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學科教育論文 >

性別、文化與教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8-05-20 09:42

  本文選題:女性主義 + 文化 ; 參考:《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


【摘要】:女性主義人類學是女性主義思潮與人類學的理論實踐相互吸收、借鑒與融合的產(chǎn)物。本文在系統(tǒng)梳理女性主義人類學的發(fā)展歷程、思想觀點和研究動向的基礎上,提出女性主義人類學對教育的啟示:教師應具有科學的性別文化觀念;應將滲透、普及女性主義和人類學的知識作為中小學教師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以使教師能夠從文化和性別的角度理解分析教育問題。此外,女性主義人類學的研究方法也值得教師教育研究者借鑒。
[Abstract]:Feminist anthropology is the product of assimilation, reference and integration of feminist thought and anthrop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ally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anthropology, ideological viewpoints and research trend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of feminist anthropology to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have scientific concept of gender culture, teachers should permeate, Popularizing the knowledge of feminism and anthrop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o that teachers can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educational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d gender.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feminist anthropology are also worthy of reference by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作者單位】: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綜合治理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分類號】:G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樂梅;美國女性人類學述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2 潘杰;女性人類學概說[J];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3 陳學金;;當前的中國教育人類學研究:內容領域與焦點議題[J];社會學評論;2014年06期

4 丁宏;中國婦女人類學研究管窺[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5 楊幸真;;臺灣女性主義教育學的發(fā)展:1998—2004[J];浙江學刊;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詩澤;;軀體:新的詩歌話語建構——新時期女性主義詩歌的性別突圍[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2期

2 黃燕;;男權社會的別傳——畢飛宇“女性敘事文學”的另類解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3 張英雪;;英國資本主義的崛起與女性意識覺醒之關聯(lián)——重讀《簡·愛》[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2期

4 何志鵬;;法的和諧價值:可持續(xù)發(fā)展時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5 強昌文;論當代中國社會法律的價值基礎[J];安徽大學學報;1999年06期

6 汪楊;;秘密花園的文化敘事——論世紀之交中國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寫作”[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7 陳寶勝;;公共管理模式嬗變的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8 任丙強;家庭與近代資本主義的興起——對馬克斯·韋伯觀點的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9 吳賢靜,郭松;心靈環(huán)保:環(huán)境倫理的宗教向度[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吳春;;中國女性個人化寫作的困境和突圍——從反思陳染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歷程談起[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建德;;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的文化變遷——以江西省余江縣中童鎮(zhèn)眼鏡業(yè)為例[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2 高峰;;社會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論的研究視角[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趙丹;;法律職業(yè)倫理的生成與基督教傳統(tǒng)[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4 白云;;和諧社會下我國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周憲;;“后革命時代”的日常生活審美化[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蔣美華;李瑾瑾;;女性宗教認同研究——以鄭州市為例[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康艷;;當代美學發(fā)展中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現(xiàn)象[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陳戈;儲小平;;差序制度結構與中國管理革命——以李寧公司的發(fā)展變革為例[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廣東卷)(第六集)[C];2008年

9 董正華;;韋伯、桑巴特、托尼資本主義精神動因思想比較——兼評格林菲爾德的新著《資本主義精神:民族主義與經(jīng)濟增長》[A];北京論壇(2006)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對人類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進:近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jīng)驗”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10 施雪華;;改革開放30年中國共產(chǎn)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的理論探索[A];改革開放與理論創(chuàng)新——第二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龍飛;文化社會學視野下武術在登封的存在與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許慶紅;性、政治與詩歌理念[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付明端;從傷痛到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趙勇;結構化工作滿意度及其對離職傾向的影響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呂敏宏;手中放飛的風箏[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宗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小型私營企業(yè)誠信問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青;延安時期女性文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沈敏;20世紀60年代至今美國電影中的女性主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周玉英;陳染小說創(chuàng)作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高佳;自我發(fā)現(xiàn)歷程—《藻海無邊》與《野草在歌唱》中的身份危機[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劉微;中古羅馬天主教會經(jīng)濟倫理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尹彥婷;和諧社會視角下公共行政人員職業(yè)道德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梁小利;企業(yè)社會責任的三維度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王天瑞;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姚鵬;論我國政府采購程序的完善[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費孝通;“三級兩跳”中的文化思考[J];讀書;2001年04期

2 巴戰(zhàn)龍;;教育民族志:含義、特點、類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年03期

