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生懷舊的量表編制及其特點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4-23 07:04
本文關鍵詞:青年學生懷舊的量表編制及其特點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我能看到更少,因為我如此著迷于過去;我能看到更多,因為我添加了過去的視角。在西方,懷舊(nostalgia)是一個復合詞,源自希臘文nostos(返回家鄉(xiāng))及algos:痛苦)之組合,因而字面上的意思是因思慕家鄉(xiāng)而引起的痛苦。盡管在荷馬史詩和圣經(jīng)中都有關于懷舊的描述,但懷舊作為專業(yè)術語則是在17世紀由瑞士醫(yī)生Hofer提出,在300多年里懷舊的內(nèi)涵與外延已發(fā)生了巨大改變。直到20世紀后期,懷舊才成為一個獨立的概念,即現(xiàn)代意義上的懷舊——情緒體驗。Davis發(fā)現(xiàn)大學生更傾向于把溫暖、過去時光、童年、懷念與懷舊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Davis認為懷舊是一種去除痛苦后的記憶,是一種喚醒過去的正面體驗。Sedikides等學者也偏向?qū)雅f定義為一種正性的情緒體驗,特別是他們認為懷舊是一種正面的并與自我相關的情緒。但也有許多學者強調(diào)懷舊悲傷的一面,將它定義為對已不存在的過去的向往,這種過去不能再被個人抓住。Ortony,Clore和Collins也認為懷舊是一種失落或悲痛的情緒,因為它涉及個人過去的悲傷和痛苦。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將懷舊描述成苦樂參半的情感,既讓人傷感又令人向往,但是由積極情緒主導的,如Werman認為懷舊既是一種有著淡淡悲傷的快樂,又是一種同快樂相連的悲傷。綜上所述,現(xiàn)代意義上的懷舊,是一種與自我意識有關的情緒,是懷念過去時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是人類普遍的、正常的心理體驗。對懷舊的研究主要采用內(nèi)容分析法、問卷法和實驗法,以下主要介紹懷舊的問卷法測量。目前國外有關懷舊的量表比較豐富,這些量表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了解懷舊內(nèi)容,被試對發(fā)生在較年輕時項目的想念程度進行評定,如Batcho'懷舊調(diào)查表(Nostalgia Inventory,BNI)。另一類是了解懷舊傾向,讓被試對項目的同意程度進行評分,主要有古物量表、體驗量表、懷舊傾向指標。已有研究單純地測量人們對過去人、事、物等的懷念程度只能說明懷舊的一個構面,而懷舊是以高水平的認知評價為特征的,個體在懷舊過程中所發(fā)生的認知過程才是與其情緒體驗息息相關的。因此,本研究擬對青年學生懷舊結構做出更深一步的探討,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懷舊內(nèi)容的層面,編制青年學生懷舊量表,并對其特點進行分析。本研究通過對120份開放式問卷結果的分析及參考國外已有文獻和相關量表,編制了35個條目的初測問卷。在重慶、北京兩地的高校發(fā)放初測問卷,對回收的792份有效問卷進行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15個條目的再測問卷。在重慶地區(qū)的兩所高校發(fā)放再測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03份,再次進行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由15個條目構成3個維度的青年學生懷舊量表。在信度檢驗中,包含內(nèi)部一致性及重測信度;效度檢驗中,包括內(nèi)容效度、結構效度、效標關聯(lián)效度。在正式施測中,進行了描述性分析、差異檢驗、中介和調(diào)節(jié)效應檢驗等。研究結果表明:(1)自編的青年學生懷舊量表有15個條目3個維度構成,分別為反思性、理想性、沉浸性。(2)自編的青年學生懷舊量表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青年學生懷舊的研究。(3)青年學生懷舊水平中等偏上;女生的反思性水平高于男生,男女生的懷舊水平?jīng)]有顯著差異;隨著年級的升高,青年學生在初入大學和初入碩士兩個時間段懷舊水平較高,博士學生的懷舊水平最低。(4)社會聯(lián)結感在懷舊和生活滿意度、體驗到的學術困難中起調(diào)節(jié)作用。
【關鍵詞】:懷舊 量表編制 信度 效度 青年學生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文獻綜述9-13
- 1.1 懷舊的歷史和當代概念9-10
- 1.2 懷舊的研究方法10-11
- 1.3 已有懷舊量表的局限11-12
- 1.4 帶有認知色彩的懷舊結構12-13
- 2 研究目的及意義13-15
- 2.1 研究目的13
- 2.2 研究意義13-15
- 2.2.1 現(xiàn)實意義13
- 2.2.2 理論意義13-15
- 3. 青年學生懷舊量表的編制15-23
- 3.1 理論構想15
- 3.2 初測問卷的編制15-17
- 3.2.1 通過文獻整理擬定量表條目15-16
- 3.2.2 開放式調(diào)查16-17
- 3.3 初測問卷分祈17-20
- 3.3.1 研究目的17
- 3.3.2 研究對象17
- 3.3.3 研究材料17
- 3.3.4 研究程序17-18
- 3.3.5 統(tǒng)計處理工具18
- 3.3.6 結果及分析18-20
- 3.4 再測問卷分析20-22
- 3.4.1 研究目的21
- 3.4.2 研究對象21
- 3.4.3 研究程序21
- 3.4.4 結果分析21-22
- 3.5 青年學生懷舊量表的維度構建22-23
- 4 青年學生懷舊量表的信效度檢驗23-29
- 4.1 信度檢驗23-24
- 4.1.1 研究對象23
- 4.1.2 研究方法23
- 4.1.3 結果23-24
- 4.2 效度檢驗24-29
- 4.2.1 研究對象24
- 4.2.2 研究工具24
- 4.2.3 結果24-29
- 5 青年學生懷舊現(xiàn)狀分析29-33
- 5.1 研究目的29
- 5.2 研究對象29
- 5.3 研究材料29-30
- 5.4 研究程序30
- 5.5 結果與分析30-33
- 5.5.1 青年學生懷舊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30
- 5.5.2 青年學生懷舊的人口學差異分析30-31
- 5.5.3 懷舊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社會聯(lián)結感的調(diào)節(jié)作用31-33
- 6 討論33-37
- 6.1 青年學生懷舊量的操作性定義33-34
- 6.2 青年學生懷舊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34
- 6.3 青年學生懷舊量表的質(zhì)量34-35
- 6.3.1 信度34
- 6.3.2 效度34-35
- 6.4 青年學生懷舊的特點分析35
- 6.4.1 青年學生懷舊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35
- 6.4.2 青年學生懷舊的差異統(tǒng)計分析35
- 6.5 懷舊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社會聯(lián)結感的調(diào)節(jié)作用35-36
- 6.6 本研究的不足與展望36-37
- 7 結論37-39
- 參考文獻39-43
- 附錄43-47
- 致謝47-49
- 發(fā)表文章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余杰;;心理學視野下的現(xiàn)代人的懷舊情結[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2 呂厚超;黃希庭;;大學生過去時間洞察力的理論構想[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路曼曼;中國背景下消費者懷舊測量及與老品牌信任關系的初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青年學生懷舊的量表編制及其特點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19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219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