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屬性與社會公正
[Abstract]:Education has many attributes, such as public and private. Social justice is a complex educational attribute which includes economic performance, civil liberties,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social virtue, which has a complex interaction with social justice. Realizing social justice in one dimension often means bringing about social injustice in another dimension. To promote social justice, we must recognize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between the pluralistic nature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justice, and transcend the debate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marketivism on the right and left of educational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 to explore the national attributes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needs of education public-private ratio.
【作者單位】: 淮海工學院法學院;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5批資助項目(2014M551534)
【分類號】:G40-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羅納德·德沃金;朱偉一;;認真對待人權[J];清華法學;2002年00期
2 張茂聰;;教育公共性的意蘊和訴求[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煜婕;;試論和諧社會中經(jīng)濟法的發(fā)展[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2期
2 王鳳濤;;邁向回應社會的法——精神慰藉困境與“;丶铱纯础比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3 黃云波;;未遂犯的處罰根據(jù)——兼談犯罪的本質(zhì)[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4 許翠霞;;動物真的能夠成為法律主體嗎?——關于法律主體的前提性說明[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5 田旭;;公共政策的倫理基礎及其反思——基于社會資本的視角[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6 葉常林;;西方分配正義理論綜述[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鄭海珍;;邊沁功利主義死刑觀[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周安平;;解構婚姻的性別基礎[J];北大法律評論;2004年00期
9 周光權;;死刑的司法限制——以傷亡結果的判斷為切入點[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10 彭新林;;論前科消滅制度的正當性根據(jù)[J];北方法學;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屹立;;懲罰性賠償?shù)母鶕?jù)與適用:法經(jīng)濟學觀點[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魏建;宋艷鍇;;刑罰威懾理論: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刑罰的經(jīng)濟學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朱富強;;兩類立法原則之評述:法理的基礎[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下)[C];2008年
4 黃韜;;為什么法院不那么重要?——基于中國證券市場國家管理行為的一項分析[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廖加林;;公私觀念與公德、私德[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6 陳葉蘭;許婷;陳f:寅;;動物的環(huán)境法律主體資格探討[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趙立新;;完善環(huán)境群體性糾紛司法救濟機制的幾點思考[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鄔耀廣;周強;;主動執(zhí)行機制論要——以廣東省法院司法實踐為研究樣本[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9 熊思博;彭軼君;;論城市規(guī)劃中的公眾參與[A];2010年湖南省優(yōu)秀城鄉(xiāng)規(guī)劃論文集[C];2010年
10 陸寧;陳華森;;西方服務型政府的自由主義政治哲學基礎[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夏菲;論英國警察權的變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許青松;間接正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張偉;經(jīng)濟福利測度:理論分析與中國經(jīng)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陳麗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縣長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映芹;制度理性與福利公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袁日新;經(jīng)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9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漢明;基于農(nóng)民權益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安楊;我國寵物福利法律保障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吳志剛;理性立法程序的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郭偉偉;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劉笛;論道德義務不能成為不作為犯罪的義務來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汪菁菁;破壞監(jiān)管秩序罪若干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袁永紅;我國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王硯;感性與理性之浮沉[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秦子淮;人學視野中的信息異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姚鶴徽;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著作權保護的未來模式[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朱家存;周興國;;論公共教育的公共性及實踐表征[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4期
2 樊改霞;;現(xiàn)代公共教育的制度轉型:公共性的失落[J];教育導刊;2008年04期
3 陳俊山;;教育公共性內(nèi)涵的歷史變遷及其對我國義務教育的啟示[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2期
4 蒲蕊;;公共利益:公共教育體制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7年01期
5 鮑傳友;鄧濤;;論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義務教育的公共性[J];中國教育學刊;2006年03期
6 袁祖社;;“公共性”的價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環(huán);論社會公正及其實現(xiàn)[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徐友漁;腐敗、社會公正和市場經(jīng)濟[J];社會科學論壇;2004年12期
3 劉再春,劉秋平;社會公正與制度的哲學思考[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沈慧芳;論社會公正的人情障礙[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5 鄒農(nóng)儉;;社會發(fā)展呼喚著社會公正——《社會公正論》評介[J];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6 王永進;王勤奮;;社會公正與和諧社會[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權宗田;;社會公正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價值基礎[J];晉陽學刊;2006年02期
8 周光輝;馮向輝;;履行政府責任 實現(xiàn)社會公正——“社會公正與政府責任”國際學術會議綜述[J];學習與探索;2006年06期
9 徐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公正初探[J];求實;2007年04期
10 郝淑華;;社會公正與教育公平[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榮娟;施雪華;;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社會公正與政府責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徐琛;;應然與實然視域中的社會主義社會公正及啟示[A];科學發(fā)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C];2012年
3 徐鴻武;;社會公正是和諧社會的基石[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4 陳國權;王勤;;論社會公正與政府的公共性[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5 徐鴻武;;實現(xiàn)社會公正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意義[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5年
6 羅文東;;社會公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要求[A];人學論叢:第九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2007)[C];2007年
7 董建萍;;三大規(guī)律視角下的社會公正問題——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A];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8 肖陸軍;;論社會公正及政府公共服務制度改革[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王建磊;;民間視頻推動社會公正的效度與限度分析——以近年多起網(wǎng)絡事件為例的經(jīng)驗研究[A];中國傳媒大學第六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喻澤麗;;構建和諧社會——正確認識和處理新形勢下觀念的碰撞和利益的磨擦[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新華社記者 夏文輝;讓社會公正照亮全世界[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徐凱,
本文編號:23943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39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