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學校治理體系的理念框架與內容建構
本文選題:現(xiàn)代學校治理體系 + 理念框架 ; 參考:《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5年08期
【摘要】:社會轉型與教育改革呼應現(xiàn)代學校治理體系的建構。文獻梳理發(fā)現(xiàn),目前學界主要是基于教育治理和學校治理的理論視角較為宏觀地理解現(xiàn)代學校治理體系,F(xiàn)代學校治理體系的建構實質是探究優(yōu)質學校的過程,具體體現(xiàn)在四個層面。觀念層面,要為師生個體發(fā)展給予真正的關注;制度層面,建立適合本校發(fā)展的制度體系,同時在制度形成過程中做到民主參與;行動層面,建立包括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的合作伙伴關系;監(jiān)督層面,為學校發(fā)展提供建設性意見。
[Abstract]: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educational reform ech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chool governance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academic circles understand the modern school governance system macroscopic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governance and school governance. The ess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chool governance system is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high-quality school, which is embodied in four levels. At the conceptual level, we should pay real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we should establish a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chool,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make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formation; at the action level, we should establish a system that includes principa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rents'partnership; supervisory level, to provide constructive advice for school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
【基金】:無錫市北塘區(qū)教育局與南師大教育領導與管理所合作項目“優(yōu)質學校建設行動”(1411022)
【分類號】:G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曉輝;;關于教育治理的理論構思[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羅朝猛;;公立學校內部亟待厘清與調整的法律關系[J];教育科學研究;2010年03期
3 褚宏啟;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現(xiàn)代學校制度[J];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4 張?zhí)煅?曾天山;;公民社會理念下的學校治理與校長權力[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褚宏啟;;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J];教育研究;2014年10期
6 張建;;教育治理體系的現(xiàn)代化:標準、困境及路徑[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4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文生;;學校自主管理權與學生受教育權之沖突[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王曉輝;;全球教育治理——鳥瞰國際組織在世界教育發(fā)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年03期
3 王曉暉;;中國教育治理之愿景[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彭興蓬;彭桂蓉;;淺論我國教育治理的有效性[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王璇;;學校道德領導理論在建構民辦高校管理模式的運用[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9期
6 蘇力;;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研究方法和制度設計述評[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12期
7 蔡辰梅;;以自由看待教育發(fā)展——教育發(fā)展的價值反思與價值追求[J];復旦教育論壇;2006年05期
8 曲中林;;重構教育新秩序:中國教師協(xié)會與教育治理[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張云霞;;學校制度的演進:內生博弈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08期
10 張藝;;現(xiàn)代學校制度研究評述——基于2003~2013年間528篇文獻的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杰;;傳統(tǒng)認知圖式和現(xiàn)代性體驗:近代都市交往中的意外后果——以1920年代“社交公開”運動為中心[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2)——可溝通城市:理論建構與中國實踐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承海;美國州立大學治理結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徐金海;領導轉型:校長領導倫理的尋求與建構[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車麗娜;教師文化的嬗變與重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劉國艷;制度分析視野中的學校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徐興旺;教育行政權行使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王彥斌;權力的邏輯[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吳景松;政府職能轉變視野中的公共教育治理范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紅霞;在變動中尋求秩序[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馬青;縣域內義務教育管理公共性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胡伶;公共治理范式下的地方教育行政職能轉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單海源;新制度主義視角下我國現(xiàn)代學校制度變遷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蔡琳萍;三級家長委員會參與現(xiàn)代學校管理的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李宜江;縣域內城鄉(xiāng)教師交流政策的問題與對策[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雷濤;基于現(xiàn)代大學制度視角下的高校行政化問題分析[D];中南大學;2011年
