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社會分層視域下教育公平的提升
本文關鍵詞:淺析社會分層視域下教育公平的提升
【摘要】:公平自古以來就是人類不斷地追求,而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公平是教育公平發(fā)展的基石,教育公平又是實現(xiàn)社會公平最偉大的工具,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公平較初期有了較大提升,但仍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xiàn)在城鄉(xiāng)差距、區(qū)域差距和階層差距等方面。唯有通過教育來促進社會不同層次間由低向高的流動、平衡分配社會不同階層的利益,政府應從政策制定方面、學校應從人才培養(yǎng)模式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育公平。
【作者單位】: 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 教育公平 社會分層 對策分析
【分類號】:G521
【正文快照】: 一、教育公平的現(xiàn)代內涵及屬性縱觀古今中外,古有孔子的“有教無類”—最初的教育公平說;在西方思想史上,柏拉圖在其《法律篇》中提出了義務教育、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理念。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表的《教育—財富蘊其中》和《學會生存》兩篇報告均指出,教育公平問題首先就是人人享有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龍安邦;范蔚;;我國教育公平研究的現(xiàn)狀及特點[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胡亮才;;教育公平視角下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對“珠峰計劃”的反思與改良[J];創(chuàng)新;2015年01期
2 柴惠鵬;;試論我國教育公平實現(xiàn)的困境與解決途徑[J];才智;2015年06期
3 汪偉;蔣馨嵐;;公平、發(fā)展、有效性: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的價值[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3年08期
4 謝寶國;王遠偉;;農村籍與城市籍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獲得差異的實證研究[J];教育與經濟;2014年01期
5 李新朝;;教育公平·賽珍珠·賽珍珠國際班[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6 劉思;段丹;;試論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中的教育公平問題[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年01期
7 解婷婷;;校本課程促進教育公平的功能及其實現(xiàn)路徑[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年04期
8 魏玉梅;劉先春;;中國西部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發(fā)展研究[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15年03期
9 劉海濤;;運行機制與邊界:我國近代大學社會服務的理念、實踐與反思[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5年06期
10 何鋒;;農村學前教育教育補償路徑優(yōu)化:基于供需適配性理論的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5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龍安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效率與公平[D];西南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徐亮;基于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海滄區(qū)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D];廈門大學;2014年
2 徐搏;教育均衡發(fā)展視角下我國城市基礎教育公平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3 徐博論;民生視角下的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4 田駟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教育公平問題探析[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年
5 張小華;中國教育不平等測度及影響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14年
6 馮蓉;山西省運城市城鄉(xiāng)教育差距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5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孫新;;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2 馮建軍;;高中教育公平的哲學基礎[J];教育科學研究;2011年02期
3 郝文武;;層類教育公平與城鄉(xiāng)教育公平相互促進的關系狀態(tài)及其形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34期
4 孫新;;我國教育公平制度的供給[J];教育評論;2010年05期
5 楊東平;教育公平是一個獨立的發(fā)展目標——辨析教育的公平與效率[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6 吳德剛;;關于構建教育公平機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薛海平;王蓉;;教育生產函數(shù)與義務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8 薛二勇;;論教育公平發(fā)展的財政政策創(chuàng)新——基于美國的政策分析[J];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9 鄧曉丹;;教育公平的本質:教育平等與教育效率的動態(tài)均衡[J];理論前沿;2007年09期
10 張長征;郇志堅;李懷祖;;中國教育公平程度實證研究:1978-2004——基于教育基尼系數(shù)的測算與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周宏芬;教育正義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范明林;關于社會分層三階段發(fā)展的若干思考[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2 ;變遷中的社會分層[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3 劉祖云;社會分層的若干理論問題新探[J];江漢論壇;2002年09期
4 陳恢忠;論社會分層的功能[J];廣西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5 李亮,鄭智航;社會分層:法律的新視角[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劉祖云,戴潔;再論社會分層的功能[J];學術論壇;2003年02期
7 ;社會分層與教育的份量[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4年33期
8 郭景萍;消費文化視野下的社會分層[J];學術論壇;2004年01期
9 李俊奎;論教育對社會分層的影響[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李元書,李宏宇;社會分層的含義和原因分析[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強;;社會分層與小康社會[A];小康社會: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2002·學術前沿論壇文集[C];2002年
2 張春婷;;社會分層對社會和諧的影響[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甘源;;淺談社會分層對社會和諧的積極影響[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劉春杰;;毛澤東社會分層思想及其意義[A];學習 堅持 發(fā)展——青海省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C];1993年
5 宮浩欽;;產品中的社會分層結構[A];200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首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李強;;社會分層與小康社會[A];前沿 創(chuàng)新 發(fā)展——學術前沿論壇十周年紀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7 薛晶;;社會分層與多元化背景下犯罪新趨勢初探[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楊豪;;從理論構建到客觀事實:近代華北農村社會分層研析——以冀縣為中心的考察[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9 呂樹庭;周洽;;當代中國大眾體育與社會分層[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10 任劍波;;社會分層視角下殺人犯罪的態(tài)勢[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記心;社會分層理論[N];哈爾濱日報;2006年
2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 程金華 教授;中國的社會分層與法律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3 呂樹庭 周洽;當代大眾體育與社會分層[N];中國體育報;2003年
4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吳冬華;從教育社會分層角度透視農村普高[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林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城市化進程影響拉美社會分層[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6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范曉光;社會分層中的邊界滲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7 皇甫世俊;臨時工時代[N];銀川晚報;2014年
8 李強;社會分層弊大于利嗎[N];北京日報;2003年
9 李培林;話說社會分層[N];浙江日報;2005年
10 李強;社會分層弊大于利嗎?[N];發(fā)展導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王曉紅;運動員群體社會分層論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2 邵曉;公共品如何影響社會分層與個人選擇[D];復旦大學;2013年
3 于仲秋;制度變遷中的“速富階層”[D];吉林大學;2006年
4 萬恒;社會分層視野中職業(yè)教育價值的再審視[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尤琛;父輩社會分層對子代教育公平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7年
2 張?zhí)祆?社會分層對高等教育過程公平的影響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3 肖禮PF;社會分層對農村居民健康影響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陳捷;社會資本、社會分層與優(yōu)質生源競爭[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5 邱永建;我國社會分層變化對社會穩(wěn)定的影響[D];貴州大學;2009年
6 王輝;消費文化與社會分層的相關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劉桂云;論轉型期中國社會分層的變化及其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何芳芳;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社會分層機制的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9 解玉強;我國社會分層背景中的公正問題[D];蘇州科技學院;2010年
10 于萌;蘭州市居民社會分層與消費行為關系的探討[D];蘭州商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6189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1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