3 陳學金;;西南少數(shù)民族農村教育的處境與出路——《村落視野下的農村教育》評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年06期

4 徐杰舜,滕星;在田野中追尋教育的文化性格——人類學學者訪談之二十七[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袁同凱;;教育民族志抒寫反思[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張蓉蓉;;教育與文化傳承:貴州少數(shù)民族教育存在的兩個問題[J];貴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7 何麗;解放前達斡爾族教育及其發(fā)展原因初探[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2年02期

8 閻光才;校服的一種文化詮釋[J];教育科學研究;2005年03期

9 吳明海;英國夏山學校教育人類學考察[J];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10 袁同凱;;老撾北部Lanten人的學校教育——人類學視野中的個案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朝陽;日本茶道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軍;女性主義方法研究[J];婦女研究論叢;2002年01期

2 胡振京,楊昌勇;女性主義課程觀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3 劉繼同;婦女與福利:女性主義福利理論評介[J];婦女研究論叢;2003年04期

4 吳小英;當知識遭遇性別——女性主義方法論之爭[J];社會學研究;2003年01期

5 洪曉楠,郭麗麗;論女性主義對科學的批判、重建及其反思[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04期

6 王志勇;援用與批判——試論后現(xiàn)代視閾下的女性主義[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7 王鎮(zhèn);概論女性主義與社會傳統(tǒng)[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彭春凝;女性主義法學的發(fā)展及其走向[J];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05期

9 董美珍;女性主義視野中的科學[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周順;;女性的歡宴——從公/私領域的角度看女性主義[J];社會科學論壇;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邢冬梅;;女性主義、客觀性與科學大戰(zhàn)[A];慶祝科學技術與辯證法創(chuàng)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暢引婷;;符號運用策略對女性主義傳播效應的影響——以父權制概念的意義闡釋為例[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姜云飛;;“人”的概念:來自女性主義的新解[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4 曹劍波;;具有政治色彩的知識論:女性主義知識論[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5 賴夏菲;;《貓眼》:女性主義和量子力學的完美共鳴[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王純菲;;火鳳冰棲——中國文學女性主義倫理批評[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秦坤;;從女性主義視域看郭沫若歷史劇中的性別觀[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與郭沫若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4年

8 師洋洋;;閃婚的存在合理性——幾種新興視角下的注腳[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李靜儀;;從女性主義心理學的角度談“男女平等”的現(xiàn)實差距[A];性與性別研究(第2輯)——性別的觸角[C];2011年

10 秦美珠;;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思想歷程、理論特征及其意義[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華南師范大學 王宏維;女性主義哲學對哲學學科發(fā)展的意義[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2 書評人 孟林;用兩性對話方式探討女性主義[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劉維維;女性主義發(fā)展道路上的中國坐標[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劉兵;女性主義萬花筒中繽紛的生活[N];中國婦女報;2013年

5 丁寧;女性主義不是一種時髦標簽[N];中國婦女報;2004年

6 ;女性之思 敲開經(jīng)濟學之門[N];中國婦女報;2004年

7 小馮;你了解女性主義嗎?[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8 ;女性主義的跨文本寫作與閱讀[N];文學報;2005年

9 肖巍;女性主義對于科學世界的改變[N];學習時報;2005年

10 馬元龍;女性主義的多樣性[N];中華讀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麗;女性主義法學的自我反思與重構[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2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東女性主義與民族主義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3 朱曉映;[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樺楨;第二次浪潮之后[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5 胡傳榮;國際關系的女性主義觀照:權力、沖突與發(fā)展問題的社會性別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劉笑言;走向關懷[D];吉林大學;2013年

7 許慶紅;性、政治與詩歌理念[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陳英;性別的歷史唯物主義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9 史巍;西方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現(xiàn)代性批判[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姜子華;女性主義與現(xiàn)代文學的性別主體性敘事[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慧澤;女性主義技術觀述評[D];太原科技大學;2010年

2 吳巖璐;女性主義法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華汀汀;女性主義和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4 束佳;論生態(tài)女性主義自然觀[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5 劉乃源;論女性主義政治學視角下的平等與差異[D];吉林大學;2007年

6 張漫琴;女性主義的后現(xiàn)代轉向[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范瑩瑩;從權力/身體看?屡c女性主義[D];安徽大學;2007年

8 尚蕊;女性主義和理性[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9 陳田;新時期以來女性主義著作譯介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10 劉淑芳;女性主義科學認識論探究[D];南昌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91411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1411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898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