5 張洪東;我國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青島大學;2011年
6 張立忠;公立中小學法人治理結構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朱紅霞;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的人員角色問題及其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曉華;規(guī)訓與自由[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洪培峰;關于上海市區(qū)、縣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的職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陳建新;我國現(xiàn)代學校制度變遷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增俊;市場機制引入與教育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王曉輝;關于教育決策的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3 王曉輝;;關于教育治理的理論構思[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周毅;西方現(xiàn)代化理論與中國現(xiàn)代化之路[J];改革與理論;2003年01期
5 麻寶斌;李輝;;協(xié)同型政府:治理時代的政府形態(tài)[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04期
6 范潔梅,李哉平;關于建立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0年04期
7 曾曉潔;我國教育制度下的兩種擇校[J];教育科學;1997年03期
8 褚宏啟;政府與學校的關系重構[J];教育科學研究;2005年01期
9 李萍,鐘明華;公民教育——傳統(tǒng)德育的歷史性轉型[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10 褚宏啟;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現(xiàn)代學校制度[J];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 博導 徐亞文 博士研究生 劉洪彬;[N];湖北日報;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鋼;;現(xiàn)代學校的核心是服務[J];素質教育大參考;2004年01期
2 朱怡華;;現(xiàn)代學校發(fā)展的創(chuàng)意設計:從概念到實踐[J];中小學管理;2006年06期
3 葉祥佳;;論現(xiàn)代學校的管理文化[J];軟件導刊;2006年08期
4 王國己;;略論現(xiàn)代學校的審美教育[J];教學與管理;2006年24期
5 黃兆龍;試論現(xiàn)代學校診斷[J];教育評論;1998年04期
6 劉立川;;現(xiàn)代學校之魂——校長[J];甘肅教育;2006年01期
7 秦秀芬;;現(xiàn)代學校發(fā)展對校長的新要求[J];河北教育(綜合版);2007年05期
8 余如進;;發(fā)展現(xiàn)代學校要統(tǒng)籌十個關系[J];江蘇教育;2008年17期
9 余如進;;發(fā)展現(xiàn)代學校要統(tǒng)籌十個關系[J];基礎教育參考;2009年01期
10 原曙亮;;淺談現(xiàn)代學校需要創(chuàng)建的三個環(huán)境[J];新課程(教師);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段太勇;任建華;;論現(xiàn)代學校產(chǎn)權制度[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王心峰;;如何當好一名稱職的現(xiàn)代學校校長[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3 張發(fā)新;;現(xiàn)代學校文化建構芻議[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4 蘇芳;;關于制度與文化的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5 伍建江;王榮禮;;文化引領顯特色 內涵發(fā)展鑄品牌——淺談現(xiàn)代學校生本發(fā)展觀的文化建設[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薛蕾;無錫探索建立“現(xiàn)代學!盵N];無錫日報;2007年
2 李秋艷 李彤;壽陽扎實推進“走向現(xiàn)代學!眲(chuàng)建進程[N];晉中日報;2010年
3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基礎教育研究中心 李繼星;把握現(xiàn)代學校文化的發(fā)展脈搏[N];中國教育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馮永亮;現(xiàn)代校長的教育家品質[N];中國教師報;2011年
5 記者 于洋;琿春六中 入圍“首批現(xiàn)代學校聯(lián)盟”[N];圖們江報;2011年
6 珠海特區(qū)報評論員;中小學家;又档闷诖齕N];珠海特區(qū)報;2012年
7 程安霞 劉燕;七載風雨征程 成就“現(xiàn)代學!陛x煌[N];中國教師報;2009年
8 呂志國;山東首家私立學校破產(chǎn)真相[N];中國商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錢鈺;中學理事會成現(xiàn)代學校治理新體制[N];文匯報;2014年
10 天津崇化中學;傳承歷史文化 創(chuàng)新現(xiàn)代學校[N];天津教育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徐瑩暉;論現(xiàn)代學校的精神氣質[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2 肖溫雅;現(xiàn)代學校規(guī)訓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3 李彥然;學校德育制度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0759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7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