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中的教師教學評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08 06:58
我國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應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的要求而在全國范圍內(nèi)掀起的一場教育教學大變革,它投入之多,規(guī)模之大實屬我國教育史上的首次,無論成敗如何它都必然會對我國的教育教學,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教師和學生產(chǎn)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為此,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既是其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保障的教師教學評價的關注,既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責任,也是時代發(fā)展和教育實踐的急切需求。 本文從探討教師教學評價內(nèi)涵入手,在批判地吸收現(xiàn)當代諸家評價理念的基礎上,著力對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和發(fā)展性教師教學評價的優(yōu)劣進行了分析和定位,結合我國新課改的理論要義和實踐需求,對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教師教學評價中的評價理念、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和元評價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探索性嘗試,力在新課改評價理論和評價實踐之間尋求那個必要的“支撐”和保障。因為新課改既不是一個理論的探討,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教育實驗,而是一次關乎教育百年的大事! “教師教學評價”是一個讓人感到既熟悉又飄渺的概念,它熟悉于我們的嘴邊,而飄渺于我們理性的捉摸,它不同于教學評價、教師評價、課程評價,但又與它們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且常因探討角度的不同而閃爍于不...
【文章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引言
一、 教師教學評價相關概念辨析及其涵義界定
(一) 教師教學評價相關概念辨析
1 、 測量、測驗與考試,評價、評定與評估
2 、 教師教學評價與教師評價
3 、 教師教學評價與教學評價
4 、 教學評價、課程評價、教師評價,與教師教學評價
(二) “教師教學評價”涵義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1 、 教師教學評價涵義界定
2 、 教師教學評價的基本特征
二、 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和發(fā)展性教師教學評價的理性定位
(一) 我國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的批判與反批判
1 、 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中存在的本質(zhì)問題及其理論根源
2 、 我國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中所謂的“不足”,要重視但切莫夸大
3 、 關于“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批判”的再商榷
(二) 發(fā)展性教師教學評價與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的比較及其再認識
1 、 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與發(fā)展性教師評價之比較
2 、 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的積極探索
三、 當代評價理念的理論定位及新課改對教師教學評價的新要求
(一) 當代評價理念的理論定位
1 、 從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談起
2 、 評價與教育教學價值
3 、 教學評價的合理性
(二) 新課程的理解及其對教師評價提出的新要求
1 、 新課改實施的背景再解析
2 、 新課改“新”在哪里?--基于教師教學評價的視角
3 、 新課改的評價觀及評價側重點
4 、 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評價的特殊性
5 、 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評價的重要使命及取向要求
四、 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評價的統(tǒng)整
(一) 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評價理念既有其辨證性又各有側重點
1 、 評價目標重發(fā)展,兼顧甄別
2 、 評價主體多元,凸顯教師地位
3 、 評價標準質(zhì)化,適當運用量標
4 、 評價過程客觀,注重評價信息的有效
5 、 評價方式內(nèi)外滲透,表現(xiàn)形式多樣
6 、 評價內(nèi)容全面,突出新課程
7 、 評價結論基于評價標準,又不排斥個性
8 、 評價結果重反饋,和諧評價者與被評價者關系
(二) 新課改教師教學評價的目標、功能取向應具有變動性和階段性的特點
1 、 新課改實施前的準備階段,教師教學評價目標、功能側重于甄別
2 、 在新課改實施中的發(fā)展階段,教師教學評價目標、功能側重于發(fā)展
3 、 在新課改的階段總結階段,教師教學評價要側重“激勵”
(三) 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評價過程應與若干評價新發(fā)現(xiàn)相結合
第一階段: 準備階段(側重甄別)--甄別、分類
(1) 關于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等方面的“通識”鑒定
(2) 關于教師承擔新課程能力的確定
第二階段: “實驗”階段(側重發(fā)展)--發(fā)展、提高
(3) 評價者與被評價者見面,確立新的評價和被評價的關系并一起決定今后一段時間內(nèi)主要評價和發(fā)展的具體內(nèi)容
(4) 收集信息,為公正的評價提供客觀、有效的證據(jù)
(5) 評價面談,確定被評價者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的發(fā)展目標和提高策略
第三階段: 階段總結(側重獎懲)--激勵、推進
(四) 評價標準要因時、因地制宜,靈活而又有中心和依據(jù)
1 、 在制定和應用教師教學標準時我們應注意一些基本問題,抓住其核心和要點
2 、 根據(jù)新課改教師教學評價過程的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教師教學評價標準也應該各具特色
(五) 新課改中的教師教學評價方式及教師教學評價的元評價
1 、 關于新課改中的教師教學評價方式
2 、 關于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評價的元評價
注釋
主要參考文獻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評價的思考[J]. 姜鳳華,張秋玲. 教育導刊. 2003(05)
[2]試論發(fā)展性教師評價的理念、過程和主要方法[J]. 王成全.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2003(03)
[3]評定·選拔·調(diào)控·個性化表現(xiàn)——試析教育評價理念變化的歷史軌跡[J]. 田杰. 中國教育學刊. 2003(03)
