;王晶;;網絡學習行為研究的向度與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9 伍玉功;黃首燕;;90后大學生學習行為問題初探[J];大學教育;2013年13期
10 朱相諶;學習行為的展開與壓縮[J];綿陽經濟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199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楊金來;洪偉林;張翼翔;;網絡學習行為的實時監(jiān)控研究與實踐[A];2009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姚旦尖措;;開展學習行為的規(guī)范性訓練,全面提高教學質量[A];2013年5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3 龔樸;張保柱;;政府干預、學習行為與企業(yè)成長價值[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4 王瑞敏;鄒泓;;小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其與人格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廣新;;教師的網上引領行為與策略:一種功能分析[A];山東省遠程教育學會第七屆遠程教育優(yōu)秀科研成果評獎論文集[C];2006年
6 李廷洪;李慶;;新課程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學生學習行為的轉變[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7 李英平;郭瑞芳;楊振江;;醫(yī)學生解剖成績與個性特征及相關因素研究[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8 徐云;王君;;學生學習行為與歸因——小學生考試成敗歸因方式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大同十中 田莉;談學生合作學習行為的培養(yǎng)[N];大同日報;2008年
2 四川省廣漢市雒城三中 包秀芝;對學生語文學習行為發(fā)展的反思[N];學知報;2011年
3 楊曉慈邋記者 盧銀;紅旗街道請大學生講趣味心理課[N];盤錦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儲召生;清華本科課堂離世界一流有多遠[N];中國教育報;2009年
5 劉霞;讓孩子快樂識字閱讀[N];伊犁日報(漢);2007年
6 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學 阮祥燕;課堂應對策略的探索實踐[N];江蘇教育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向葵花;中小學學生學習行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2 張樂;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發(fā)生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曉;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研究及其分析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南大學;2008年
2 范淼;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調查及對策研究[D];寧波大學;2008年
3 劉麗麗;網絡學習中問題學習行為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黃克斌;網絡學習行為及其分析系統(tǒ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楊金來;網絡學習行為的實時監(jiān)控研究與實踐[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8年
6 陳紅珍;網絡學習行為及學習過程監(jiān)控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黃曉鑫;母親受教育程度對大學新生學習行為的影響研究[D];廣西大學;2012年
8 王愛梅;小學生課堂有效學習行為及管理策略研究[D];聊城大學;2012年
9 付強;網絡環(huán)境下個性化學習行為與效果的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3年
10 張利;研究生網絡學習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807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98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