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論在中國教育研究中的運用探索
發(fā)布時間:2017-06-17 00:06
本文關鍵詞:扎根理論在中國教育研究中的運用探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扎根理論"自1967年被兩位美國學者格拉斯和施特勞斯提出來之后,在社會科學研究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過去近半個世紀也經歷了一些概念、技術乃至范式方面的變遷。然而,這種研究路徑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來的?具體如何操作?能夠為我國當前的教育研究提供什么洞見?在我國獨特的學術環(huán)境中面臨什么挑戰(zhàn),需要什么本土化調適?這正是本文意圖探討的問題。本文首先介紹扎根理論的定義、提出的背景以及基本操作步驟和方法;然后通過一個來自中國課堂的教學實例,管窺扎根理論研究的一種可能樣態(tài);最后結合一個教學案例,探討扎根理論對于當前我國教育研究的意義、限度以及本土化調適的可能性。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扎根理論 研究路徑 生成理論 理論性抽樣 理論性飽和 編碼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是由兩位美國學者格拉斯(Barney Glaser)和施特勞斯(Anselm Strauss)在1967年出版的合著《扎根理論的發(fā)現》(Discoveryo/Gnmmkd JTmry)中首次提出的。[U此后,在近半個世紀的發(fā)展過程中,兩位學者以及他們的學生對這種研究路徑(approach)①做了一些修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Z,
本文編號:4568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5680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