[4]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特征[J]. 蔡偉. 中國教育學刊. 2003(03)
[5]課堂評價的新視點——關于如何通過評價教師促進教師對學生評價的研究[J]. 毛景煥.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3(03)
[6]教師評價研究的緣起、問題及發(fā)展趨勢[J]. 蔡永紅,黃天元.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1)
[7]論教育評價的主體多元化[J]. 蔡敏.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03(01)
[8]論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的阻力所在[J]. 容中逵. 教學與管理. 2002(34)
[9]美國中小學評價的一個新視角——內(nèi)部評價與外部評價共存[J]. 楊海燕. 教學與管理. 2002(25)
[10]教學認識方式優(yōu)化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J]. 王本陸. 教育研究. 2002(09)
本文編號:3329466
【文章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引言
一、 教師教學評價相關概念辨析及其涵義界定
(一) 教師教學評價相關概念辨析
1 、 測量、測驗與考試,評價、評定與評估
2 、 教師教學評價與教師評價
3 、 教師教學評價與教學評價
4 、 教學評價、課程評價、教師評價,與教師教學評價
(二) “教師教學評價”涵義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1 、 教師教學評價涵義界定
2 、 教師教學評價的基本特征
二、 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和發(fā)展性教師教學評價的理性定位
(一) 我國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的批判與反批判
1 、 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中存在的本質(zhì)問題及其理論根源
2 、 我國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中所謂的“不足”,要重視但切莫夸大
3 、 關于“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批判”的再商榷
(二) 發(fā)展性教師教學評價與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的比較及其再認識
1 、 傳統(tǒng)教師教學評價與發(fā)展性教師評價之比較
2 、 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的積極探索
三、 當代評價理念的理論定位及新課改對教師教學評價的新要求
(一) 當代評價理念的理論定位
1 、 從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談起
2 、 評價與教育教學價值
3 、 教學評價的合理性
(二) 新課程的理解及其對教師評價提出的新要求
1 、 新課改實施的背景再解析
2 、 新課改“新”在哪里?--基于教師教學評價的視角
3 、 新課改的評價觀及評價側重點
4 、 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評價的特殊性
5 、 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評價的重要使命及取向要求
四、 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評價的統(tǒng)整
(一) 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評價理念既有其辨證性又各有側重點
1 、 評價目標重發(fā)展,兼顧甄別
2 、 評價主體多元,凸顯教師地位
3 、 評價標準質(zhì)化,適當運用量標
4 、 評價過程客觀,注重評價信息的有效
5 、 評價方式內(nèi)外滲透,表現(xiàn)形式多樣
6 、 評價內(nèi)容全面,突出新課程
7 、 評價結論基于評價標準,又不排斥個性
8 、 評價結果重反饋,和諧評價者與被評價者關系
(二) 新課改教師教學評價的目標、功能取向應具有變動性和階段性的特點
1 、 新課改實施前的準備階段,教師教學評價目標、功能側重于甄別
2 、 在新課改實施中的發(fā)展階段,教師教學評價目標、功能側重于發(fā)展
3 、 在新課改的階段總結階段,教師教學評價要側重“激勵”
(三) 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評價過程應與若干評價新發(fā)現(xiàn)相結合
第一階段: 準備階段(側重甄別)--甄別、分類
(1) 關于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等方面的“通識”鑒定
(2) 關于教師承擔新課程能力的確定
第二階段: “實驗”階段(側重發(fā)展)--發(fā)展、提高
(3) 評價者與被評價者見面,確立新的評價和被評價的關系并一起決定今后一段時間內(nèi)主要評價和發(fā)展的具體內(nèi)容
(4) 收集信息,為公正的評價提供客觀、有效的證據(jù)
(5) 評價面談,確定被評價者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的發(fā)展目標和提高策略
第三階段: 階段總結(側重獎懲)--激勵、推進
(四) 評價標準要因時、因地制宜,靈活而又有中心和依據(jù)
1 、 在制定和應用教師教學標準時我們應注意一些基本問題,抓住其核心和要點
2 、 根據(jù)新課改教師教學評價過程的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教師教學評價標準也應該各具特色
(五) 新課改中的教師教學評價方式及教師教學評價的元評價
1 、 關于新課改中的教師教學評價方式
2 、 關于新課改中教師教學評價的元評價
注釋
主要參考文獻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評價的思考[J]. 姜鳳華,張秋玲. 教育導刊. 2003(05)
[2]試論發(fā)展性教師評價的理念、過程和主要方法[J]. 王成全.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2003(03)
[3]評定·選拔·調(diào)控·個性化表現(xiàn)——試析教育評價理念變化的歷史軌跡[J]. 田杰. 中國教育學刊. 2003(03)
[4]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特征[J]. 蔡偉. 中國教育學刊. 2003(03)
[5]課堂評價的新視點——關于如何通過評價教師促進教師對學生評價的研究[J]. 毛景煥.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3(03)
[6]教師評價研究的緣起、問題及發(fā)展趨勢[J]. 蔡永紅,黃天元.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1)
[7]論教育評價的主體多元化[J]. 蔡敏.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03(01)
[8]論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的阻力所在[J]. 容中逵. 教學與管理. 2002(34)
[9]美國中小學評價的一個新視角——內(nèi)部評價與外部評價共存[J]. 楊海燕. 教學與管理. 2002(25)
[10]教學認識方式優(yōu)化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J]. 王本陸. 教育研究. 2002(09)
本文編號:33294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32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