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芬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16 11:05
本文關鍵詞:中芬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教育的成果,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標準。但是如何確定教育質量的標準,如何更科學有效地評價教育質量,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文章采用比較的研究方法,在對選題意義、研究現(xiàn)狀進行論證梳理的基礎上,對我國與芬蘭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展開了系統(tǒng)研究,并以此為依據(jù),對二者在義務教育評價體系上的三個關鍵維度進行了對比分析,對導致差異的原因進行了深度探索,最后提出了關于完善我國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相關對策建議。論文正文一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我國和芬蘭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發(fā)展概況,分別研究了兩國教育評價改革的歷史、舉措、教育質量觀、當前取得的進展以及實施狀況,并結合訪談資料分析了我國當前的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第二部分從評價主體、評價標準和評價程序三個關鍵維度對我國和芬蘭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進行了對比,分別總結了兩國的異同點。總的來說,我國和芬蘭在評價主體、評價標準上存在重疊的部分,評價的基本程序相同,但兩國更多的是展現(xiàn)出了各自的不同點和特色。第三部分從價值取向、環(huán)境因素兩個大的方面分析了我國和芬蘭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產(chǎn)生差異的成因,其中價值取向和教育質量觀聯(lián)系密切;環(huán)境因素選取經(jīng)濟因素和社會因素兩個維度,探討了兩國的基本國情及其對各自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影響。第四部分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芬蘭的優(yōu)勢提出了完善我國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對策,主要從標準的研制與實施、評價的層面、評價的效率及評價活動的保障體系幾個方面入手,具體包括:(一)加強標準研制,狠抓標準實施;(二)注重內(nèi)外結合,強化自我評價;(三)國評區(qū)評結合,提高評價效率;(四)健全法律保障,公開評價結果;(五)健全監(jiān)測體系、促進主體多元。
【關鍵詞】:中國 芬蘭 義務教育 質量評價 指標體系 比較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512.3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緒論11-20
- (一) 選題緣由與意義11-12
- (二) 文獻綜述12-18
- 1. 關于教育質量概念的討論12-14
- 2. 關于教育質量標準的研究14-15
- 3. 關于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探討15-17
- 4. 關于已有成果之評價17-18
- (三) 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18-20
- 1. 研究內(nèi)容18
- 2. 研究方法18-20
- 一、中芬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發(fā)展概況20-29
- (一) 我國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發(fā)展概況20-25
- 1. 我國有關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的舉措20-21
- 2. 1980年代以來我國教育質量觀的發(fā)展21-22
- 3. 我國在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設上的進展22-23
- 4. 我國當下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的實施狀況23-25
- (二) 芬蘭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發(fā)展概況25-29
- 1. 1960-1990年代芬蘭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的發(fā)展26
- 2. 1990年代后芬蘭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的發(fā)展26-27
- 3. 芬蘭對于教育質量基本涵義的理解27-28
- 4. 芬蘭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的實施狀況28-29
- 二、中芬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對比分析29-42
- (一) 教育質量評價主體29-32
- 1. 我國義務教育質量評價主體29-30
- 2. 芬蘭義務教育質量評價主體30-31
- 3. 異同點對比分析31-32
- (二) 教育質量評價標準32-38
- 1. 我國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標準32-35
- 2. 芬蘭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標準35-37
- 3. 異同點對比分析37-38
- (三) 教育質量評價程序38-42
- 1. 我國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程序38-39
- 2. 芬蘭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程序39-40
- 3. 異同點對比分析40-42
- 三、中芬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差異之成因思考42-45
- (一) 價值取向42-43
- (二) 環(huán)境因素43-45
- 1. 經(jīng)濟環(huán)境43
- 2. 社會環(huán)境43-45
- 四、完善我國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對策探討45-48
- (一) 加強標準研制,狠抓標準實施45
- (二) 注重內(nèi)外結合,強化自我評價45-46
- (三) 國評區(qū)評結合,提高評價效率46-47
- (四) 健全法律保障,公開評價結果47
- (五) 健全監(jiān)測體系,促進主體多元47-48
- 結語48-49
- 參考文獻49-53
- 附錄53-54
- 致謝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朱益明;教育質量的概念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2 高寶立;;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的重要意義[J];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10年00期
3 王曉燕;;美國教育質量標準評述[J];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10年00期
4 唐曉杰;劉耀明;;上海市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概述[J];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10年00期
5 劉芳;;教育質量標準監(jiān)測及其結果使用的若干思考[J];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10年00期
6 劉堯;;我國基礎教育評價的回顧與反思[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8年01期
本文關鍵詞:中芬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06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706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